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2022-07-13 03:27郑婧婉
求知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低年级小学音乐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基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演意识强烈等特点,教师可以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辅助教学,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构筑高效的音乐课堂。文章主要论述了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或实践。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声势口令表达心情、参与课堂游戏、展开即兴创编活动等,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利用旋律哼唱、集体表演,让学生积极实践,了解并掌握乐器的特点;开展故事会和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低年级;小学音乐

作者简介:郑婧婉(1989—),女,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未能清晰地认知事物,如果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音乐知识,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效果也不够好。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发现,教师要依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以提升教学效果。奥尔夫教学法用儿歌、律动、游戏、故事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乐感,激发其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一、设计反应动作,掌握音乐节奏

(一)设计声势口令,传达心情

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法中常用的一种,教师可以将声势作为口令,让学生做出某种动作。声势口令可以是教师指令,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声势表达自己的心情。声势教学法很适合用于教授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口令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如律动“上学路上”的教学。每堂课开始时,小学生由于刚经历课间休息,还处于兴奋状态,往往不能快速安静下来。教师可以不做直接命令,而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正走在上学的路上,伴随着律动拍手、齐步走,慢慢地将脚步从凌乱变成整齐划一,学生的注意力也因此能渐渐集中起来。随后,教师可以发布命令:“现在我们拍两下手,停下脚步;再拍两下手,坐到座位上,将手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通过这样简单的声势口令,学生能顺利进入上课状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声势律动表达自己的心情:“大家想一下,我们在上学路上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很开心,就按照节奏拍一下自己的笑脸;如果你不开心,就拍一下胸口。”此外,学生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心情自主设计声势口令,用更加具有个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其对节奏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得到深化。声势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能增加其课堂学习兴趣。

(二)融合身体部位,开展游戏

学生可以借助身体的不同部位发出不同的声音,奥尔夫教学法倡导教师基于此设计出有趣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对节奏、音高、旋律等有初步了解[1]。不同的动作涉及的身体部位是不一样的,如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这些动作所获得声音的音高也各不相同。

在“唱吧,跳吧”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利用身体部位开展的课堂小游戏。根据节奏的变化,学生分别做出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动作,教师设置若干图片,用特定的图片表示不同的肢体动作,当教师展示某张图片的时候,学生要快速反应,做出相应的动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定身体动作和对应的符号,控制节奏,看看谁的反应更快。在学生了解肢体律动教学的基本方式后,教师还可以开展更多有趣的游戏,如“照镜子”游戏:选一名学生先做出动作,另一名学生则快速反应,像“照镜子”一般做出与他相同的动作,最后看看哪一组学生的配合最为默契。

身体律动游戏十分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能激发其课堂参与热情。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自主设计游戏,与同伴一起活动,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这也促使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初步的感知,从而打下良好的音乐学习基础。

(三)进行即兴创编,参与活动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一点,组织学生参与到即兴创编活动中,让学生将声势律动和節目创编结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又能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嘎嘎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倾听节奏片段,然后让他们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的脑海中是否出现了小鸭子的形象,再用不同的旋律代表着小鸭子不同的活动。有学生提出:“比较快的节奏表示小鸭子在玩耍、捉虫子。”“舒缓的节奏表示小鸭子正在游泳。”此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想象自己是小鸭子,结合不同的节奏即兴创编,加入各种动作,配合声音,体现出小鸭子的特点。如有学生用“嘎嘎嘎”的发声配合鸭子步表现小鸭子蹒跚走路的样子;有学生在发出“咕噜噜”的声音的同时,耸动脖子,展现小鸭子喝水的状态。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即兴表演,并品鉴其他同学的动作,看看彼此对小鸭子的演绎有什么不同之处,再从他人的创意中汲取灵感,完善自己的表演。

传统的音乐课堂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而即兴创编课堂游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节奏学习能力。将动作表演融合到节奏教学中,有利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和学习;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二、践行实践理念,实施器乐教学

(一)选择简单乐器,感知音色

“在实践中学习乐器”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一些乐器的演奏需要复杂的操作和长时间的训练,显然不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所以教师可以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或音条乐器,激发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音乐素养的发展。

《娃哈哈》是一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乐器,如三角铁、串铃等简单乐器,尝试给《娃哈哈》伴奏。教师先引导学生敲击乐器倾听一番,了解它们的音色特点,然后再让他们尝试进行个性化演奏。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后,教师让学生哼唱出《娃哈哈》的节奏,然后用乐器伴奏。结束后,教师还应让学生说说各种乐器的音色具有怎样的特点。有学生说:“三角铁的音色比较清脆,它和铃铛的声音很像,但是铃铛的声音具有回响,三角铁似乎没有这种感觉。”还有学生说:“小鼓的声音是‘通通通’的,给人很威武的感觉,比较适合演奏快节奏的音乐。”

器乐教学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简单乐器的演奏方式也比较容易上手,学生可以以此自由地展现灵感。打击乐器的种类很多,如双响筒、串铃、三角铁、手鼓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音条乐器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其具有一定的音高,能帮助学生初步感受音调。

(二)结合旋律哼唱,强化乐感

如果能结合旋律哼唱开展器乐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乐感,也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先用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中,然后让学生哼唱相应歌曲,与此同时进行乐器演奏,借此加强学生的感性体验。

《小树叶》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曲子,教师让学生先倾听该作品,并用图片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在不同的季节,小树叶的形貌特点也是不一样的,你想象中的小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呢?可以用哼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然后配上乐器进行演奏。”有学生说:“春天的小树叶是新芽,它很娇嫩,所以表现它的音乐旋律也应该是轻松的。我觉得三角铁正好能表现树叶发芽的样子。”还有学生说:“到了秋天,小树叶枯萎了,它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是它一点都不害怕,而是坚强地同寒风搏斗。我觉得手鼓能展现出它拼搏的姿态。”学生一边哼唱,一边演奏乐器。在演唱中,他们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其演奏也随着情感的表达有所变化,表现出快慢不同的节奏。

(三)融入集体形式,提升音准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教师要利用这一性格特点,设计一些器乐教学集体活动,让学生借鉴他人的演奏技巧和训练方法,反思自我,获得提高。

例如,《捏面人》这一课是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节奏演绎具有京味的说唱歌曲,并根据各种面人的形象创编歌曲。教师可以借此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先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观察不同形貌的面人,看看它们的形貌特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捏面人》的旋律创作一两段歌词。学生分工合作,选择适合集体表演的乐器进行齐奏。在活动中,有小组成员发现同伴在控制音准方面存在问题,便说:“我们用三角铁代表高音,用小鼓代表低音,在演奏的同时,我们伴随乐器哼唱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音准。”这种用乐器辅助音准调整的方法效果很好,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控制音准。最后,小组成员合作演绎,教师评选出优秀小组。

在器乐教学集体活动中,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对各种乐器的理解,讨论如何控制节奏、音高,然后进行合作表演,在模仿、协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从而提升音乐训练效果。

三、创设多元情境,理解乐曲意境

(一)穿插律动,认识音符强弱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对音乐的体验,对于小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直接通过乐谱体会作品情境,显然比较困难,但如果教师能创设多元情境,将学生引领至其中,那么就能获得更好的音乐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体会歌曲情感。在引导学生感受音符强弱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旋律的强弱摇晃身体或者跺脚、拍手,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音符强弱的感受。

《小蚂蚁搬米粒》展现了小蚂蚁辛勤劳动的状态,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旋律,引导他们注意其中的强弱变化。“大家想象一下,米粒那么重,小蚂蚁能不能一次性搬动它呢?它们是不是走两步就要休息一下呢?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小蚂蚁,伴随着音乐动起来。音符比较弱的段落,就是小蚂蚁休息的时候,而比较强的地方,则是小蚂蚁快速走路的时候。”教师以此将律动和音乐赏析结合在一起,学生用弯着身子慢慢走代表弱音,用昂首挺胸踏步走代表强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对音符强弱有了初步了解。此后,教师可以提醒学生:“隔着多少个弱音会出现一个强音呢,它们之间的排序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以此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音符强弱与节奏的关系。

(二)讲述故事,感受段落变化

小学生一般都对有趣的故事感兴趣,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旋律讲述有趣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感受段落之间的旋律变化,也可以让学生试着结合音乐的意境讲述故事,体现故事内涵。

《狮王进行曲》是一首具有情节性的乐曲,该作品采用管弦乐合奏的方式刻画了狮王的形象,展现出了狮王的威严,教师可以结合其旋律给学生讲述《狮子王》这一故事。一开始,曲子用钢琴的颤音营造出威严的气氛,教师讲:“看啊,森林中庄严肃穆,所有的小动物都屏住了呼吸,它们是在等待誰的大驾光临呢?”接着,乐曲出现了钢琴演奏的过渡句,教学者引导学生伴随旋律想象:“它抖动着毛发,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近——原来是狮子王。”此后,作品展现出低沉有力的顿音,体现了狮王的神态,教师让学生一同参与故事讲述,说说狮子王是如何展现其威严的。有学生提出:“狮子王得知狐狸欺骗了小动物,专门来找狐狸算账,它只是大吼了一声,就将狐狸吓得趴在了地上。”学生自由想象,在内心刻画出狮王威武的形象。在倾听、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学生也成了音乐学习的主体,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感悟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角色表演,体验乐曲主题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能让学生沉浸在作品中的方法。教师先让学生明确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然后使其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用舞蹈、歌唱、演奏等不同的方法演绎作品,充分进入作品情境中。

在教学《堆雪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堆雪人的经历,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如有学生表示:“堆雪人虽然很冷,但是很快乐,同时大家还可以打雪仗,很热闹。”随后,教师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别扮演小朋友和雪人,演绎雪人从无到有的过程,并重现雪人和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场景。活动过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这首歌曲中哪一段旋律是核心,能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并说说该作品的主题是什么。有学生提出:“我觉得有一段旋律十分欢快,展现了小孩子和雪人一起玩耍的愉快情境,我认为它能代表作品的主题思想。”这种角色扮演活动能帮助学生探究作品内涵,学生在欣赏其他作品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沉浸式感受旋律,挖掘乐曲主题。

奥尔夫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累音乐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2]。角色扮演活动让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直观化,学生能综合展现自己对乐曲的认知,听懂音乐,激发学习热情。

结语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人的参与,通过对音乐进行体验,人获得音乐审美情感的升华。教师要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各种音乐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感受音乐,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赏析能力。

[参考文献]

郑萧然.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探讨[J]. 北方音乐, 2016 (17):143.

沈悦.奥尔夫教学法应用于小学传统音乐欣赏课的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 (10):109-110.

猜你喜欢
奥尔夫教学法低年级小学音乐
浅谈奥尔夫教学法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融入戏剧声乐中的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在儿童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