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教学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效果评价

2022-07-09 04:22王苏亮王秀清黄天骄常乐蒙蒋博文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系统疾病病史学习效果

王苏亮,王秀清,黄天骄,常乐蒙,蒋博文

1.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在很多医学生眼里,医学中的血液系统是最难攻克的难关[1-2]。在平常的理论学习中,很多学生反映学习血液系统非常吃力,同时课堂积极性低,知识掌握度不佳。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快速创新,简单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医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虚拟病人”是一种基于真实临床病例,通过计算机系统模拟完整病例的教学工具[3-5]。有研究表明虚拟仿真教学可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接诊能力,但虚拟仿真教学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该研究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7级和2018级的本科医学生200名为对象展开研究,探讨虚拟仿真教学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7级和2018级的本科医学生200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年级分组,2018级的100名医学生作为观察组,2017级的100名医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53名,女47名;年龄21~31岁,平均(25.52±1.75)岁。观察组男54名,女46名;年龄22~32岁,平均(25.34±1.85)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的相关内容得到了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通过。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根据临床医生的具体病案和教学大纲设置教学问题,制作PPT及以床边教学方式针对常见问题或争议问题进行学习。给予观察组虚拟仿真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入虚拟仿真病人进行训练,具体方法:在本次课的第二课时开始,依据“治趣”在线虚拟诊疗教育平台,为医学生发放“模拟病人”训练的病历,对医学生进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中心思想及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训练内容分别为缺铁性贫血以及过敏性紫癜等相关医学处理。每个虚拟病例的接诊时间均控制在0.5 h,如医学生有疑问可通过微信或者QQ进行线上反馈,或者直接线下进行咨询和讨论进行问题解决。一共学习10个学时,直至本学期末结束,期间医学生自由学习、反复练习。

1.3 观察指标

①学习效果比较。主要从学习积极性、应急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提高沟通能力4方面进行比较,每项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效果越好[6-8]。②临床思维能力比较。使用LAP量表对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评估。依据“治趣”虚拟病人在线诊疗教育平台,发放“虚拟病人”考核病例,评估“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思维能力[9]。LAP量表分为问诊/病史、采集、患者管理、解决问题、行为/与患者关系、预防保健及保持记录,对每项进行评分[10-12]。运用统一问卷的形式向医学生进行调查,每项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效果越好[1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习效果比较

观察组医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应急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习效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习效果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值P值学习积极性72.02±15.43 52.03±12.44 5.235<0.05应急能力69.01±12.93 51.01±10.42 4.675<0.05团队协调能力 提高沟通能力79.45±2.33 45.37±2.36 5.493<0.05 75.49±2.34 55.49±1.05 5.012<0.05

2.2 两组临床思维能力比较

观察组医学生LAP量表(问诊/病史、采集、患者管理、解决问题、行为/与患者关系、预防保健及保持记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思维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临床思维能力比较[(±s),分]

项目问诊/病史采集患者管理解决问题行为/与患者关系预防保健保持记录观察组(n=100)84.12±3.13 82.69±1.14 85.86±1.21 90.65±1.63 93.23±1.13 83.25±0.52 91.31±0.53对照组(n=100)60.21±6.88 69.61±8.13 63.11±9.11 63.03±8.51 71.69±7.08 63.72±7.58 71.33±5.54 t值 P值6.573 5.478 7.322 6.246 7.014 6.432 6.221 0.018<0.001 0.021<0.001 0.023 0.011<0.001

3 讨论

作为一名医学生,需要在临床推理以及合作沟通交流等方面有着较强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比较困难[14-16]。在传统案例讨论模式中,学生只需要根据案例信息寻找相关答案即可。学生缺乏“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就会被扼杀。传统案例讨论模式过于单一、程序化,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虚拟仿真教学对于每个患者的病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家族史、个人病史等相关信息,必须要求学生自行与系统进行对话。在虚拟仿真教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对虚拟患者进行在线病史评估、体检、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一系列具有逻辑关系的交互式评价[17-18]。从该研究中可以得出,观察组医学生在学习积极性、应急能力、团队协调能力、提高沟通能力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虚拟仿真教学在血液系统疾病中教学可有效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效果,显示了实践的重要性,并且各种形式的练习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对于一个医学生来说非常关键。但是他们通常没有临床经验,无法全面、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病史资料,所以在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病情时不知所措。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可以采用“虚拟病人”教学法。训练内容分别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以及过敏性紫癜等相关医学处理,因不同原因可导致各种症状和体征。通过“虚拟病人”的直接对话,提高学生提问、分析问题、语言表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该研究基于临床虚拟仿真病人教学,重点围绕着研究评价和反思对于临床推理产生的实际影响,然后通过临床推理量表的得分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该研究中,观察组医学生LAP量表(问诊/病史、采集、患者管理、解决问题、行为/与患者关系、预防保健及保持记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虚拟仿真教学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教学能够强化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训练,提升临床接诊能力。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升华,虚拟仿真教学要求增强医学生以人为中心的临床思维训练,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虚拟仿真教学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教学效果较好,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也进一步培养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具有很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系统疾病病史学习效果
细胞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及展望
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更 正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优势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莲心宝宝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