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强
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社区管理科,山东济南 2500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是围绕社区居民健康开展,将以家庭为单位,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内容有:康复、保健、预防、医疗、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具有连续性、便捷性、综合性、经济性、有效性的优势[1]。但是一些偏远社区服务的服务依然停留在基础诊疗中,而其他服务内容在开展中受到限制,导致基础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基本医疗服务出现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传统社区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区居民的需求,导致有需求的患者只能去医院进行诊疗,严重浪费了医院医疗资源[2]。怎样将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有效的结合,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其社区服务,是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需要解决的课题。而全科医学的出现,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所谓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模式是指将社区服务中心为主要服务场地,为社区居民开展全科诊疗、慢性疾病筛查、重点人群分类和管理、随访跟踪等一系列服务,同时将以上服务内容进行整合,由同一团队共同完成的服务模式,以下简称“主路径模式”[3-4],基于该种管理模式的优越性,特将其应用至该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中,经过长期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选取2019年1—12月及2021年1—12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工作者各50名,社区居民各50例,比较不同管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12月及2021年1—12月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区工作者各50名,社区居民各50例,分别采用专科管理(专科组)和“主路径模式”(全诊组)。专科组社区工作人员50名,男/女为4/46;年龄27~45岁,平均(35.61±4.52)岁。全诊组,社区工作人员50名,男/女为4/46;年龄28~46岁,平均(35.85±4.11)岁。两组社区工作人员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社区居民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社区居民临床资料对比
专科组:在社区康复中心,职位的不同,其工作内容不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筛查、登记、检查等。由专业人员对重点人群进行建档管理、设立专案、随访、跟踪,各科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工作中无交集。如专科相同,但工作内容不同[5]。
全诊组:采用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管理模式,同时采用首诊负责制度开展相关工作。将全科诊疗作为该次服务内容的突破口,不仅及时对前来就诊的患者开展相关诊疗工作,同时应对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进行相应的筛查。对于重点人群开展分类工作、建立专案工作,并对其开展追踪管理,必要时应开展团队间转诊[6]。整个团队管理所有公共卫生工作,将患者及家庭成员与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相互整合。例如,糖尿病患者因为发烧前来就诊,全科诊疗应及时检测其血糖水平,并为其进行相应的饮食结构指导、运动方案指导,并建立专案,其他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体检,并开展随访工作。详细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模式流程如下。
①团队的组建:整个团队应由1名全科医生+2名护士组成,按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量,组成不同人数的团队。全科诊疗的工作范围更大、要求更高,患者的需求更大,为此对所有相关人员的专业要求、操作技能要求、工作能力要求更高,为此在组建团队之后,所有成员应通过培训学习公共卫生管理技能,同时应娴熟掌握全科诊疗以服务主路径的服务内容、理念、流程,同时根据各科管理内容相关要求和规范,必须具备以下能力,即:预约能力、导诊能力、健康宣教能力、疾病诊疗能力、护理服务能力、健康回访能力、建立专案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健康体检能力、电话能力、沟通能力、儿童体检能力、相关资料管理能力等[7]。
②团队制度建设:为了有效落实和实施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管理模式,该次管理工作开展时充分从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方面考量,对整个管理工作中的环节和流程制订了相应的制度和操作规范,采用“首诊医师负责”制度[8],制订了慢性疾病检测制度,首诊患者建档制度,工作期间交接班制度、转诊制度、医疗安全操作规范和制订、回访制度等。对重点人群开展档案管理和跟踪管理制度,同时制订管理质量评价制度,团队绩效评定制度。
③完善各项服务配套设施:根据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制订宣传手册和名片,同时公布社区的咨询电话,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尽最大努力让社区居民关注该平台,由专业人员管理该平台,上传相关教育信息,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必要时应给予社区居民提升上门服务。
(1)工作质量考核指标:考核项目涉及以下内容:①准确筛查,并登记(4分),建立专案(4分),实施随访(2分);②儿童体检(10分);③免疫接种(10分);④根据服务工作量进行相应赋分(10分);⑤采用团体方式进行考核,并根据团队工作量进行赋分,将分值计入团队绩效内(10分)。总分为50分,分值越高代表工作质量和效率越佳[9]。
(2)社区医生工作素养和工作能力调查:采用该院自制的全科医生调查问卷,问卷涉及4个条目,即:①诊疗仪器使用能力;②诊疗专业技术能力;③人际关系沟通和协调能力;④工作环境适应能力。以上条目均涉及多项内容,调查者均按照自身状态自行填写。并统计其分数。
(3)社区居民调查问卷:由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3个条目,即:①一般情况指居民的基本信息;②社区卫生需求指慢性疾病防治、疾病咨询、疫苗接种、健康宣教等;③卫生服务满意程度指医疗专业满意程度、工作态度、工作及时性、服务技能等、服务环境等,总分为100分。共计4项,每项最高分为25分,总分是4个指标之和。非常满意分值≥90分,满意分值80~89分,不满意分值≤79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4)调查问卷质量控制:考核调查表、社区医生和素养调查表、社区居民调查表,发放均由专门人员完成,整个调查过程中,专科组和全诊组社区工作者各50名,社区居民各50例,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调查问卷有效性为100%。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全诊组工作质量评分(46.35±2.33)分高于专科组(39.65±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工作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工作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工作质量评分专科组(n=50)全诊组(n=50)t值P值39.65±4.12 46.35±2.33 8.351<0.05
全诊组在各项工作能力评分和工作素养评分中高于专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社区医生工作素养和工作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社区医生工作素养和工作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专科组(n=50)全诊组(n=50)t值P值诊疗仪器使用能力诊疗专业技术能力人际关系沟通和协调能力 工作环境适应能力67.35±5.65 85.35±7.68 9.425<0.05 69.35±5.14 86.32±8.35 9.124<0.05 76.45±8.15 88.35±8.47 11.264<0.05 71.35±8.35 86.34±7.68 10.021<0.05
全诊组社区居民总满意度96.0%高于专科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社区居民满意度对比[n(%)]
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模式的开展更加突出以“社区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将家庭或个人为单位,为其开展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长时间的服务,打破了传统医学模式(专科模式),不仅能够为其提供全方位的医疗管理模式,亦能减少其精力、治疗费用,对慢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治疗更有利[10]。此外由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为残疾人群、儿童、老年人群、慢性疾病人群、特殊人群等,为此不仅能够解决社区公共卫生问题,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诊疗需求,整个管理模式集健康教育、保健、医疗、预防、计划生育等为一体,为其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服务,故具有便捷性和有效性[11]。由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本质与医院不同,不仅能够提供社区居民所需的医学诊疗服务,亦能固定服务对象,为此全科诊疗医生对诊疗对象的病情更加熟悉,积极为其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更利于病情的恢复。从医疗资源方面,当前依然需要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而大众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为此我国亟需建立综合性、高效率的基层服务体系,通过基层服务体系的建立,大多数社区民众的健康问题可通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解决,不仅节约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和时间,亦解决了医疗资源浪费的情况[12]。此外,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了综合性服务,其范围已经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不同性别、各个系统疾病,在长期诊疗服务工作中,将健康和个体有效地融于一体,让居民实现“小病仅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医疗模式。从该次研究结果来看,全诊组工作质量评分(46.35±2.33)分高于专科组(39.65±4.12)分(P<0.05);全诊组在各项工作能力评分和工作素养评分中高于专科组(P<0.05);全诊组社区居民总满意度96.0%高于专科组84.0%(P<0.05)。
综上所述,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管理模式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内容,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且已经得到了众多居民的认可,故值得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