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对胰胆管疾病胰管解剖部位显示率的影响

2022-07-07 13:01郭赞央王颖张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胰管胆道胆管

郭赞央,王颖,张林

(1.登封市中医院 a.磁共振室;b.放射科,河南 郑州 452470;2.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磁共振室,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胰胆管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癌、胰腺炎、胆囊癌及肝硬化等,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发展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对患者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上对于胰胆管疾病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虽然疗效较为显著,但手术中较易出现损伤及诸多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胆道梗阻、胆囊管瘘及迟发性胆管狭窄等。临床尽早对胰胆管疾病解剖部位进行有效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该疾病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具有无创性、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可有效观察胰胆管疾病患者的胰胆管系统解剖结构[3]。目前,临床常采用2D-MRCP进行检查,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查且清晰度较高,但易受呼吸伪影的影响,易出现误诊、漏诊等现象。随着MRCP检查仪器的不断改进,3D-MRCP已逐渐被应用于胰胆管疾病的检查、诊断中[4]。本研究旨在探讨3D-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效能及胰管解剖部位显示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10月于登封市中医院就诊的86例疑似胰胆管疾病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38例,年龄38~62(51.76±2.85)岁,体质量指数21.58~28.32(25.18±1.05)kg·m-2。本研究经登封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伴有上腹隐痛、包块、绞痛等;②存在胆囊炎、胆结石等病史;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知情本研究,同意检查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②伴有严重的心、脑、肾及造血系统疾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具有多层螺旋CT检查及3D-MRCP检查禁忌证;⑤多层螺旋CT检查及3D-MRCP检查过程中配合度差或中途退出。

1.3 检查方法

1.3.1多层螺旋CT 检查前患者均处于空腹状态,调节扫描参数为120~300 mAs、120~140 kV,调节层厚至5~10 mm,调节螺距为1.375∶1,准直器采用1,扫描时间为6 s。扫描前患者服用800 mL阴性对比剂,使胃肠道处于充盈状态。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推药后,引导患者处于仰卧位,先对患者腹部进行病灶定位扫描,再进行连续容积扫描,在感兴趣区将层厚调节至1.25 mm后进行重建,将所得数据上传至后台工作站后,对表面覆盖、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等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后,采用3D全方位观察技术对横断面病变位置、大小及性质进行分析。多层螺旋CT结果的图像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生进行检阅,当意见不统一时,由第3名资深影像学医生进行检阅。

1.3.23D-MRCP 检查前所有患者均处于空腹状态,引导患者进行检查前的呼吸训练,以确保患者在检查时呼吸处于平稳状态。引导患者处于仰卧位,采用体部线圈对患者进行横轴位扫描,调节参数T2WI的回波时间为88 ms,重复时间为1 500 ms。T1WI的回波时间为100 ms,重复时间为100 ms。调节矩阵为256×256,调节层厚为8 mm,视野为336。先对患者肝顶部进行扫描,沿十二指肠下端进行扫描。根据患者胆管、胆囊及胰管位置采用3DSS-FSE序列进行定位扫描,采集患者标准冠、斜冠状位信息后,调节层厚为1.3 mm,进行3~5 min扫描,将所有采集图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进行重建分析。

1.4 观察指标(1)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设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及3D-MRCP检查诊断结果。(2)多层螺旋CT及3D-MRCP的诊断效能,主要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多层螺旋CT及3D-MRCP对不同胰管解剖部位诊断的显示率。(4)分析不同类型胰胆管疾病3D-MRCP成像。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及3D-MRCP的诊断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在86例疑似胰胆管疾病的患者中,阳性62例,阴性24例。其中,肝内胆管疾病14例,胆囊疾病9例,肝总管疾病12例,胰管疾病16例,胆囊管疾病11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阳性52例。经3D-MRCP检查,阳性61例。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及3D-MRCP检查诊断结果(n)

2.2 多层螺旋CT及3D-MRCP的诊断效能与多层螺旋CT检查相比,3D-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准确率均较高,漏诊率较低(P<0.05);多层螺旋CT和3D-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特异度、误诊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多层螺旋CT及3D-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效能比较(%)

2.3 多层螺旋CT及3D-MRCP对不同胰管解剖部位的诊断显示率与多层螺旋CT相比,3D-MRCP对于肝内胆管部位的显示率较高(P<0.05)。见表3。

表3 多层螺旋CT及3D-MRCP对不同胰管解剖部位的诊断显示率比较[n(%)]

2.4 不同类型胰胆管疾病3D-MRCP成像3D-MRCP结果显示:胆管轻度扩张及肝内胆管显著扩张的患者的肝内胆管呈枯树枝状,胆总管呈均匀的轻度扩张状态;对于恶性梗阻性患者,胆总管呈不均匀性扩张,梗阻部位的近端呈现出截断征象,管壁显示为僵硬状,胰头呈双管征,肝内胆管表现为软藤状,梗阻截断部位表现为残根状,呈重度扩张状态。胆管结石形态呈低信号,表现为卵圆形及倒被口征或胆管铸形。

3 讨论

胰胆管疾病主要包括胆道系统、胰胆管及胰管系统病变,如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将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对于胰胆管疾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胰管解剖部位对手术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但临床医生对于胆道系统的解剖结构认识不足。因此,寻找合适的诊断方法对胆道系统解剖结构进行有效诊断和显示,对制定相应的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方案具有重要意义[5]。

目前,手术病理检查被视为临床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虽然诊断符合率高,但病理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操作步骤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接受度较低[6]。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多层螺旋CT对胰胆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其可在较短时间内对病灶位置、大小、范围等进行扫描,且可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3D重建,能从多角度、多轴位、多方位对病灶及其周围组织进行观察[7-8]。多层螺旋CT可对患者进行胆道造影,进行3D重建观察,但胰管与肝胆管处于不同的平面,该方法较难对胰胆管立体结构进行观察和定位,因此临床往往需要联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等方法进行胆道造影,但均具有创伤性,部分患者依然难以接受[9-10]。舒大翔等[11]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多层螺旋CT对胰胆管疾病进行诊断,其准确率可达76.85%。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多层螺旋CT对疑似胰胆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灵敏度为74.19%,特异度为75.00%,准确率为74.42%,说明多层螺旋CT可对胰胆管疾病做出初步诊断,对早期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价值,但对胰胆管立体结构的显示不具有优势。

随着临床磁共振检查仪器及检查方法的不断改进,3D-MRCP已被逐渐应用于胰胆管疾病诊断中。3D-MRCP通过水成像原理使患者胆汁及胰液呈高信号表现,器官呈低信号表现,病灶所处器官与其周围组织信号的差异有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能从多角度、多方位清晰观察胰胆管影像[12-13]。该方法在诊断时无需使用对比剂,具有无创性及无辐射性,患者普遍接受度较高,且检查过程中患者仅需进行1次屏气,操作方法较简便[14-15]。宋维通等[16]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D-MRCP对胰胆管疾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可高达89.57%。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3D-MRCP对疑似胰胆管疾病患者进行诊断的灵敏度、准确率高于多层螺旋CT,漏诊率低于多层螺旋CT。采取3D-MRCP对疑似胰胆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有助于降低临床漏诊率,提高诊断效能,可为临床尽早制定相应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依据。本研究还发现,对于肝胆内管部位胰胆管疾病,3D-MRCP对胰管解剖部位的显示率高于多层螺旋CT,说明3D-MRCP可更加准确地显示胰管解剖结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可知,采用3D-MRCP诊断胰胆管疾病,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准确率,降低漏诊率,提高胰管解剖部位显示率,为胰胆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在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胰管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腹腔镜胰管切开取石+胰管T管引流术在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SpyGlass直视系统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诊治中的初步探索
从胰管改变谈胰腺疾病的诊断
胰管扩张的临床原因及影像学特征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道癌如何早发现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取断裂鼻胰管一例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下胆管引流治疗胆管梗阻疾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