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永军
摘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优良行为习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极为不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因此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出发,探寻了自身因素、家庭教育、环境因素等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提出了各项针对性培养良好习惯的实践对策,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习惯培养;素质教育
引言:养成教育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院校都应强化对学生习惯地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习惯的培养是长期工作,应让学生自行通过习惯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此各校应避免学生受到当前社会纷乱环境的影响,为学生建立起新时代下的积极思想与先进观念,客观看待生活中身边发生的各项问题与事件。
一、高职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必要性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校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必要性,特别是我国当前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德育工作则从始至终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涯,高职院校可以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职业人才,因此也承担着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重任。
现阶段高职教育的教育理念较为陈旧、教学内容落后等都影响着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各校都应强化对其的重视,认识到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是社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可以为学校的生源提供保障。各校应积极应对德育教育问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社会各职业的发展而起到推动作用,因此各校应积极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为学生、学校与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高职院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
(一)自身因素
行为习惯的养成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日后发展,但大学生的心智还处于过渡阶段,并没有完全成熟,较为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又想让自己变得独立,因此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或是难以控制自己对学习的探索与兴趣。有关调查发现,近乎百分百的学生都使用着网络,95%的学生都有网络购物或其他娱乐行为,也有很多学生会在大学中出现旷课、迟到、早退等不良学习现象,部分学生还将小学、初中与高中等生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带入到大学生活中,因此高职院校更应做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1]。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也是影响学生习惯的一项重要因素,家庭教育伴随学生自幼年时期开始,且与学生的成长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学生就会有乐观、积极的心态,而若是生活在不良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消极、偏激、任性等性格,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阻碍。也有统计表明,学生也很容易由于家长疏于管理而出现很多不良习惯,或是由于家庭中的情感关系的影响,让学生的感情较为脆弱,难以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学生的日后发展产生影响。
(三)社会因素
除家庭环境外,社会环境因素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准则。有很多学生还会受到学校环境的影响,例如很多专业教育中都只注重专业技术的学习,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加上我国处于信息化社会,人人都可以接触网络,网络上信息繁杂,很容易让心智不成熟、行为准则模糊的学生深陷其中而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例如在某些网络电视剧、论坛的影响下,让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只注重自身利益,缺乏奉献精神,或是只追求安逸享乐,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日后的发展。
三、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实践对策
(一)明确素质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习惯养成教育的价值,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特别是对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更应注重德才兼备的培养理念,不应一味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各校领导应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让学生学会回馈社会,引导学生养成优良的品德,同时也应在校园内构建出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环境的熏陶下,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帮助学生的各方面得到提升。教师在教育中,首先就应积极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并用自己高尚的品德熏陶学生,将良好品德融合在各种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起到让学生回馈社会、造福社会的效果。
(二)构建思政新格局
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各校应创新思政教育的格局,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各项专业技能教学课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应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落实学科融合的教育理念。高校领导部门应积极沟通,各学科教师们也应积极开展交流会议,制定出科目融合的新举措。
这种融合性的创新教育可以切实发挥出德育教育的地位,还可以帮助学生在业务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严于律己的行为,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各项专业技能的理解,因此应加强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引导教师投入到学科融合教学中,明确新时代的办学理念,及时拓宽教学眼界,全面推动学生的德育培养。
(三)创新养成教育模式
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认识到影响学生行為的各项因素,针对学生的自身因素,学校就应通过课堂来改善学生的消极心态,积极创新教育模式,面向学生开展形式更为丰富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可通过启发法为学生树立积极观念,并制定多样化的育人准则,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
各校也应强调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健全养成教育的新制度。新教育模式应有效整合学校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并制定符合学生行为的标准制度,对学生的宿舍管理、食堂秩序、课堂制度等进行调整,宣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将学生的各项行为进行量化,例如旷课、缺课、不守秩序、插队等不良行为进行扣分,整合进学生的综合学分中,加强学生的重视,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结语: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中,各校应加强重视,认识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日后发展起到的影响,因此各校应积极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构建两课融合的教育格局,创新养成教育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改正现阶段的各项思想错误、消极态度与各项不良习惯,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毅.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教育的路径分析[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3-4.
[2]陈毅. 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行为习惯教育[J]. 文教资料,2021,(10):157-15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