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明 ,赵潇 ,刘书晴 ,于春晓
1.山东健康集团枣庄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山东枣庄 277000;2 山东健康集团枣庄中心医院分院内科,山东枣庄277000;3.山东健康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山东枣庄 277000
2 型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类型, 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比高达90%以上, 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表现,患病后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1]。临床多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方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性, 能在较短时间内稳定患者血糖水平,使患者机体胰岛β 细胞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较好地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但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和耐受性,极易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等并发症,使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一定威胁,存在较大局限性。胰岛素强化治疗主要是通过胰岛素泵持续输注, 模拟机体胰岛素的分泌,在释放期间充分符合机体生理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2-3]。基于此,该文将2020 年4 月—2021 年6 月期间随机选取86 例该院诊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现报道如下。
以86 例该院诊治的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 参照组(43 例)男性24 例,女性19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 例,高中及中专 21 例,大专及以上 9 例;年龄 39~74 岁,平均(51.48±1.27)岁。研究组(43 例)男性 26 例,女性 17 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 例,高中及中专22 例,大专及以上 7 例;年龄 37~73 岁,平均(51.62±1.34)岁。两组基础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将研究移交伦理委员会得到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接受临床检查确诊为2 型糖尿病,均为初次接受治疗;②无胰岛素用药过敏或禁忌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主动要求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①研究前接受其他物理疗法或药物治疗者;②合并精神疾病者;③合并脑血管恶性肿瘤等危重疾病者;④中途更换治疗方案或不依从治疗者。
参照组接受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以患者体质量为参考,为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选取诺和锐胰岛素(国药准字J20120072) 给予患者皮下注射治疗,剂量为 0.4~0.8 U/(kg·d),3 次/d。 选取离脐部 5~10 cm处,充分消毒皮肤、核对药液后,通过垂直90°方式进针,缓慢推药,完成注射后拔针,用棉球按压针孔。同时睡前给予患者诺和平胰岛素 (国药准字J20090100) 皮下注射, 起始剂量为 0.1~0.2 U/(kg·d),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并确定胰岛素用量,连续对患者实施为期14 d 的治疗。
研究组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 应用胰岛素泵给予强化治疗,仪器为美国美敦力胰岛素泵(712 型),将各项导管充分完善连接,置入患者腹部皮下,根据患者体质量及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 一般用量为0.4~0.8 U/(kg·d),其中总量的一半以餐前大剂量形式输入,按3∶1∶2 分配,每日三餐前设定大剂量输入,早、中、晚初始剂量为 0.44 U/(kg·d),余量改为持续胰岛素泵皮下泵注,连续给药两周后评价效果。
对两组治疗有效性、血糖指标、β 细胞功能进行比较。 ①有效性的评价从显效(治疗后患者餐后2 h血糖值在8.3 mmol/L 以下,空腹血糖值在7.2 mmol/L以下)、有效(治疗后患者餐后2 h 血糖值在8.3~10.0 mmol/L 区间,空腹血糖值在 7.2~8.3 mmol/L 区间)、无效(治疗后患者餐后2 h 血糖值在10.0 mmol/L 以上,空腹血糖值在8.3 mmol/L 以上)3 个层面进行评价,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 血糖值进行检测和记录。 ③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 细胞功能,包括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胰岛 β 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指标值,HOMA-β=20×FINS/(FPG-3.5)。
将分析工具SPSS 25.0 统计学软件用作研究数据的处理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研究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
组别研究组(n=43)参照组(n=43)t 值P 值空腹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餐后 2 h 血糖(mmol/L)治疗前 治疗后12.01±0.47 11.26±0.94 1.255 0.174 5.75±0.19 6.91±0.23 25.497〈0.001 17.95±0.54 17.72±0.69 1.721 0.063 7.54±0.27 8.93±0.18 28.088〈0.001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11.49±1.07 11.88±0.49 1.058 0.251 6.23±0.14 6.92±0.12 24.538〈0.001
研究组治疗后的HOMA-β 值高于参照组,而HOMA-IR 值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β 细胞功能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β 细胞功能水平对比()
组别HOMA-β治疗前 治疗后HOMA-IR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43)参照组(n=43)t 值P 值25.57±7.22 24.55±7.53 0.641 0.523 75.94±3.21 72.14±4.19 4.720〈0.001 4.25±0.72 4.35±0.74 0.635 0.527 2.19±0.42 3.38±0.43 12.982〈0.001
2 型糖尿病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炎症反应、高脂血症等均会导致胰岛β 细胞发生改变,加重细胞的功能损伤和凋亡,导致胰岛素抵抗[4]。发病原因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 细胞缺乏等密切相关,当患者出现胰岛功能障碍后,会导致胰岛素分泌量不足,造成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异常增高。同时机体还会出现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胰岛β 细胞,破坏其正常功能,当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不断加重,还会抑制胰岛β 细胞分泌能力。 现阶段临床针对2 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控制患者血糖症状为主, 并加强对胰岛素抵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高血糖水平者,需积极给予早期治疗和有效控制,以免出现葡萄糖毒性反应[5-6]。
机体胰岛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包括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控制肝糖内源性合成等,对于控制血糖炎症反应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在机体内一量出现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情况, 则会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 临床大多通过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补充患者机体胰岛素含量[7]。皮下注射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外源性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维持机体代谢平衡和血糖水平的稳定, 虽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性,使患者机体胰岛β 细胞功能得到改善。 但胰岛素皮下注射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与耐受性降低, 同时易引起高胰岛素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常规给药总体疗效不甚理想,在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一定局限[8-9]。胰岛素强化治疗主要是通过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方式,配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模拟机体正常生理条件下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不仅能提供持续不断和微量的基础胰岛素分泌,还能保证餐时胰岛素分泌的高峰和快速,继而有效稳定患者机体高血糖状态,更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性[10-11]。
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①胰岛素强化治疗能较好地调节餐前大剂量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的输注率,以免出现清晨高血糖、夜间低血糖情况,还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峰值,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性[12-13];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需要长效胰岛素制剂, 该类制剂同一患者的效用差异性较大, 会造成患者机体血糖水平的波动, 而胰岛素强化治疗应用速效或短效胰岛素制剂相比中长效胰岛素有更稳定的吸收效果, 能有效避免血浆胰岛素波动或胰岛素在机体内的蓄积[14];③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极易导致注射部位出现脂肪萎缩、产生硬结等,对胰岛素的吸收造成不利影响, 若更换注射部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吸收速率差异性, 而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基本固定的输注部位, 使得胰岛素每日供应情况保持较好的可重复性, 因此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减少血糖的波动,稳定并控制患者血糖水平[15-16]。(2)提高生活质量:相比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有效减少多次皮下注射对患者造成的不便和痛苦,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其自我血糖管理能力和自由度的增加, 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7]。 且应用胰岛素泵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胰岛素用量, 能避免大剂量应用胰岛素导致的体质量增加情况,继而能使患者更加满意。 (3)降低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由于是模拟患者生理的胰岛素注射,能精准调节胰岛素用量,进而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风险[18]。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指标、β 细胞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 h 血糖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 HOMA-β 值较参照组更高,而HOMA-IR 值则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在新诊断初次接受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 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较好地改善并恢复患者胰岛β 细胞功能,使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还能显著提高总体治疗效果,应用优势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