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究

2022-07-06 05:25:33蔡成
当代体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五育并举五育

蔡成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中将学生体质增强、健康中国实现、体育教育改革融为一体,推动了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进度。现阶段,依托“五育并举”的理论概念实施体育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国体育教育高质量、高水准发展的重点。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而言,“五育并举”要求将不同学科之间的潜在联系融合一起,落实到体育教育过程中,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依然还是跟随教学大纲进行,而教学大纲的制定创新性不强,没有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也没有将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导致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较慢,效果不明显。全文以“五育并举”的概念和背景作为切入,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针对性提出了“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勇夺金牌,媒体将谷爱凌称之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天才少女”她多才多艺,钢琴、音乐剧、体育运动多项发展。谷爱凌的成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展示,也是个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力。当然,2022年背景冬奥会的如期举行,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正一步步向“体育强国”的目标迈进。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施德育教育、推动劳动教育以及实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体育教育观念和“五育并举”教学理念。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职教育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依托“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即通过“五育并举”开展高职体育教育,是当前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也是2022北京冬奥背景之下体育大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探索“五育并举”的核心概念和背景,依托“五育并举”实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成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发展和创新的重要课题。

1 “五育并举”的概念和背景

“五育并举”最早可以追溯到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其提出了“美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世界观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育并举”逐步演化为了现代教育观念中的“德智体美劳”,即通常所说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育并举”指的是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者进行相互协调、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进而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五育并举”并不是在教育过程单纯的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五者进行补齐、并列或者拉平,而是借助相对应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和渗透。“五育并举”更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明显教育意图、科学教育结构、合理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的教育模式,实现了“德智体美劳”的融会贯通。通常来说,“五育并举”往往是将其中的某一“育”作为主导,其他教育元素作为载体进行渗透和融合。所以“五育并举”中的元素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促进,实现了某一“育”,都能有效推动其他几“育”的发展。比如,劳动教育中可以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融入“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五育并举”的实施还可以凭借相对应教育元素涉及的学科内容、知识内容进行融合教学,比如语文教育学科内容蕴含了“德智体美”的教育元素、语文教育课外实践过程蕴含了“劳动教育”的教育元素。究其本质而言,“五育并举”就是充分展现出教育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教育的活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对“五育并举”的重视程度的越来越高。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尽管现阶段已经处于“五育并举”背景之下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也给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带来一些问题,造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的原因。体育学科长期作为“非核心”课程,往往被学生和教师忽视。加之部分高职院校教育对于学生自觉性和自控性要求不高,所以很多学生便将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集中到了专业课程中。最终,由于重视程度不足,体育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脱节,教育教学质量自然下降,学生“德智体美劳”无法得到培养。

高职院校体育新课程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内容纷纷明确,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是教学引导者。同时,教师不仅需要教授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知识,还需要培养高职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教育教學主体地位,造成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是被动进行体育运动和被动接受体育基础知识输入。

3 “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3.1 整合多学科内容,多样化实施教学

“五育并举”背景之下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必然发生了变化,即要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将“德育”教育元素、“美育”教育元素、“智育”教育元素、“体育”教育元素、“美育”教育元素和“劳动教育”教育元素作为教学载体,将其他学科内容融入其中,实现多学科内容整合,多样化体育教学的实施。这样,“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才能顺利得到实现。传统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往往不太容易实现,这是因为“五育”往往被割裂到诸如思政课程、语文课程、数学课程、音乐课程、美术课程、劳动教育课程、技能实践培训等教学活动之中。比如,“德育”往往依托于思政课程教学实现;“美育”往往依托于美术课程、音乐课程实现;“劳动教育”更多存在于技能实践培训或者劳动教育课程;体育更多局限在体育课程之中。所以,想要借助“五育并举”实现高职体育教学改革,融合不同学科内容知识,构建各学科之间的教育联系,多样化实施体育教学是最为关键的策略。

比如,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音乐课程、美术课程和体育课程的内容整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跟随者音乐节拍在操场中跑出美术线条,这样既能提高高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线条美感;数学课程、体育课程进行整合,让学生在蛙跳运动过程中每逢跳到“含7数字、含7倍数的数字”的时候进行报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学科,也可以将体育课程和平面设计、旅游、护理等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完成学生综合发展。这样,依托于多学科整合,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能实现。

3.2 优化体育教学目标,改革体育教学观念

“五育并举”背景之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在内容上发生了变革,必然也会导致教学目标的优化,这也是“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措施。具体来说,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当在多學科内容整合实施体育教学的基础之上,将“学科边界”意识逐步消除,将整体性思维、联系性思维等纳入到体育教学目标优化过程,并以此引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观念改革。比如,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优化之后,可以将“技能”“认知”“价值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并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将“以体育人”作为“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这样,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能将以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体育水平、德育水平、美育水平、劳动素养等实际情况作为教学切入点,并将“以生为本”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观念。最终,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从体育实践维度、德育培养维度、艺术培养维度、劳动能力提高维度、智力发展维度推动学生发展。另一方面,整个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体育学科和其他学科产生了教学交叉和教学渗透,教师还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引导、教学组织形式为载体,进而完成教学。

比如,高职体育“篮球运动”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掌握篮球技能、形成运动意识、构建合作态度、感知篮球运动美、提高身体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篮球运动史”“篮球运动合作意识培养”“篮球运动技能教授”等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摸排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采取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方式,传授通俗易懂的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

3.3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开放式实施教学

教学模式是教学实施的手段,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渠道,更是教育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依据。依托“五育并举”完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观念改革和教学内容创新之后,教学的开展就需要体育教学模式付诸实践。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其需要学生进行大范围的体育运动实践,并从体育运动实践中获取体育运动理论,进而完成体育学习。而在这一过程中,以体育为引导,完成“德育”“智育”“美誉”“劳动教育”需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创新实施教学,转变教学结构,完成教育成效的提升。

比如,将“领会式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以体育理论领悟的方式,让学生从体育理论、体育知识中挖掘出可用于自身德育水平提升、智力水平提升、美育水平提升和劳动能力提高的知识元素,进而完成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与此同时,依托“领会式教学模式”,学生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逐步学会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进行问题思考和问题解决,完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3.4 渗透“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终身体育”的提出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针对体育运动的专有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主要侧重在“体育意识教育”“体育知识传递”“体育运动习惯构建”等方面。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而言,在整体改革的过程中“五育并举”的凸显也不离开不“终身体育”意识的渗透和融合。具体来说,“终身体育”的意识涵盖了两大维度的内容。第一,“终身体育”将人出生、成长、衰老的各个阶段进行体育运动作为了主要内容,强调的是体育运动与生命发展的一致性,且体育属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终身体育”强调的是一种全过程、整体性的体育锻炼,能够引导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参与体育的一种理念。所以,“五育并举”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融入了“终身体育”意识,高职学生就能逐步形成体育习惯和体育意识,进而提高自身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托于“终身体育”意识,学生就能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强化、体育训练参与的过程就能彻底融合一起,并通过体育教学产生一种体育锻炼的习惯,为他们往后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比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意识,教师可以依托情境教学法创建“终身体育”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融入到“终身体育”中进行感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开展宣传“终身体育”的意识,并强化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决心;借助我国2022冬奥会“武大靖”“谷爱凌”“任子威”等优秀参赛运动员的故事引导学生进行经常性和长期性的体育运动,逐步完成“终身体育”意识的构建。

4 结束语

北京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相继举行昭示着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蒸蒸日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不仅肩负着提高技术性人才身体素质、劳动技能、美育水平、德育水平、智力水平的重任,在体育大国发展目标之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甚至还肩负着培养体育事业从业人员的重任,且高职院校中体育教育所在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加。依托“五育并举”实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顺应体育大发展趋势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因此,广大高职院校应认识和重视“五育并举”的概念和背景,并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五育并举”的价值,通过多学科内容整合、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改革、“终身体育”意识渗透等维度开展教学改革,进而推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体育强国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五育并举五育
七律·吾校
当代作家(2023年3期)2023-04-23 16:38:12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南北桥(2017年9期)2017-05-26 16: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