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育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贯穿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实现艺术素养与道德品质共同提升,是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渠道。本文中简单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内涵和主要内容,并探索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2+4”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美术;德育教育
前言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在学校教育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起对美的全面认知,也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意志品质。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时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德育教育,在美术课堂中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积极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内涵
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指向性地对公民展开教育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而学校德育则是狭义上的德育,是学校根据一定的标准有目的地对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最终目标是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级较小,对于人生和学习都还没有形成认知,因此是进行教育引导的重要时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有利于学生的艺术素养与道德品质共同提升。
(二)小学美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通常包含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两个主要角度。政治思想层面的德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学习目标教育、组织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明确为了祖国发展而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严格遵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道德品质层面的教育则包括道德文明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等,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等基本的道德品质,加强学生吃苦耐劳、自尊自强、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
二、新课程理念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的“2+4”策略
本文小学美术德育教育“2+4”策略可概括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通常包含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两个主要角度。通过四个有效策略进行渗透,分别是:开展美术鉴赏,融入德育教育;组织创意手工活动,实施美术德育;挖掘教材价值,强化美术德育;展开实践活动,融合德育教育。(四个策略的有效循环:融入—实施—强化—融合)
(一)开展美术鉴赏,融入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常初步接触美术课程,对美术还没有建立起正确认知,美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从基础开始开展美术教育,教会学生如何鑒赏美术作品,在艺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的美术实践学习奠定基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融入德育教育,指导学生发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境界,以优秀的作品影响学生思想,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创作打好基础。在开展美术鉴赏活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个人背景等,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作品的色彩搭配、构图等知识,引导学生在欣赏作品本身时结合创作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感情,从而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带领学生欣赏郑板桥的《竹石图》时,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笔法等特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绘的竹子与岩石的关系,感受其中表达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精神。在美术鉴赏中融入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与道德品质共同进步。
(二)组织创意手工活动,实施美术德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创意手工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养成较好的审美能力,也能在创意手工课程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通过创意手工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有利于促成学生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创意手工活动,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结合教师给出的主题进行实践,可以在制作创意手工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享受创造的乐趣同时养成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低年级课程“生肖动物大聚会”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利用黏土制作生肖动物作品,渗透“十二生肖”传统文化的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积极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想象力,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实现美术德育的目标,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挖掘教材价值,强化美术德育
美术教材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利用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源强化德育效果。比如学习岭南版五年级下册第6课做个胸卡送老人一课中,了解胸卡艺术的设计要素的同时,渗透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和关爱老师的爱心。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实际展示胸卡的用处和出示具体是事例,以此来加强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关爱老人的感情;再例如学习六年级“难忘师生情”时,学生可以先欣赏教材中展示的与老师有关的作品,渗透校园感恩文化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校园、敬爱老师的精神品质。
(四)展开实践活动,融合德育教育
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不仅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还可以为学生拓展实践活动平台,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德育学习空间,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能力共同提升,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成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与生活相关主题的美术实践活动,比如在母亲节时的全校性手抄报比赛、创意手工作品比赛等,学生既能锻炼绘画及手工制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能在活动中加强渗透对母亲的感恩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美术能力与思想品质同步提高。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也能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提升。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需要重视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利用美术作品或其他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在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艳丽.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99):46-48.
[2]费丹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德育教育研究[J].小学时代,2020,(08):96+98.
[3]王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232.
[4]徐静.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147.
作者简介:黄洛霞(1987.7-),女,汉族,广东东莞人,东莞市常平第四小学,本科,小学美术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