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审美教育 优化文言课堂

2022-07-06 22:03张莉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7期
关键词:优化课堂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张莉莉

摘要: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语文教学必须主动承担审美教育任务。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多以传统单调的教学形式为主,这样的教学形式激不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本文从审美教学的角度,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文言文阅读课的审美教学策略。语文课堂美育教学并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操作手段,而是我们在建设语文课堂中需要努力追求的一种实现精神和谐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文言文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实施策略  优化课堂

语文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厚的情感体验与深刻的理解力。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求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启迪智慧。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文言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始终在世界文化中熠熠生辉。学习古代文学作品,能够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弘扬传统文化的文明风范,形成健康美好的文化情感与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核心价值所在。

然而现实的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仍是字、词、句的串讲,一篇篇美妙的文章被“肢解”,课堂教学枯燥、单一。怎样缩小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语文课堂生动丰富起来,充分发挥经典作品的审美教育功能,让文言文教学充满情趣,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涵养学生性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乐园?为此,笔者在审美教育实践中做出了以下思考。

一、美美地读,用读书声优化课堂意境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一步。在学生没有对文本进行含英咀华的诵读,与文本产生感性的亲密接触的情况下就引导学生感悟全文,犹如隔靴搔痒,是不现实的。讲解和诵读的交叉进行,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的节奏。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美美地读,尽情地读,因为“直接感受美比了解如何去感受美更好些”。具体而言,可以教师范读,听朗读录音,学生自由朗读或学生范读等。

钱梦龙老师说过,教师只有自己对文章有了体会,有了感情,才能通过适当地引导,把学生读文章的热情也调动起来。在学习《项脊轩志》时,笔者示范朗读了文中三名女性对作者说的话,学生很快就把握住三名女性或期待或慈爱或依恋的情感,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我们还可以允许学生在教师范读和听朗读录音的基础上创新,与文本产生进一步的情感交流。如在《陈情表》一课上,在听完范读录音后,有一位女生主动要求站起来朗读,读得声泪俱下,班上的同学也被她的情绪所感染,比听刚才的录音更投入。后来才知道,这位女生由祖母抚养长大,可就在不久前,她的祖母去世了。正是这篇充满至情的《陈情表》勾起了她对祖母的思念,将心比心,以情悟情,才使得她将这篇文章朗读得如此精彩。

经过朗读训练,学生对文本有了自己的感知,为赏析文章打下基础,这对进一步深悟全文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

二、美美地学,用巧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打破文言文課堂一言堂的状况,最主要的应是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美的因素,让学生在“美学”当中愉悦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妙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节课成功与否,开头几分钟的作用不可小觑。要在课堂教学开始就把每个学生都牢牢地吸引住,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归课堂。

在教学墨子的《兼爱》这篇既长又有阅读难度的选修课文时,怎样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着实让笔者费了一番功夫。经过充分的备课,笔者以一句“有人说:墨子是中国第一位黑社会老大”成功激趣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好地引出课堂预设环节:知人论世。

教学《荆轲刺秦》时,笔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心目中的刺客是怎样的?学生们群情激昂,马上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一身黑衣,高冷阴沉,身手矫健,飞檐走壁,锄恶扶弱。接着抛出问题:那大家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刺客是谁吗?学生大多只听过荆轲。笔者予以补充:还有专诸、聂政和豫让。这四大刺客智勇双全,反对强权暴政,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侠义精神的最好诠释,如果感兴趣,课外可以搜集他们的资料。

这些富有智慧与情趣的导入,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为整堂课注入了审美因素。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二)师生合作,平等交流

于漪老师说:“只有努力营造师生互尊互爱的浓郁氛围,充分激发师生教与学的激情,让教师的情怀纵情驰骋,让学生的心灵展翅飞翔,课堂教学的气氛才会活跃,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要有这种意识。

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笔者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烛之武是怎样劝服秦穆公的,并选出代表作答。

学生甲:烛之武善于换位思考,博取对方好感。他明明是想劝秦穆公撤军,不要攻打郑国,却表现得处处为秦国着想,提出灭掉郑国只能强大晋国,对秦国有害无利,而放弃攻打郑国,可以让郑国为秦国提供缺乏的物资,有利无害。言辞恳切,不卑不亢,却效果奇佳。

教师:将心比心,换取真心。

学生乙:烛之武擅长攻心战,用利益诱惑对方。烛之武非常清楚在秦穆公的心里秦国的利益至上,灭掉郑国只会强晋弱秦,这直击秦穆公的痛处。

教师:打蛇打七寸。

学生丙: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两国之间的矛盾来挑拨离间。烛之武首先指出晋国曾做过过河拆桥的事,所以晋国不可信。而现在,秦晋虽结为盟友,但晋国已经崛起,称霸之心昭然若揭,灭掉郑国之后,能让晋国满足吗?答案显而易见。这个离间计用得真是完美。

教师:同学们逻辑思维活跃,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烛之武在游说秦穆公时一开始就采取了迂回战术,没有直接请求对方撤军,而是先肯定郑国将灭亡的结局,让秦穆公放松警惕。然后又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对比灭郑与留郑的利害,接着利用秦晋之间在对外扩张领土争夺霸权上的矛盾来离间他们。最后烛之武又联系历史暗示秦穆公晋国曾经忘恩负义的举动。一系列举措下来,秦穆公当机立断,下令撤军。烛之武完成使命,留下青史佳话。7DD25BAC-E525-4444-BDDE-59A637356A41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教”的过程转化成学生“学”的过程,把合作交流的理念落实到课堂实际中,让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及时回应并多鼓励,让学生既能体会到课文之美又能感受到被认可的愉悦,实现师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平等交流。

(三)突显主体,引导探究

学生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李镇西认为让学生学会去创新思考,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为弘扬科学创新精神埋下理想的种子,为国家的未来造就理想的栋梁。

教学苏轼的《赤壁赋》时,笔者和学生们共同探究了这个问题:在《赤壁赋》中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悲观还是乐观,消极还是积极?笔者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查阅、搜集、整理了部分资料,比如《赤壁赋》的写作背景,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思想性格,苏轼的作品尤其是与《赤壁赋》同时期的作品,比如《水调歌头 快哉亭作》等。做好上述课前准备工作之后,课堂上笔者让大家依据所收集的资料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

同学甲:苏轼写作《赤壁赋》时正是他人生中最困难痛苦的时候,他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像犯人似的被管制生活限制自由,苏轼应是愤懑痛苦的,本文的情感基调应是悲观消极的。

同学乙:我与甲的观点恰恰相反,我的依据也是《赤壁赋》的写作背景。苏轼当时被投入大狱,受尽折磨,自觉难逃一死,曾写下诗句与亲人诀别,后幸免于难,被贬黄州,劫后余生让他欣喜,与当地百姓的融入又让他思想更接地气,性格更旷达洒脱,可见其是积极乐观的。

同学丙:苏轼一生多次被贬,但苏轼胸襟开阔随缘自适,处逆境而不萎靡。《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苏轼是老当益壮、豪情满怀的。《定风波》中的苏轼是倔强无畏、洒脱不羁的。所以我认为本文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同学丁:同样是苏轼的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也有“人生如梦”的感慨,《行香子·述怀》中也有“浮名浮利,虚苦劳神”的嗟叹。所以《赤壁赋》也避免不了有消极与悲观的成分。

同学戊:《水调歌头·快哉亭作》是《赤壁赋》同时期的作品,我认为这篇文章最有说服力。这首词描述了快哉亭周围壮阔之景,刻画了一个与骇浪搏击的白发老翁的形象,风格豪放、坦荡大气,体现了苏轼处变不惊、旷达泰然的人生态度,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教师:大家的观点有理有据,挖得深,探得广。苏轼仕途坎坷,思想复杂,他的作品整体上从容大度,再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所以《赤壁赋》中有悲观,但更多的是旷达,有失意成分,但更多的是释怀。因此,积极乐观是其主旋律。苏轼在文中所展现的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美育课。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其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充分享受自主探究创造的喜悦,这是课堂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三、美美地悟,用领悟力提升課堂深度

文言文作品是古代文人智慧的结晶、情感的固化、思想的传承,大量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中蕴藏着我们挖掘不尽的思想内蕴。这些作品之所以传承至今,主要就是因为那些力透纸背的思想内涵,因此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透过文字,真正走近作者,从中汲取智慧,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

有的作品透露出生活、学习的哲思,教给我们方法,认真领会,必受益匪浅。如荀子的《劝学》,句句忠告,动情晓理,给我们很多的启迪,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引航灯。有的作品至情至性,感情丰富而真挚,读之能净化我们的心灵,陶冶我们的情操。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借用日常琐事,抒发人间至情。作者借一阁抒写自己在大家庭中的喜怒哀乐之感,追忆祖、母、妻三位作者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感人至深。有的作品反映了作者的铮铮风骨、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心,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品质。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作者通过生动的描摹﹑鲜明的对比,借古讽今,彰显一代文人济世之怀。

四、美美地写,用写作活动优化“课堂之外”

流传下来的文言文作品大多文质兼美,结构上讲究谋篇布局,内容上讲究文约义丰,语言上讲究精炼传神,情感上蕴藉真挚。这些优秀的作品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给学生们提供了“美”的滋养,让学生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浸染,让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变得丰富。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文言文写作。这种新颖且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跃跃欲试。对他们交上来的作品,笔者反复推敲,润色修改,在其中挖掘出不少佳作。下面节选的是时晨同学在学校励志动员大会上聆听校长发言之后所写的文章:

辛丑盛夏,六月灼灼。国考揭榜,嘉讯连连:“仟壹”逾本,三分天下有其二,雄踞阖邑之巅。其道大成,察尔就也。他校尽举窈窕之态,望尘见辙,遥不可及。仰视吾庠:院士杰青,俊采星驰,扬名于华夏学界;学硕博士,雄州雾列,立万在敝己心间。

梁公之雅望,闻名遐迩。聆听其训,一字一言,尽显至理。幽默风趣、毫无生硬之感;晓情动理,尽皆肺腑之言。所说法要,开吾心扉,启吾心智。共鸣之时,热泪盈眶。察梁公所说成功之法,盖自信、坚持、刻苦、惜时也。

文章有模仿的痕迹,虽稍显稚拙,但辞采绚丽,语句凝练,情真意切,学以致用,不外如是。

这些经典的古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着丰富的底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它们的审美价值,让文言文课堂充溢着哲理的反思和情感的碰撞。

参考文献:

[1]陈芳根.在比较中求真知——谈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5).

[2]古建红.敲开文言文阅读之门——浅谈怎样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3).

[3]于漪.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丁 蔚7DD25BAC-E525-4444-BDDE-59A637356A41

猜你喜欢
优化课堂审美教育实施策略
多媒体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