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娜
摘要:情感教育与审美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软实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加强审美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文化素养的培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如果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不断收获实际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也是很有意义的能力的提升。
關键词:语文审美;能力提升;实践研究
引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基本注重的是学生对于课本基础内容的掌握。而对于新课改情况下的学生来说,进行语文学习就不仅仅需要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需要的是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进行语文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通过简要的分析,旨在探讨出影响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主要因素,也由此提出提高学生语文欣赏能力的指导建议。
一、在语文的学习中,倡导读书的“美感”
想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掌握语文材料的“美感”,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加深的研究,在不同形式的学习中,不断感受文学真正带来的美的享受。比如,教师在讲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应该用标准的朗诵手法将学生带入到一个文章描述的意境当中。教师通过文章的主要思想,在朗读的时候加入适当的音乐,以及课件的视频背景画面,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相应的情境当中。教会学生从文章的整体感情出发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情感表达,在这样的学习效果下,相信学生能够获得一种奇妙的学习体验。
二、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教会学生鉴赏美
通过朗诵,带领学生进入对应的情景对文章的审美才是初级体验,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因此,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美,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他们学会鉴赏美。比如:
1.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欣赏美
很多文学名著在进行人物塑造的描写过程中,对于任务的塑造是很用心的。可能刚开始在学习时,学生会觉得文章很平实,但教师通过引导,就可以将学生对于人物的想象产生奇妙的欣赏体验。比如,在《祥林嫂》这篇文章中,文章通过对于一个农村妇女深受社会的毒害后的絮絮叨叨,形象地展现出那个年代没有主权的妇女对于自身命运的无法掌握的无力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活动扮演角色,通过实际的情感体验,带着疑问去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造成的人物性格悲剧。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死板的理解课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更能体会到文学带来的强大的魅力,使他们爱上语文的学习。
2.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构造文章画面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文章都是描述景物的,比如《桃花源记》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桃花源的曲径通幽,远离世俗,来描写刻画出作者对于心中的理想家园的幻想。而这样的文章,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情境的想象,在脑海中构造出来一派祥和和谐的氛围情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对于文章的画面进行适当的构建。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美景的想象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更有技巧性的文学描绘手法。
3.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章深度,拓展学生视野
在课堂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文章内容进行深刻的剖析,以此来真正把握文章所描绘的中心思想,在不断地拓展训练中,逐渐提高学生对于文学的真正欣赏视野。对于文章存在的深层意境,教师需要学会在实际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实现文章深刻含义的挖掘,在此不断提升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力,也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三、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创造美
1.欣赏性的描述物体
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的学习最终成果是体现在学生的写作能力上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加强对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训练。比如,带学生对荷花进行欣赏,让他们根据所观察到的景物进行事物的描写手法的学习掌握。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
2.进行作文实训训练
对于文章的不断学习,最终要教会学生完成独立自主的文章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上述能力都掌握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作文训练,给学生一个相关的主题,让他们进行对应的发挥,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实现学生语文美感的真实展现 。
结束语
总的来说,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掌握文章的鉴赏能力,以及拥有自主的写作能力。只有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表达手法,进行对应的文学素养的提升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的文学审美能力。在此期间,学生还应该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与书籍,教师也应该不定期地推荐学生进行一些优秀书籍的阅读,在这些实际的欣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晓媚, 刘志立. 高中生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 语文月刊, 2020.
[2] 王艳秋. 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以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为例[D]. 广西师范大学, 2019.
[3] 彭英.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研究——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D]. 贵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