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语文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功能

2022-07-03 13:47霍玉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霍玉静

摘要:如何在深入培养并建构学生硬性语文知识基础的同时,引导其充分继承我国优良传统、渗透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是初中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其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民族文化精神的培养都是当代社会主义接班人所必须具备的。因此,如何借助初中语文教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应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教学选择。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熏陶

前言

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初中语文教育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标准主要强调提高语文教育学科的文化工具性和科学人文性,这里的工具人文性实际上就是指向科学文化。语文教育人文性的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体现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渗透。语文教材与继承中华文化传统有着天然血肉联系,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占据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成为水到渠成、并能真正成为当前初中阶段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核心力量。

一、传统文化浸润的教育背景

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变迁、发展演变过程中,中国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已经是古代中华民族重要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瑰宝,支撑着一个国家及其经济社会不断健康繁荣发展。这边需要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育课堂中,引导每一个被誉为“祖国未来”的中学生都能受到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熏陶,深刻感受到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物质和精神食粮,最终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成为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社会发展实践活动的精神奉献者。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特点及教学参考价值

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德育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育人育德方面。这里的“育人”有两个不同层面的教学理解:一是要求学生充分掌握初中语文知识,形成教学工具;另一个不同层次要求学生在充分掌握汉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充分体现和突出初中语文较高的人文素养。作为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文言类素材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教材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教学比重,客观上为全体学生学习和渗透传统语文中学文化内容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而古诗词文言的教学便是非常典型的渗透传统中学文化内容的教学过程。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至少应该有两个新的好处:一是学生亲身接触的应该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亲身感受和看到的应该是原汁原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一个学生亲身体验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逐步渗透,是以这种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通过最简单却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阅读”逐步实现的。这两个新的好处应该是同时发生的,这就相当于学生硬币的两面。当一个学生再次得到这枚“硬币”时,他就受到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再者,随着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逐步渗透,学生的整体精神素质也逐步实现。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渗透教学路径

传统文化浸润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具有现代意义、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阅读”。这里所说的“阅读”,并不是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也不是指学生反复阅读,而是契合传统文化载体内涵的深层次阅读。

还是基于现代汉语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在中国现代汉语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年轻人的父母在第一次看到我们的孩子刚刚进入牙牙学语的年龄时,大概会开始尝试让我们的孩子开始广泛的学习接触。而我们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对这些经典古诗词的充分而深入的阅读和记忆,还远没有真正充分而深入的背诵和学习,只是对诗词是否重复的深刻记忆。因此,当这些经典的现代汉语古诗词完美地呈现在更多中学生面前时,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努力引导更多中学生充分领略古典古诗词优美的内涵意境,并发挥有限的感情真正深入阅读,让更多中学生真正理解和深入学习古典现代诗词。只有全面深入地背诵和学习这些经典古诗词,只有在未来,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和发现真正蕴含在和蕴含在这些经典古诗词美好寓意中的人,也是中国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价值观和一种精神状态,感受和理解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文化的巨大精神魅力。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这首诗虽然不长,只有28个字,但它的艺术魅力是非凡的。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引导学生认识到古诗词中写的“秋”有很多,中国古人有“悲秋”的传统,进而让学生思考“秋思”的情感基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选择了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阅读。

一开始,第一层次的初中生是如何阅读的?应该说,是完全建立在正确理解这首经典诗词的基本概念和含义基础上的学生阅读的一个层次。这是我们对广大初中生的要求。在这个层面阅读这首经典诗时,首先要学会从字面上、基本上正确理解这首经典诗的基本含义。显然,《天净沙·秋思》这首词在经典诗词中已经描写了很多东西,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还有身后一片金黄的夕阳和一个心碎的乞讨老人。

一开始,同学们我们可能会认为这只是秋天对一些自然世界事物的综合运用;而经过认真反复的阅读或思考,学生终于开始对现代哲学有了新的认识和发现--这种新的哲学发现本应是在阅读这一层次的过程中准备和完成的。那么每一次同学们认真反复地阅读,就很明显,虽然这首好的经典诗句,其实看起来是由秋天自然事物的一些词语综合运用而形成的,但是,这个秋天自然事物的综合运用恰到好处,尤其是秋天词语的综合运用是相当丰富的,在现代哲學上是有深意的。所以,这促使学生理解了这首经典诗的基本含义,开始进入第二个层次,一个更深的层次。

古诗词深读是一种通过抒情和理解进行朗读的方式。潮是浩荡的春潮,海是连绵的大海,月是明亮的明月,江水曲曲折折,明月孤寂落寞,月色凄冷如霜,游子漂泊在外,思妇哀哀切切。当一个初中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注意力焦点已经释放到一首古诗的字形上,学生的整体阅读对这首古诗整体意境的理解会更深入。此时,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才刚刚开始,有了新的诗词意境。在语文课上,笔者经常能发现,当学生开始读这首古诗或读课文时,当一个读者能看到古诗不同段落的不同字形时,会突然觉得自己增加了一口气。其实,这真的意味着学生对这首古诗意境的整体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传统的古诗阅读文化在重新融入一个学生的灵魂、情感和血脉时,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底蕴。

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对中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也应更加明确语文教学的宗旨不是为了让学生考高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熏陶学生的传统精神,而这也是为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核心力量的主要路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王金凤.弘扬传统文化诵读经典诗词——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诵读策略[J].学周刊,2021(13):109-110.

[2]冯淑娟.以书雅言以诗雅情以礼雅行——初中语文学科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雅”课程实践[J].华夏教师,2021(1):41-4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