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教师范生“软技能”的培养研究

2022-07-03 12:33白露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现代学徒制

摘要:目前职教师范生“软技能”的缺失是他们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高校培养职教师范生“软技能”最亟需的是与高职院校合作,落实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从培养职教师范生“软技能”的背景出发,深度剖析职教师范生“软技能”培育的困境,探求高校职教师范生“软技能”培养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教师范生;培养路径

高校职教师范生的就业专业匹配度不高,除了少数学生的专业就业意愿较低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内容与高职院校的需求吻合度不高。高校在职教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应深化校企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职教师范生“软技能”。

一、职教师范生“软技能”培育的背景

1.职业教育改革亟需大量优秀的职教师资人才。根据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高校,也为能够输出合格优秀的职教师范生,肩负起更高的使命。高素质的职教师范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教育教学技能,能够胜任教师教学岗位任务的要求,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即除了要掌握过硬的“硬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软技能”。高校职教师范生“软技能”主要表现为个人的综合素质,提高职教师范生“软技能”的关键是注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培养。

2.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需求的新思路。“学徒制”这一概念起源于13世纪左右,现代学徒制与传统的学徒制有所不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硬技能”和“软技能”相结合,注重“师徒”之间的有效互动。而实习期“学徒制”式的学习模式是职教师范生“软技能”培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将现代学徒制纳入高校培养职教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满足中职院校的教学需求,课程内容也应与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中职院校培养学生过程对接,学生学习考核也应与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相对应。为提高职教师范生“软技能”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高校深化职教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二、职教师范生“软技能”培育的困境

1.教学形式较随意,缺乏系统性教学。高校对职教师范生“软技能”的培养,没有单门的教学要求和模式,多数是放在其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培养过程中,教师会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沒有得到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互动。另外高校对职教师范生“软技能”的培育,没有形成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隐形课程的育人作用,教学内容也缺乏人文教育元素,没有构建以培养学生“软技能”的课程体系。

2.教学评价相对单一,缺乏多元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校对职教师范生培养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基本上是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即期末考试或者考查的方式,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方式并没有纳入考核体系中,无法体现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因为缺乏学生自主评价的内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软技能”的培养。

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职教师范生“软技能”培育的优化路径

1.加强教学改革,将“软技能”纳入教学计划。高校对职教师范生的培养,应将教学技能、教学态度,职业素养等均纳入培养计划,“硬技能”加“软技能”才是培养优秀职教师范生的思路。同时,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方式,无论是在校学习期间,任课老师潜移默化的、有意识的对学生职业认同、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等的培养,还是实习期间实习老师示范式的指导,实现提升高校职教师范生的“软技能”水平。

2.加强校校合作,注重提升学生实习期“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借助高校与职业院校合作的方式开展职教师范生“第三课堂”,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第一课堂”,与校内校外实践学习的“第二课堂”,以及职业院校实习和综合素养提升的“第三课题”,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具有职教特色的师范生。同时通过参加各类综合性的比赛,例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软技能”的不断提高。

3.加强评价建设,构筑多元评价体系。《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中明确提出:试点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价,将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范围。由于现代学徒制具备“双主体”“双身份”“双标准”的特点,高校在培养职教师范生方面更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评价模式,建立“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多渠道,“学校+学生+职校”的多方面,“老师+学生+实习老师”的多主体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建立科学有效多元的高校职教生“软技能”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侯晓霞.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7(11).

[2]陈冬梅.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0).

[3]张志平.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制度困境与纾解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4).

[4]曾湘泉.中国就业战略报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2017(09):270.

[5]胡重庆.职技高师院校职教师范生培养的困境及化解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3):61-67.

基金项目:2021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青年项目“新时期职教师范生实习期“软技能”培育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1QN034)。

作者简介:白露(1990.10-),女,回,安徽省阜阳市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现代学徒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