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例中的破例:从成都武侯祠看封建等级观念与世道人心

2022-07-02 13:24刘永杰
文史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超越布局

刘永杰

摘 要:封建社会人们不同的坐次和服色反映其社会地位和等级的高低。成都武侯祠历史上经历过几次变迁,明初蜀献王朱椿将原来分开的汉昭烈庙、武侯祠合建在一起;清代康熙十一年,时任川湖总督蔡毓荣、巡抚罗森、布政使金儁、按察使宋可发等重建,保留至今。刘备殿面积的扩大和殿基的升高、武侯祠位置排在刘备殿后面、文臣廊和武臣廊左右不同的摆设、生前并未做过皇帝的关羽塑像衣黄等都曾经过修建者的精心计划,生动地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与世道人心。

关键词:布局;坐次服色;等级;超越

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各司其职的社会分工,实际上随着权利大小与地位高低的不同,很快就成了等级区分的鲜明界限,成了尊卑贵贱的地位预设。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1]于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便成了整个封建社会一直不变的道德信条。依照这些原则,统治者确立了封建社会中上下、尊卑、贵贱的等级统治的政治秩序。“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2]礼是有贵贱等级的,长幼有差别的,贫富和权力轻重都有适宜的规定。所以天子穿红色龙形图案衣帽,诸侯穿黑色龙形图案衣帽,大夫穿卑下的衣帽,士穿白色的衣帽……各有遵循。不同的等级归宿决定了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规范。你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食物,住什么样规格的房子,用何种器具,坐次乃至衣着器具的颜色,都已在封建等级阶梯中有了明白的界定,既不许挑选,更不得僭越。但成都武侯祠这座有三百多年历史的祠庙在布局,塑像坐次、服色方面则既有遵循,又有突破,表现出世道人心之取向。

成都武侯祠,从南北朝到元代一直是汉昭烈庙、武侯祠彼此为邻、又各自分开的。明初洪武年间,蜀献王朱椿拜谒后,认为该布局不合礼制,于是将武侯祠迁建于刘备殿旁,形成君臣合庙的新格局。武侯祠刘备殿、文武两将廊的布局,与我们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帝王召见文武大臣的情形基本相同。很明显可以看出,至高无上的、最尊贵的皇帝刘备的坐次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代人常把称王称帝的叫作“南面”,而把称臣的叫作“北面”。《礼记》记载:“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3]“依”,又作“扆”,是一种红色的如同屏风一样的装饰,高八尺,绣为斧纹,东西向地挡于户牖之间;“宁”,是在门与屏风之间,天子站立等候诸侯来朝见的地方。后世的朝会制度就是由此而改造流传下来的。大臣们朝拜君王时,一般是面向北且文武分两班站立,左右官位高低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讲究。“周之列位皆尚左,不尚右。汉右丞相位在左丞相上,实与周制反。晋六朝以下,左右丞相……皆尚左,实与周制合。汉初右丞相居左丞相上,是右为尊也。后却以左为尊。中国尚右而夷狄尚左。唐时尚右,又沿汉制。明改元制尚左,今犹循之,合周制矣。”[4]武侯祠重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文臣廊排列在左边,武将廊排列在右边。从明清“左为上”的观念来看,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已经相当重视文臣了,文官地位高于武将。在张飞、关羽、诸葛亮殿里,排在左边的张苞(张飞之子)、关平(关羽长子)、赵累、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分别对应右边的张尊(张飞之孙)、周仓、关兴(关羽次子)、诸葛尚(诸葛亮之孙)。这些长幼、尊卑之序,也体现了清代“左为上”的观念。可见在一般情况下,坐次的尊卑是通过方位来表示的。

正如前文所说,在这种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下,人们只能去这种秩序中寻求自己的等级归宿,而不允许超越这种归宿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然而,在成都武侯祠却有超越这种秩序者;尽管不是他们自己,而是凭借后人力量的破例,但毕竟打破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常例。

中国古代祠庙的建筑布局一般是臣在前君在后,但现在的成都武侯祠却恰好相反:皇帝刘备殿在前,而丞相诸葛亮殿在后,形成臣为主,君为辅的局面。世人把这个地方称之为“武侯祠”,其实它的本名叫“汉昭烈庙”。难怪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和教育家邹鲁写道:“门额大书昭烈庙,世人都道武侯祠;由来名位输勋业,丞相功高百代思。”这样的布局当然体现了诸葛亮在世人心中的地位,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刘备。虽然基于封建等级秩序,刘备殿的殿基还是高过了诸葛殿,但是总的方位却完全颠倒过来了。康熙十一年重建时,时任按察使宋可发等人精心设计,既大体遵循封建礼制,在修建时有意扩大前殿面积、抬高地基,表明君尊臣卑的常例;又迎合民众心理,恢复专祀诸葛亮的殿堂,突出诸葛亮的地位,形成独一无二的君臣合祀格局。设计者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此外,武侯祠有两尊塑像穿着的都是帝王装,一尊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刘备,一尊是从未做过皇帝的关羽。虽然我们都知道,关羽是忠义之士的完美化身,他的裝束跟他在明代被封为“关帝”有关。封建社会的传统礼仪对服饰颜色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同时期规定不一。如上文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国家(晋国、魏国、姜齐当政时的齐国等)红色最为尊贵,所谓“天子袾裷衣冕”。从汉代以后,黄色最为尊贵,是为皇帝专用的,旧语所谓“黄袍加身”就是指的贵为天子。大臣以下是谁也不许穿黄袍的,否则将被视为有作乱篡逆之心,罪不容诛。只许天子衣黄,其制或以为始于唐初。“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世俗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5]其实这种习俗在汉代即已开始。黄为土色,天子衣黄,贵在有土,有土则有天下,衣黄即意味着作为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便是天子衣黄的深层次文化意义所在。当然,除天子之外也可衣黄者,如内廷太监及清代为皇帝特别加恩赏赐的臣僚;但也有严格的界限:太监衣黄不得绣龙,而赏赐也只限于黄马褂之类。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关羽的地位不过同张飞、赵云相等。宋元王朝虽先后尊关羽为“真君”“武安王”,但就吹捧关羽的程度和规模来说,都远远不及明清两代。这两代的统治阶级曾几次封他为“大帝”“关帝”。看来关羽的装束跟他的封号是密切相关的。清代康熙十一年重建的成都武侯祠,便破例给他穿上了“真正”的黄袍。

注释:

[1]《朱文公文集》卷七十。

[2]《荀子·礼论》“富国篇”第十。

[3]《礼记·典礼下》。

[4]董仲舒著、苏舆注《春秋繁露义证》卷十一《天辩在人》四十六。

[5]王楙撰《野客丛书·禁用黄》。

作者: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文博馆员

猜你喜欢
超越布局
希捷多重布局迎战存储黄金时代
数学教学模式的重构与超越
跨界与超越(2)
跨界与超越
VR布局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
车展前后 探底爱信息技术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