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游记》:民国初期边疆调查与书写的实践

2022-07-02 18:38仲昭铭
文史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松潘游记古道

仲昭铭

摘   要:

《松潘游记》是民国初年川西边疆调查的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它不仅是松茂古道最早的散文体游记,也是民国初期记录四川边地政治历史与社会经济的重要文献。作者傅崇榘以其严谨如实的文风,百科全书式的笔法,对松茂古道沿线地理、风物等进行了详尽的记录,成为现代中国边疆调查与书写早期实践的范本之一,也是我们今天了解与研究松茂古道带“百科全书”性质的珍稀文献。

关键词:

《松潘游记》;松茂古道;羌族;傅崇榘;日记体;志书类

“松茂古道”,又称“灌松大道(路)”“灌松茶马古道”,是指以灌县(今都江堰市)为起点,翻山越岭至松潘的一条多民族融合的商贸通道。古道北接秦陇,西连青藏;南联成都平原,经灌成、灌崇、灌彭等路广达四川诸县。古道不仅是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进入成都平原的唯一通道,也是川藏茶马古道重要的组成部分。

川茶之边岸产地,历来分南、西两路。“南路边茶”以雅属为中心的五属茶商为主,集于打箭炉(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而入西藏;“西路边茶”以灌县为中心,广涉大邑、什邡、北川、平武等县。[1]西路边茶正是通过松茂古道集于松潘再入甘青藏区。

松茂古道历史悠久,其最早产生年代已不可考。最迟至明代,它已是“茶马互市”的一条重要官道。如《大明会典》卷之三十七《茶课》便记:“四川年例茶引五万道。旧额黎、雅一万道,松潘二千道,腹里三万八千道。今加黎、雅一万道,松潘二千道,余二万六千道,仍令腹里照常报中。”[2]《震川先生集》卷之三《马政议》又记:“命秦、蜀二王发都司官军于松潘、碉门、黎雅、河州、临洮及入西蕃关口巡禁私茶之出境者。”[3]可见,至明代,松茂古道的松潘已成为“茶马互市”的重要隘口。

有清一代,随着南路边茶汉藏往来官道地位的巩固与打箭炉互市的兴起,川藏茶马古道进入其繁荣的巅峰时期,松茂古道也迎来其历史的辉煌时代。乾隆《四川通志》卷十五《茶法》记载,除“灌县原额边引二千一百二十八张,每张榷课银一钱二分五厘,征税银四钱七分二厘,共征税银一千零四两四钱一分六厘。每张运茶一百斤,随带附茶一十四斤,共榷课银二百六十六两,于本县买茶,至松潘发卖”[4]外,成都府属成都县、新津县、通江县、彭县、什邡县;重庆府属江津县、彭水县;直隶潼川州属合江县、安县;保宁府属广元县;龙安府属平武县、江油县;直隶嘉定属嘉州、峨眉县、丹棱县;直隶邛州属大邑县;直隶泸州属合江县、安县、绵竹县;直隶茂州属茂州、汶川县等,或在本县买茶,或至灌县买茶,均运至松潘发卖。当时松茂古道一线贸易兴盛,人烟稠密,松潘“商贾辐辏,为西陲一大都会”[5]。

松茂古道历来是多民族文化互存与共融的走廊,其壮丽的山川、杂居的民族与多彩的民风、多元的文化,自古便吸引住不少文人墨客的才情诗意。只是以松茂古道为主线,依次胪列灌县至松潘站程并沿途完整纪录山川风貌、风土人情的古、近代诗文,并不多见。其首见者是创作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书刊刻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有手抄本、木刻本、油印本与铅印本凡十余种版本问世;其后为松潘知事傅崇榘民国4年(1915年)铅印的《松潘游记》。1925年,祟庆县(今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人陈重生步行至西南及西北考察,足迹遍及藏、青、新疆、内蒙等地。其著作《西行艳异记》于1940年由上海《时报》馆出版。该书第一册第一部《四川西区情形》也以日记体游记的形式记载了松茂古道。又有灌县人王天元(元辉,1899—1992年)的游记体随笔《近西游副记》于1935年由南京拔提书店出版。再有1934年庄学本在川西羌、藏地区考察后所作《羌戎考察记》,于1937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1939年刘刚甫在松、理、茂、汶一带考察,其作品《松理茂汶游记》连载于《边事研究》1939年第9卷第2期至第9卷第6期。1944年,大风堂还铅印有张目寒的《川西纪游》。以上几种著作的记事起点均在灌县,但《松游小唱》为带“风土竹枝词”风格的诗歌;《羌戎考察记》与《川西纪游》对松茂古道的记录又止于汶、茂,故只有《松潘游记》《西行艳异记》与《近西游副记》《松理茂汶游记》四种,完整记录了灌县至汶川、汶川至茂县、茂县至松潘的全程。此四部著作中,《松潘游记》年代在前,毫无疑问,应为松茂古道最早的散文体游记。

关于《松潘游记》作者的简况以及创作的背景、是书的内容概况等,至今仍无专文介绍,这不得不说是川西边疆历史文献研究的一大憾事。故笔者考察与《松潘游记》相关的诸史,撰此薄文,以求引起学界的重视与关注。

一、《松潘游记》的作者简况

《松潘游记》作者署名“傅樵斧”,为傅崇榘笔名之一。傅一生以“办报救国、开启民智”为己职,自谓“‘五丁开山的一樵夫”,故其作文、绘图时笔名均带“樵”字。其用过的笔名有樵子、新樵、民樵、樵父、樵甫、樵斧、老樵、樵春、樵新子等。其本名崇榘,男,字樵村,1875年生于四川简阳石盘乡(今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石盘镇),1917年秋病故,[6]葬于成都外东化成寺。傅为清末民初成都报业界先驱、著名作家、实业家,曾任松潘知事、成都红十字会会长等职,为民国《松潘县志》首任编修者。

傅姓本是简阳市大姓之一,人口众多(约4万人),支脉纷繁,字辈复杂。简阳傅氏源流有五支,其首支依《简州傅氏谱》所记为始祖傅说岩于洪武二年(1369年)由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今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鼓楼办事处)迁居入简,[7]故傅在《松潘游记》又署“楚北孝感傅樵斧”。

傅崇榘出身于本書香门第。其父傅廷玺,清道光时举人,曾任江安等县教谕,1854年卸职回乡开办乡村小学。傅崇榘自幼受到父亲的悉心教导,天资颖慧,才器通达,早年应童子试以第十名入学,应清赋榜列第二。1898年,傅崇榘进入成都尊经书院。1898年闲居成都的宋育仁兼长尊经书院。宋育仁在四川全力宣传和推行他的变法主张。傅崇榘进入书院后,博览群书,涉猎颇广,受宋育仁的影响很大。他在思想上崇拜康有为、梁启超,提倡西学、关心时务,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是当时清政府内政腐败,外受强敌凌辱。傅崇榘深感国事日非。而民智落后,使其决心从兴办报刊入手,在开启民智上有所作为。[8]76D78629-7DE1-41DC-AD9E-3363F79718D3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傅在成都开办算学馆,同年冬与算学馆总教习苏星舫创办成都的第一张科学性报纸《算学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他创办《启蒙报》《通俗报》,写出四川最早宣传读报的文章《看报有益说》,并设立两处阅报公所。同年(1903年),他自费留学日本,考察其政治、文化、工商等,学习国外经验。留学期间,他参加在大阪举办的万国博览会,购买了“中国读史大地图20巨幅,以及謄写版、五色版等”,返川后即在成都创立印刷公社,开展石印、彩印业务,并且把《启蒙通俗报》改为《通俗日报》,同时增出《通俗画报》,开启了成都刊办画报的历史。同时,他积极引进上海、香港各地图书报刊来蓉销售,为成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后人誉为“清末成都报业先驱”。

傅一生著作颇丰,尤以号称“清末成都社会万象百科全书”的《成都通览》最为著名。他在《清末成都书肆一瞥》一文中专立有“傅氏图书”一节,内有其所著图册如《禹贡历史大地图》《四川全省明细详图》《川藏路程图》《前后汉历史大地图》《汉书西域图》《万国新地小舆图》《历代地球沿革中外交涉图》等34种。[9]傅还编撰、校订有《中国商务丛钞》(100卷)、《春秋分目》(14卷)、《历代白话史》等著作,可惜以上作品大多佚失,未能流传至今。

《松潘游记》为傅所作惟一的日记体游记作品,对松茂古道沿途程站、山川地貌、官署民舍、经济贸易乃至风土人情、民俗习为的考察与记载,颇为详尽。这在民国初期的边疆历史文献中,尤显珍稀。

二、《松潘游记》的创作缘由

傅崇榘的《松潘游记》,源于其赴任松潘知事旅程之中的日记;而傅被委任的原由,则与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松茂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息息相关。

1911年9月,成都爆发了反对清朝统治的“保路运动”,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一时间川省各州、县纷纷响应,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四川各地保路运动同志军急速向成都汇集,包围了成都府。川督赵尔丰困于督府,一面向清廷求救;一面飞调松茂、宁远等地的镇边巡防军驰援。驻松茂的三营清军拔寨起营,南下成都解危。松茂各族人民经济与政治上历来受封建剥削与朝廷对少数民族歧视的双重压迫,遂趁此“城防疏薄”之机,起事响应同志军。“首先高举义旗的是汶川、茂州的索桥案、石鼓山、文镇关、驼沟头和涂禹山一带的藏、羌、汉各族人民。”[10]由松潘奉命南下解围成都的清巡防军,在松茂途中又连续遭到藏、羌各族人民的阻击,溃不成军。

此时的松潘,藏、羌、回等族民众亦“在黄占鳌的领导下乘隙而起”[11]。起义军在10月19日开始攻城,城破。“清同知骞念恒率官员逃雪布寺。”[12]

这次松潘人民反清起义,民国史书称“辛亥番变”。起义固然具有进步的意义,但客观而言,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与混乱;特别是松潘,整个管理机构完全崩塌,城垣尽毁,民众死伤无数。尔后傅崇榘等倡议、张典主修的《松潘县志》对此写道:“番疑城内有窖藏,掘土三尺,郊外新冢亦多被掘,毁四门城堞。伐各山树木及青云塔各碑碣,四顾荒凉,一片焦土矣。”[13]

辛亥松潘人民反清起义后,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派兵夹攻松潘,起义终归失败。四川军政府接管松潘后,亟待重建,官僚队伍又人才奇缺。民国4年(1915年)4月,傅崇榘在重庆受四川都督胡文澜委任,“捧檄出宰”松潘,6日由渝启程,十日后始到成都;再由成都出发,经灌县、汶川、茂县而达松潘。傅本率真之人,两袖清风,书生意气。他在松潘任职后,因不堪官场腐败,又受同僚排挤,不久即卸任归蓉。但傅崇榘对松潘历史文化十分上心。后来他除了倡议修《松潘县志》外,又动手完成了《松潘游记》,将在松潘的短暂官场经历称为“梦醒邯郸,撒手东归;幸福神仙,留影身去”。《松潘游记》就是他来往松潘途中的日记以及在松潘的考察实录,收入《耕图川边作集》第三、四种,于民国4年年底在成都文伦书局铅印发行。

三、《松潘游记》的内容概况

《松潘游记》共98页,除邑绅赵翼叙《松潘游记序》、岷江周盛祺《松潘游记序言》与作者《序言》三篇外,正文(连《附记》一篇在内)可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灌县至松潘站程的全程记录,即日记体游记;其二是松潘全县的志书类实录。

(一)《松潘游记》日记体游记部分

《松潘游记》中的日记体游记为全书重点,篇幅74页。游记不分章,以路程分节,共有《由成都至灌县之路程情形》《由灌县至尤溪之路程情形》《由尤溪至东界之路程情形》《由东界淖至索桥之路程情形》《由索桥至板桥之路程情形》《由板桥至凤毛之路程情形》《由凤毛至茂县之路程情形》《由茂县至沟口之路程情形》《由沟口至大定之路程情形》《由大定至沙湾之路程情形》《由沙湾至镇坪之路程情形》《由镇坪至隆昌之路程情形》《由隆昌至松潘之路程情形》等13大节。游记全程详实记录了松茂古道的所有程站及相关咨讯。

傅氏松潘日记体游记以松茂古道为主线,每节均详记各路程之里数、道路概况及山川地形、风土人情等资料。每大节行文时先概述各节总里程、山川地貌与风土见闻,再分小节细述各段站程。如《由东界淖至索桥之路程情形》一大节,首小节《由东界淖至索桥六十里》为总述之文,介绍东界淖至索桥的总路程及道路概况,总叙沿途的山川地貌及旅途见闻,再依路程胪列东界淖至索桥沿途站点,下计有《二里太平驲》《八里与文坪》《三里一碗水》《三里莎波店》《四里银杏坪》《五里沙坪关》《五里撤底关》《十里桃关》《五里沙坝》《三里索桥关》等十小节。各小节分述各段的地貌路况、人居环境及旅途见闻。

古道中的重要城镇,如灌县、汶川县城、茂州、松潘等,游记所叙更详。举凡疆域、山川、形势、气候、关隘、城池、衙署、坛庙、津梁、古迹、赋役、茶政、乡里、風俗,乃至兵制、筹边与土司等传统史志所及的门类均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又如行至茂州,书记当地物价与商贸情况也甚为详实。

书中诸多程站或客栈处更细致于以步计数,田野考察风格鲜明,在场感强烈,调查手段细致入微,方法严谨而精细。如记茂县至渭门关时,途经石榴沟,作者以步为尺,步随景移,颇有以足代笔,纸上绘图之感。76D78629-7DE1-41DC-AD9E-3363F79718D3

松茂古道沿途以步代尺的记录,在《松潘游记》中十分常见,成为是书的一大特色。此外,书中对风土人情、地方土产也着墨甚多。如记板桥至凤毛坪一节,途经青坡(今汶川县雁门乡青坡村),对于当地特产与税课记录甚详。

(二)《松潘游记》志书类实录部分

《松潘游记》的志书类实录内容,主要集中于该书第十四大节《松潘县之现状情形》以及《附记》一篇。傅本任职松潘知事,相当于清季知县一职。民国《松潘县志》记“知县掌一县之政令,平赋役,听治讼与教化,砺风俗。凡养老、祀神、贡士、读法,皆躬亲厥职而勤理之”[14]。傅对松潘调查与了解尤为用心,民国初年松潘的现状情形记录也便详实而广泛。

《松潘县之现状情形》为作者在松潘县调查的实录,依次主要涉及城池、街巷、年会、风俗、江域、水客、茶号、生活、山川、气候、物产、邮政、生产、客店、饮食、庙坛、官署、炭厂、烟草、瓦器、监舍、奇产、茶政、矿产、商贸、物价、青盐、小菜、果品、花卉、家畜、鱼兽、土俗、边防、名胜、民风等内容,虽行文类别排序上稍显杂乱,但范围广泛,调查深入,数字详尽,可视为民国初年简略的松潘志书。

《附记》为松潘“番人”介绍,分“生、熟”两类胪列,可视为土司一门。内有松潘土千户、土百户与土目名录。

《松潘游记》的实录部分述“辛亥番变”“壬子克事”“热雾十八寨事”等重要历史事件,亦为最早记录松潘县城实况的文献资料。

注重市井,长于细节的记录,本是傅氏调查类著作的一大优势与特点。作者一直强调著述中的“事物实录”与“调查近事”,在其撰《成都通览》时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对松潘现状情形的记录中,表现了这一特色。如气候一节,作者用华氏温度计,记录了松潘3月至6月的平均温度。

松潘本为商贸重镇,西路边茶交易的中心。作者对松潘出产与行销两类,所记甚为全面。至于物价一类,更是事无巨细,详尽书列。

在名胜一类中,作者专书有“黄龙寺略记”,为今所见国人关于黄龙风景名胜区较早的游记。作者在文中赞叹黄龙为天下胜景,数十里天然如画;对黄龙寺农历六月的庙会盛况,书记尤详,记叙情景相融,生动活泼。

总之,《松潘游记》中志书类调查部分,集中于松潘一地,内容丰富,为民国初年松潘十分珍稀的带志书性质的文献资料。

四、《松潘游记》的历史价值

对于《松潘游记》的历史价值,笔者以为可以概括为四点。

其一,《松潘游记》不仅是松茂古道最早的游记,也是松茂古道至今最为详尽的交通文献,其所记松茂古道程站14大节,共109处站点及其里数无一遗漏,各段交通状况全面详尽,甚至比以后1929年王天元调查、记录的《近西游副记》更为详实、全面。从这个角度审视,《松潘游记》也是松茂古道最早与最全面的交通志。傅氏“将入松之情形、道里及境内近时之真象,逐一记载,约有数万余言,纂为一册。阅者细绎之,岂仅行旅可奉为鸿宝,即后来政、军两界之衮衮诸公,悉当置诸案,以作指南之针,其有功边徼讵浅哉?!”[15]

其二,《松潘游记》实录细致,调查事宜全面,大到山川水域、程站建筑;小到沿途树木棵数、旅行步数,均记录有据,数字清晰,是松茂古道带“百科全书”性质的历史文献。其作于民国初年,历史价值更显珍贵。该书赵翼叙之序言写道:“《松潘游记》一书,用意深远,奥妙精详。其程途道里、关隘险阻、人情风土,了如指掌,纤悉无遗。如载番部砦落缘起、沿革与其政治缺陷、款项艰难、城垣坍塌、民情困苦,各情形深得治边要领。”[16]

其三,《松潘游记》作者本嗜好市井,其著述长于生活实录,故该书对松茂古道一带市井生活的调查与记录,自灌县始,至松潘终,完整生动,书写出整个松茂古道各族人民市井生活的场景,为松茂古道市井生活的“长轴画卷”。

其四,《松潘游记》是现代中国边疆调查与书写之早期实践的一个范本。客观而言,傅氏生活的年代,并无“民族学”与“田野调查”的概念可言,傅游记所书仍局限于中国传统方志的框架之中,但其调查已显创新之处,如华氏温度计的运用与气温记录。特别是文中以步伐计数里程、以上下左右逐次标记松茂古道山川水域、房舍建筑的方法,试图以此来建构松茂古道立体而真实的空间场景与各民族生活场景的努力,是与以后国内民族学界所提倡的边疆调查的宗旨相吻合的。对古道中大多数地点,作者均严谨而精细地以步计数,虽沿袭旧法,但着力尤深,用心特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边疆调查高潮期间,能达到像傅氏这般努力高度的民族学者,虽有却不多。

综前所述,《松潘游记》是民国初年关于川西边疆调查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它部分填补了光绪《松潘县志》散佚无存后,至1923年民国《松潘县志》刊刻前,近半个世纪内,松潘无志书纪录的史料空白。诚如作者在自序里言:“松潘向无志乘可考;亦无游记可观。爰将此次入松之情形、道里,逐一笔之于册。沿途步行,未敢稍怠。计程十四站,成书三万数千言,为后来者之指南。俾行人称便,使四方商贾得悉近时真相。”[17]是书也为我们留下辛亥革命期间,松潘的历史原貌与社会状况。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了解民国初期四川藏羌地区的政治历史与社会经济面貌,研究民国时期松茂古道的发展与演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注释:

[1]刘轸:《四川邛名雅荥四县茶业调查报告》,四川省建设厅编印,1938年版,第3页。

[2](明)申时行等修《大明会典》,万历十五年(1587年)刊本。

[3](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清光绪乙亥年(1875年)归彭福重刻本。

[4](清)黄廷桂纂修《四川通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库全书》本。

[5][14]张典主修《松潘县志》,民国13年(1924年)刻本。

[6]关于傅去世地点,目前有两说。一说为“其任松潘知事后,又署屏山,卒于任上”;一说为“其松潘知事解职后,就职成都红十字会会长,卒于成都”。参见蒋忠巡:《近代化初期成都的城市形态与社会空间——以《成都通览》考察为中心》,2014年。

[7](清)傅为霖纂修《简州傅氏谱》,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凤山书院刻本。

[8]章江心:《开启民智的先锋——记〈成都通览〉作者傅崇榘》,《巴蜀史志》2003年第5期。

[9](清)傅崇榘:《清末成都书肆一瞥》,转引自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集粹》(第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57页。

[10]周锡银:《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松茂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思想战线》1986年第4期。

[11]程舟:《辛亥革命时期四川松潘地区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3期。

[12]凯成文:《略论辛亥革命在川滇甘青藏区的反响》,《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13]张典主修,《阿坝州文库》编委会点校《松潘县志》,四川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第162页。

[15]周盛祺:《〈松潘游记〉序言》,文倫书局1915年版,第1—2页。

[16]赵翼叙:《〈松潘游记〉序》,文伦书局1915年版,第1页。

[17]傅樵斧:《〈松潘游记〉序言》,文伦书局1915年版,第1页。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绵阳)76D78629-7DE1-41DC-AD9E-3363F79718D3

猜你喜欢
松潘游记古道
走古道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松潘茶马古道在当今视域下的历史意义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超市游记
对松潘县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的思考
岷江之源 奇美松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县域专题系列报道之七
访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