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蓝军在川史事考

2022-07-02 20:52张学君
文史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蓝军

张学君

摘   要:

清咸丰九年由云南昭通起事的李永和、蓝朝鼎率军进入四川,攻占川南叙府(今宜宾市)和犍为、富荣盐场后,聚众数十万,声势不亚于江南太平天国。其于不长时间便在岷江、嘉陵江流域攻占四十余个州县。湖南巡抚骆秉章奉诏领湘军精锐入川进剿。直至同治三年,这一大规模起义才告平息。

关键词:

李永和;蓝朝鼎;骆秉章;叙府;铁山;绵州

清咸丰九年(1859年),李永和与蓝朝鼎(又名蓝大顺)、族兄蓝朝柱起事于云南昭通,嗣后进入四川境内,攻打川南地区,直逼叙府。李蓝军夺取犍为、自贡盐场后,得到给养,声势浩大,扩大到十余万之众;随后,蓝朝鼎分兵攻占川西各县,围攻雅州二十多天未果,兵锋遂转向成都附近州县,逼近省城。清廷不断调兵遣将,撤换大员,最后决定调遣湖南巡抚骆秉章率领万余湘军入川剿办。

此间,李蓝军齐集富顺县牛腹渡,在青神县以南、犍为县以北、岷江以东、威远县以西纵横百里的区域建立铁山据点,图谋持久之计。其计划兵分三路,以攻占川北、川东,并固守铁山。蓝朝鼎率十万大军迂回川东北地区,进攻遂宁,围困绵州数月不下。知州唐炯配合实授四川总督骆秉章部署,里应外合,在绵州周围山区全歼蓝军数十万。这场双方主力的对决,决定了李蓝军的败局。

此后的眉州、丹棱会战,湘军摧毁了李蓝军的铁山据点。蓝朝柱余部北上陕甘,与太平军余部联手,攻占汉中府。到同治三年(1864年)春,蓝朝柱在周至县败亡。至此,李蓝军的活动方告衰歇。

一、从昭通至叙府

清咸丰九年九月八日(1859年10月3日),云南昭通府下关人李永和,聚集16乡贫苦农民,抗缴钱粮,与贩卖鸦片为业的蓝朝鼎、蓝朝柱弟兄聚集脚夫共计七百余人在与四川接壤的云南昭通府大关厅牛皮寨,宣布起事。[1]蓝朝鼎孔武有力,尚义气,有勇有谋,在徒众中被称为帅主,呼为“蓝大帅”,误传为“蓝大顺”;又将其族兄蓝朝柱误称为“蓝二顺”[2]。他们以“推满复汉”“打富济贫”为号召,制作“顺天”旗帜,自称“顺天军”,共推李永和为“顺天王”。[3]他们起事后由川滇要津老鸦滩(今盐津县)迅速进入川南,六天之内攻下筠连、高县、庆符三县城。[4]十月中旬,李蓝军抢渡金沙江,占领江北据点安边镇,直逼叙州府城(今宜宾市),占领城外真武山、翠屏山;又从真武山北渡岷江,攻占江北重镇吊黄楼,截断了成都通往叙府的水路;旋于叙府之西击败清重庆镇明耀光援军千余人(总兵马天贵战死),又切断了犍为、嘉定、隆昌、富顺各属援叙的道路,对川南重镇叙府形成包围之势。四川提督万福、按察使蒋征蒲奉命剿办。由于李蓝军攻势猛烈,万福援军逡巡观望,不敢接近,后退守嘉定府城(今乐山市),从而助长了李蓝军声势。李蓝军迅速壮大,由七百余人猛增至万余人。清廷急忙调兵遣将,驰援叙府。

有关蓝、李起事的背景、原因和攻打叙府情节,清人王闿运有不一样的记载:

蓝、李者,蓝大顺、李短搭,居云南昭通大关边,以运护鸦片为私贩魁。其徒党无虑数十部,率三五人或数十人为一队,往来叙府,射利作奸,然自托商贩,颇重身家,无反心。会老鸦滩私贩有讼事,讯官诈赇之,不满意,因宜宾典史别陷以事,捕二人置狱,竟请府县杀之。贩党愤惧,初谋劫狱,既聚众百许人,道路凶凶,边县震恐。辅国公有凤署总督遣提督、按察使将千人往讨,不敢进。筠连奸民导寇阑入县城,知县先以病去,府檄州判署令事,闻变,辄走叙州。始闻寇,俄报寇至,高县亦溃乱,庆符令武来雨朝服缢堂上。[5]

这段文献揭示的川南三县面对李蓝军闻风即溃的事实,反映了晚清四川地方官员昏聩无能的实际情况。

成都将军兼领四川总督有凤以贻误军机罪,奏请清廷将万福革职,升皂升为提督,令其会同重庆镇总兵马天贵援救叙府。九月中旬,李、蓝对叙府形成包抄之势。李蓝军悍将唐友耕与首领抢占美女不遂,心生怨恨;加之围城日久,清廷援军日增,唐友耕伺机投向叙府官兵。他为取信叙府守将,将随后赶来的李蓝追兵斩杀殆尽,并向清军泄漏了李蓝军的攻城计划。李蓝军围城计划遭到挫败,于是放弃围攻两月之久的叙府,转攻川南财富之区犍为和富顺两大盐场。唐友耕,字泽波,别号唐帽顶,云南大关厅(今改大关县)人,因杀人潜逃,投入李蓝军,骁勇善战,充前部先锋。他带队投向清军后,朝廷奖给五品功牌,以管带录用,遂成李蓝军劲敌;[6]时隶属清叙府副将明耀光麾下,充当前部先锋。

十一月二十五日,因川南剿办军事行动失利,清廷免去有凤四川总督职务,专任成都将军,谕令四川省城由有凤、代理四川总督祥奎驻守;旋命陕西巡抚曾望颜署理四川总督事务。清廷谕令曾望颜查核实情。曾望颜亦只能据前司道所报,将清军战败责任全部诿过于统兵将领余振海和把总安定国等,指控他们“临阵脱逃”,贻误大局。清廷谕令四川提督皂升等将临阵脱逃罪犯余振海、安定国处以死刑,并严令皂升等会同各镇官兵整饬军容,整顿溃军,以迅速扭转败局。

同时,清廷即令陕甘总督乐斌调集制营千人,由提督郭相忠率领入川,协助川军剿办李蓝军。清廷唯恐难以制胜,旋令曾國藩部将萧启江率领湘军四千人由湖南常德入川助剿。十一月二十九日,川督曾望颜深恐清廷怪罪于他,布告全川军民,实施“坚壁清野、实力守御”部署,断绝李蓝军粮食给养,与官军配合攻防;同时在各属遍贴劝降告示,对其进行分化瓦解。但曾望颜“不谙军旅,年迈偏听”,“处置乖方,以致人心解体”[7],无法阻挡李蓝军的凶猛攻势。清廷大为震怒,谕令川督曾望颜整顿川省军务,立即撤换四川提督皂升,另委川北镇总兵占泰继任,统领各路兵马围剿李蓝军,“务使兵无悬额,飨不虚靡”;同时,对在铁蛇渡重创李蓝军立功的唐友耕赏五品顶戴,升任千总军职。在谕令中,清廷强调四川全局的重要,称尤其要确保省城成都的安稳,不得有任何闪失。

二、攻占犍为与富顺盐场

咸丰九年腊月(1860年初),李蓝军攻打犍为县城,于石梯与增援清军遭遇,清军战败。李蓝军随即乘势北进,攻占犍为重镇箭板场。犍为官绅陷入惊慌失措中,知县急请叙州府派兵驰援。叙州知府派遣副将明耀光随带部将唐友耕前往解围。唐友耕熟悉李蓝军内情,与李蓝军一部大战于犍为城东门外大山坡,将其引入狮子山围歼。李蓝军围困犍为县城四门,攻破西、南两门。在救援犍为城一战中,唐友耕首立大功。他利用李蓝军迷信鬼神的弱点,命人伪装成奇形怪状的妖道鬼神,执绋挥之,将李蓝军吓退。AAEB0EBB-A213-4A93-87F2-15A0DB000E34

李蓝军攻打犍为县城失利,转而占领犍为盐场,在五通桥开仓放粮,砸毁典当铺,向穷人发放钱物。盐工蜂拥参军。李蓝军迅速从七百余人增加到两万余人。为严防李蓝军向富荣盐场蔓延,清廷谕令各路援军布防到犍为至荣县、富顺之间。李蓝军在柏树溪会商后,采用出其不意的策略,集结主力,进攻清军杨清玺部,以人多势众的优势,全歼该部,活捉杨清玺并处以死刑;然后从观音沟、五保镇直逼自流井和贡井两大产盐区。此时临近年关,富荣盐场官绅、场商一片惊惶。他们向重庆镇援军首领朱大令、张大同发出求救书信,请求他们发兵“护场”。哪知官兵闻信却如惊弓之鸟,只想借机发财,哪里有抵抗李蓝军的斗志。朱、张带领渝勇至富荣盐场,“大肆焚掠”,盐场反而先受官军之害。咸丰十年正月,李蓝军兵不血刃就占据了富荣盐场的东西两个产盐区自流井和贡井。“自贼至自流,胁盐丁、灶夫众至数万,乃申约束、禁淫掠,附者益夥。”[8]富荣盐场官绅富商在李蓝军进占盐场前夕,已逃往他们早已构筑的避难寨堡三多寨、大安寨藏身。

李蓝军两万余人驻扎天池寺谢家松林,张灯结彩,酒宴庆贺,大门前竖立“顺天军”大旗,两侧张贴对联:“恨尔贪官污吏,败坏二百余年基业;凭我雄兵猛将,扫清一十七省河山。”李蓝军利用官绅富商“收储极丰,陈设珍错尤备”的物质条件补给军食器用,休整月余;又广招新兵,扩大队伍,自贡方圆数十里的盐工、苦力、贫民纷纷结伴入伙。李蓝军在富荣盐场期间扩充到十余万众,计划北进成都。从犍为一直尾随李蓝军的清军遥望其人山人海,均不敢主动出击。他们采取截堵战术,在自贡东南一带布防,隔断其进攻富顺县城的“扑城之路”。与此同时,他们由提督占泰、总兵胡嵩林等在自贡西北方向“安营相持”,严防李蓝军“窜省”。而渝勇却率清军继续趁火打劫,在富顺陶桥一带“肆行掳掠”。经当地绅士哀求,“筹款六百余金散之”[9]。新年之后,李蓝军决定突破清军对富荣盐场的包围,向周围地区开拓,以寻求更大范围的支撑与活动。富顺知县胡汝开令副将张万禄伏击其主力。结果张万禄部在秀才坡被李蓝军包围,遭致全歼,目睹者形容战场“血积成渠,田水尽赤”。此战之后,李蓝军以荣县、威远为据点,向富顺、井研、眉州、峨眉出击,在荣县、富顺境内观音滩、兜子山、烟嶝岩、燕子岩、鸦雀冲与清军和当地团练武装发生激战,互有伤亡。其间,以李蓝军对官绅富商藏身的三多寨、大安寨和九安寨的围困和攻击最为激烈。

(一)围攻三多寨

三多寨始建于咸丰三年(1853年),是富荣盐场大场商李振亨倡议,盐商颜昌英、王克家赞同,三家费银七万两建成的。起因是咸丰元年(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不到两年就从广西攻打到长江流域,横扫了大半个中国。盐商们感到大劫难逃,这才构筑“三多寨”堡垒以避难。咸丰十年(1860年)初,李蓝军的蓝部果然进攻富荣盐场。盐商家眷、族人以及有产者“千余家”闻风即逃往三多寨。李蓝军两次围攻三多寨。因寨堡依山构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储粮凿井,不致困厄,易守难攻,李蓝军无法得手,不久主动撤离。[10]三月,李蓝军“合走嘉定,屯城外五通桥,号十余万。于是,荣县、眉州、井研、青神、资阳皆忧”[11]。蓝朝鼎率领主力沿青神、眉山攻城略地,驰骋川西平原,进逼成都,省城惊恐。川督曾望颜布告全川军民,要求各地对李蓝军实施“坚壁清野,实力守御”的战略对策,控制粮食、货物,使其无从得到给养;加紧修筑寨堡,长期坚守,官民配合行动清剿;又发布劝降优待条件,达到分化瓦解目的。清廷欲调曾国藩入川剿办。曾国藩奏称“粤贼现在湖南,号称三十万,若更窜蜀,裹挟尤多”。根据曾国藩与两湖大员的奏议,最终决定湖南巡抚骆秉章督理四川军务,并调湘军萧启江部四千余人自常德入川助剿。[12]

(二)初攻大安寨

咸豐十年初夏,李蓝军转攻荣县、威远、井研、眉州、峨眉等州县。富顺知县胡汝开赞赏三多寨据寨抗敌有奇效,面谕盐商大贾,于盐场附近再建一寨,以备他日防贼守御之用。于是,由大盐商王余照(朗云)、陈献彰、黄怀献等主持,在今自贡市火车站后山岭上构筑大安寨。当年五月,大安寨草创未就,李蓝军麾下的郭安邦率数万人马回师富荣盐场,驻扎鹅儿沟,经一夜而南去。六月八日,李蓝军张五麻子、谢华耀部进驻双石铺,不久亦撤去。两部先后对富荣盐场弃而不攻的原因,是发现自贡盐商构筑寨堡,早有防备,不敢轻举妄动。七月初,蓝朝鼎亲率大军进占盐场,迅速包围大安寨,驻军在大安寨对面山头的久安寨。这久安寨原本是自贡盐商新筑的一个寨堡,与大安寨互为犄角之势。眼见久安寨上“虎视眈眈,刀矛上指”,寨内官绅富豪吓得魂不附体。危急时刻,大批增援清军包抄蓝军,盐商团防武装里应外合,开寨击敌。蓝军遭受内外夹击,才被迫撤离。同年冬,蓝军卯德兴先锋部数万人进入自贡盐场,强攻大安寨南门。由于寨内早有准备,粮秣、水源充足、武器、弹药齐备,募集团练丁壮多达数万人,蓝军遭遇坚壁清野,攻势失利。足智多谋的大盐商王朗云,乘蓝军晚间埋锅造膳,疏于防范之机,统领精壮团练从寨内杀出,一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蓝军遭到突如其来袭击,不知所措,被杀得人仰马翻,只好仓促退去。

(三)再攻大安寨

李蓝军几度攻打大安寨,均未攻克这个号称盐商的金山银库。蓝军将领十分恼怒,下定决心要将这座藏宝寨堡拿到手中。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由蓝军首领周跛子带领数十万大军再次围攻大安寨,在寨堡周围安营扎寨,准备长期围攻,料想总有缺粮断水的一天。时当盛夏,天气炎热,十多天不下雨,寨内人口众多,虽有几眼水井,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王朗云的侄儿王余坨率领千余团丁偷偷出寨抢水,也被蓝军歼灭。蓝军预料寨内缺水断粮的时机快到了。

蓝军围寨月余,寨内严重缺水,兼之王余坨战死,人心惶惶,不少绅商主张开寨迎周。王朗云坚持不降。又有人劝他突围送走家属,遭严辞拒绝。这期间,周跛子曾派宜宾归附的秀才李某入寨劝降,也被王朗云斩首。更有蓝军中被称作“大力士”的焦老五叛逃进寨,王朗云怕他诈降,无法驾驭,佯称初次见面,按规矩应当上绑。焦老五连说不妨。团丁将其上绑后,王朗云下令推出斩首。王朗云自恃有寨可倚,兵精粮足,新铸罐子炮很有杀伤力,因此要死守到底。AAEB0EBB-A213-4A93-87F2-15A0DB000E34

王朗云据寨顽抗,周跛子内心焦躁不安。七月初十,周跛子突然发动夜战,蓝军数十万人马四面围攻大安寨。寨内团丁在绅商们鼓动下,拼命抵抗,枪炮齐发,震天动地,矢石如雨。蓝军攻势受挫,伤亡惨重。周跛子气急败坏,集合了千余人的敢死队,架设云梯、顶板攀爬而上,强攻四面寨门。无奈寨上滚木、擂石、火炮、喷筒、灰罐齐下,蓝军敢死队伤亡殆尽;十三日又连续强攻寨堡,遭遇雷电交加、倾盆大雨,只好作罢。蓝军围攻大安寨四十余天,至此结束。这以后,隆昌团练、叙府援军前来解围。蓝军移营阮家坟(今大安),迎战隆昌团练;后有叙府官兵夹击。蓝军遂从大山铺撤出。

三、以铁山为据点分击三路

咸丰十年秋冬之交,在得到川南各盐场大量给养和装备后,李蓝军各路首领聚集在富顺县北沱江左岸牛佛渡,计议全局大事。其从滇入蜀年余,实力已达30余万众,活动范围40余州县。李蓝军流动作战,常有补给不足问题。他们决定在青神县以南、犍为县以北、岷江以东、威远县以西,方圆百里的铁山地区建立根据地。李永和、卯德兴常驻铁山地区,建立政权机构。史料记载,李蓝军驻扎铁山后,“命人上粮,给予门牌,他的队伍即不到你家骚扰;人有腰牌即不拉去当兵。初时人犹疑惧;后见不欺,去者渐多。人亦各归家耕种,逢场期照常赶场营业”[13]。“交纳的粮食,不论多少,三升五升均可,并且还要办席款待交粮者。”铁山大营张贴的对联:“旧主本慈仁,可恨污吏贪官,残害二百余年基业;新君多智勇,带来雄兵猛将,扫平一十七省山河。”李永和宣布:“不交租、不纳粮,不出苛捐杂税。”一时之间,山乡群众无不庆幸,有歌谣称颂:“穿得好、吃得好,跟着李短辫子跑。”[14]晚清川省税负沉重,李蓝军以此轻而易举地赢得当时民心。

(一)蓝朝鼎率众攻占川东北,围困绵州城

咸丰十年(1861年)冬,根据铁山谋划,蓝朝鼎率领十万李蓝军迂回川东北地区,经隆昌、永川、荣昌、璧山、巴县、大竹、梁山、渠县、垫江、广安、顺庆等十余府、县,再溯嘉陵江、涪江而上,占据射洪太和镇。湘军黄淳熙部已从湖北入川,一路尾随,歼敌于顺庆之南;但黄淳熙追敌中伏阵亡。湘军失去统帅后,骆秉章拔用附生曾传理领黄淳熙军,再任萧庆高、何胜必和胡中和分领萧启江旧部,号湘军三统,共赴绵州解围。次年四月下旬,蓝军主力围困潼川府,距绵州百余里,其余各部分屯绵竹、什邡、罗江、安县、梓潼、剑阁。蓝军在绵州四乡劫掠时,也有所畏惧。梓潼庠生赖汝升在家乡重华场预书“文昌帝乡,不得骚扰”字样。蓝军得知赖秀才所书,“故不焚掠”[15]。时任绵州知州唐炯,此前曾任南溪知县,与李蓝军作战顽强彪悍,被称为“唐拼命”[16]。后来他因军功卓著,升任绵州知州。早在四月下旬,唐炯所募贵州勇将、州判颜佐才率兵驻扎绵州南30里的丰谷井,以阻其锋芒;又派绵州南乡团练驻扎城南要塞南山寺,作为第二道防线。唐炯亲率贵州播勇千余及各乡团练驻扎梓潼与绵州交界的福源寺,严阵以待,以逸待劳,与蓝军决战。湘军与川军近二万人马,会师绵州城下。

三月二十日,蓝军直取福源寺。清军团勇与蓝军对垒不久,即被人多势众的蓝军击败。唐炯下令各据点清军拔营回城,实行坚壁清野、加固城防,将城壕以外的房屋尽数焚烧;而后閉塞三道城门,仅留二门出入。唐炯下令城内居民按户出人,编队守护城垛,并在城墙上增设炮台,加强城防工事。四月下旬,蓝军兵临绵州城下,围城部众达到四五十万人。绵州城池形势险要,古称“剑门锁钥”。明成化初,刺史宁鸿“以石包砌,周九里有奇,高一丈八尺,阔一丈一尺,计一千六百余丈。门四,上各有楼”[17]。清初以来,绵州城池不断维修加固,是蜀中最为坚固的城墙。城壕也别有特色,是涪江与安昌江汇合之处,形成天然的二江合抱之势,易守难攻。蓝军攻城无效,只好采取围困的方式,沿城外涪江和安昌江河滩一带扎营,漫山遍野,营寨夹岸;又分遣部众攻占绵州附近的安县、魏城、中坝、彰明、江油,掠获大批粮米、枪炮和银钱,支援围城主力部队。四月中旬,蓝军暗渡涪江,偷袭清军水师,控制了两江水域。五月中旬,蓝军趁江水汛期将至,在南岸围筑长堤,遏水淹城;又赶造云梯、吕公车准备攻城。六月初,涪江水涨,绵州城外波涛汹涌,但城垣并未倒塌,倒是蓝军新筑堤坝被洪水冲毁数段。水淹绵州计划失败,蓝军改铸千斤大炮轰城,城内人心动摇。唐炯下令在城垛口安置“Π”字形铸铁挡牌,城楼用绵絮浸水,密密麻麻悬挂城墙上端,以减少土炮、火弹威力。这样的防御办法,对蓝军强力攻城起到了重要防御作用。六月中旬,四川提督占泰奉命由德阳、绵竹、罗江救援绵州。但他惧怕蓝军人多势众,观望不前。其部驻扎绵竹、广汉期间,肆意劫掠商民富豪,勒索地方官,形同土匪。六月下旬,占泰不得不率军向绵州移动,与蓝军接战于州境东岳庙。蓝军诱敌深入,使占泰全军陷入重围,遭到围歼;占泰被蓝军所杀。绵州知州唐炯困守孤城数月,带领官兵、壮丁日夜防守御敌,几乎弹尽粮绝。他战前虽有充足粮秣、武器储备,经长时间对峙消耗,因援军未至,而面临山穷水尽,几至绝望。

(二)绵州会战,骆秉章解绵州围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下旬,在李蓝军强势进击四川腹心地带和石达开由滇黔入蜀的危机时刻,加之川督崇实不断奏报告急,清廷终于下诏实授湖南巡抚骆秉章四川总督职务,以统领四川地区所有围剿李蓝的官军;同时还解决了骆秉章一直忧虑的湘军入蜀军饷问题,特诏“悉发夔关税银资军,湘军喜过所望”[18]。骆秉章开始认真筹划四川剿防事宜。他向清廷奏称:“李党为最多,蓝党为最悍”,应集中优势兵力围剿蓝军,“惟尽捣绵州为事”[19]。他与幕僚制定了绵州会战的计划,命四川提督蒋玉龙带领川军牵制眉州境内的李永和军,阻其北进。他亲率湘军坐镇潼川府(三台县)指挥绵州之战。骆秉章根据蓝军攻占手法和绵州守将唐炯送出的蜡丸情报,制定了“合围会剿”计划。他将参战的湘军精锐兵分三路,由胡中和、何必胜、萧庆高所部各六千人左右围剿东岳庙蓝军主力。副将唐友耕部由石桥铺攻蓝军左翼,副将彭太和部由桑林坝攻蓝军右翼。湘军曾传理、刘德谦两军由绵州南境丰谷井推进,分别攻打榜山十贤堂和塔子山蓝军营地;绵州州判颜佐才率贵州播勇由新店子攻蓝军东路;道员张由庚、傅鸿勋扼守硚楼场,阻止蓝军退往保宁(阆中);卢又熊扼守魏城,阻止蓝军北去梓潼、剑州。此外,又命都司姚怀玉、知府宣维礼等率地方团练分堵中坝、安县、略坪等处。AAEB0EBB-A213-4A93-87F2-15A0DB000E34

八月初,部署完毕,清军各营五更出战。刘德谦、曾传理各率部进抵塔子山、榜山下。刘德谦猛攻塔子山蓝军大营,多路出击,以火箭、火炮焚烧蓝军营垒九座;曾传理强攻榜山下十贤堂蓝军大营,所有营垒尽数焚烧。蓝军仓促应战,大败之后,沿江东窜。刘德谦攻破塔子山营垒后沿江而上。蓝军腹背受敌,溃败后大部投江溺毙。胡中和、何必胜、萧庆高各部分三路强攻东岳庙。左路以火力优势猛攻蓝军左营,后者凭借险要地势坚守不出;但中、右两路的攻击获胜。塔子山、榜山湘军乘胜增援湘军中路,蓝军不支,大败,三十余座营垒被焚毁。蓝军在此战中被歼万余人,烧毙、投江不下数万人。蓝朝鼎受到迅雷不及掩耳的沉重打击后,被迫自焚东岳庙残营,将主力移往山势陡峭的西山观一带;蓝朝柱则纵火焚烧龟山和桑林坝一带的营垒,再渡过涪江,扎营青衣坝一带,与西山观蓝朝鼎部襟带相连。两处联营二十余里,列营七十余座,各有八九万人。骆秉章见时机成熟,下令部属在东岳庙上下营造浮桥五座,命胡中和、何必胜、萧庆高、彭太和各部由扁堆山分三路直趋西山观蓝朝鼎军后侧;又命刘德谦、颜佐才循江而上,阻击青衣坝蓝朝柱军,由曾传理部急赴沈家嘴攻其前锋。

九月中旬,清军拂晓发动总攻。蓝军受到四面围攻,首尾不能相顾,四散逃命。湘军仍用火箭、火炮猛攻。西山观一带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将蓝军七十余座营垒全部焚毁,毙敌四万余人。蓝朝鼎部向绵竹、什邡、彭县方向溃逃,集结于丹棱;蓝朝柱部向德阳方向溃逃,在孝泉场受到胡中和、刘德谦伏击,仅剩数百人,遂向与江油、平武接界的太华山遁去。骆秉章主持的绵州会战基本结束。

四、李蓝军结局

咸丰十一年(1861年)秋,骆秉章抵达成都,接四川总督印后,立即部署围歼眉州李永和军和丹棱蓝朝鼎余部。此前,李永和为配合蓝朝鼎围攻绵州城,曾于四月率军数万围攻眉州,联营30里,横列数十垒,将其精锐驻扎松江口、铁门坝。李永和拥中军驻双桥刘家祠,环列80营;并分兵进袭崇庆州,攻克名山县城,目的在与蓝军会合。李、蓝因受四川提督蒋玉龙部牵制,未能实现两部会合而进攻省城的计划。为解除李蓝军夹击成都的图谋,骆秉章火速派遣湘军果毅营胡中和部由崇庆州取道将军庙,进驻顺河场;果毅营曾传理部、护军营刘德谦部自彭山进至眉州金鱼山、悦兴场;驻屯眉州南等川将唐友耕部、黎得胜部则由太和场、王家场出发。各路清军到位后,十月初一日,唐友耕突破快活山李军营垒。李军收缩阵地,退守黄中坝一带。十月十一日,清军各路发动总攻,与李军决战于松江口。李军据险顽抗,并设伏歼敌有生力量。李永和为避免围歼,转走冬瓜场,与胡中和遭遇。李军浴血苦战,击毙湘军将领萧仁达;胡中和负伤而逃。湘军随即猛攻李军,枪炮、火箭齐发,焚毁李军营垒百余座,击杀三万余人,掳获船只一百九十余艘。李永和率残部五千余人奔青神县;继而因追兵围堵,决定四散,分走铜梁、璧山、永川、大足、定远、南充、岳池、广安。骆秉章为防堵其东窜而增募湘军,分路肃清。同治元年九月,李永和、卯德兴重伤被俘,被杀于成都。

骆秉章见李军主力溃败后,将湘军围剿重点转移到盘踞丹棱等地的蓝朝鼎余部。蓝朝鼎绵州突围后,经绵竹、什邡、彭州、崇庆退往丹棱,与李部何从政、李长毛援军万余人会合,共有兵力四五万人。蓝军攻占丹棱,凭借险要地势,依山扎营四十余座,形成拱卫全城之势。在蓝军攻占丹棱要寨,继又为官军收复后,邑人、进士李昶元写《纪乱诗》道出了百姓在“贼”与兵的夹缝中遭受的双重痛苦,言平乱后官兵对乡民的疯狂掳掠的残暴行为更甚于蓝军:

我居总岗巅,贼扰总岗麓。烽火四面红,妖氛来飘忽。直入丹棱城,生灵遭荼毒。焚掠遍乡村,搜捕及山谷。老幼填沟渠,少壮为贼屈。蹂躏一月余,惨不忍属目。又顾而之他,纵横随所欲。去之日二三,流民始渐复。谓此大劫余,差可安食宿。艰苦谋春耕,焦土架茅屋。忽又官兵来,横暴递相续。始则妄诛求,继乃肆鞭扑。掘编窖中钱,搜尽仓余谷。拆屋供炊薪,牛羊恣屠戮。贼弃兵皆取,兵较贼弥酷。夫役不择人,绅耆咸畏缩。刀光驱子女,血涕作僮仆。甚且杀无辜,报功诬贼属。偶或与贼遇,其退勇且速。处处尾贼行,相依如心腹。视贼为奇货,纵之任出入。日费国家粮,何曾相角逐。所以军兴来,兵贼两和睦。尸骨满山林,概是良民族。哀哉乱离人,何以遂生育。惨无天日光,下情难上诉。言之不忍言,直笔为痛哭。[20]

蓝朝鼎在夺取丹棱县城中,遇到形势险要的总岗山,这是邛崃山脉的一部分。县志记载:“由北岗东折为北岩,为盘托,皆峻峭,多大石。由盘陀而东数里为符山,又东为刘山、杨山,又东为檬子梗、插旗山,……清咸丰十一年,滇匪蓝逆破丹,逆弟二顺战殁于此。”[21]骆秉章命唐友耕部驻扎眉州南部洪化堰,以截断李军东溃之路;命湘军三营开赴丹棱,会同川军蒋玉龙部,约期会剿。十一月二日凌晨,清军发动总攻,蓝军列阵对抗。湘军猛攻数十次,均被蓝军击溃。蓝朝鼎吸取了绵州失败的教训,将营帐及其附近易燃物除去,火箭、火炮亦无能为力。湘军只好采用收缩、包抄,长围久困,断其粮道办法,对付蓝军。

冬月初开始,湘军步步为营,蚕食其活动范围,两军相距仅四五里。蓝军连日苦战,筋疲力尽,加之粮道断绝,无法久守,于是决定突围。冬月初十深夜,蓝朝鼎率领精锐焚毁丹棱民房,冲出西门,突破蒋玉龙营地。清军各营急追至麻柳湾,包围了蓝军。蓝朝鼎战死,其部众被歼万余人。蓝军訾洪发、李长毛部被湘军曾传理部围歼于彭州濛阳场。李长毛战至仅剩二百余人,退入沙窝子万山积雪中;訾洪发率残部千余人,退往犍为铁山。蓝朝柱部被湘军胡中和、刘德谦部追击到德阳孝泉场,遭到围歼,仅存的数百人,逃往平武、江油太华山中。这支队伍以后辗转到达川甘边境,曾攻占陕南洋县,被当地聚义部众推为“大汉显王”。同治二年(1863年)秋,蓝朝柱与从河南进入陕西的太平天国远征军陈得才、赖文光等合兵攻克汉中府、城固县和渭水平原的周至县。次年,新任陕西巡抚刘蓉率湘军攻陷汉中府,蓝朝柱部再败于周至县,死于兴安县叶家坪。

注释:

[1]余鸿觀:《蜀燹述略》卷二《忠部》;刘贞安《云阳县志》卷十六《蓝大顺之乱》。

[2]李祖桓、官振维:《蓝朝鼎、蓝朝柱(合传)》,载任一民主编《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一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68页。

[3]李有明:《李永和》,载任一民主编《四川近现代人物传》第二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46页。

[4]同治《筠连县志》卷八“政绩”,卷十“忠节”。光绪《庆符县志》卷四十九“艺文”。

[5][18]王闿运等:《湘军志》等三种合集,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34页,第135-137页。

[6]周询:《蜀海丛谈》卷三《人物类》。

[7]《清实录》卷三百一十八《文宗实录》。

[8][11][12]王定安:《湘军记》,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193页,第193页,第192页。

[9][10]同治《富顺县志》卷二十九。

[13]张务西:《罗城场乡土历史》。

[14]以上引文均见四川省志调查小组:《犍为——李永和义军反清斗争史迹调查记》,载《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

[15]同治《绵州志》卷三十九《人物下》。

[16]唐炯,字鄂生,晚号成山老人,原籍贵州遵义,出生于湖北鄂州。1854年在家乡举办团练,镇压苗民起义。后捐知县,署四川南溪知县。

[17]乾隆《直隶绵州志》卷二《城池》。

[19]《骆文忠公奏稿》卷二,光绪十七年刻本。

[20]民国《丹棱县志》卷一《舆地上》附李昶元《纪乱诗》。

[21]民国《丹棱县志》卷一《舆地上》。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审AAEB0EBB-A213-4A93-87F2-15A0DB000E34

猜你喜欢
蓝军
“蓝军”出击,使命必达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上)
最强蓝军之钢铁洪流(下)
你不懂“蓝军”
你不懂“蓝军”
新蓝军,新气象
潇洒到尽头
潇洒到尽头
绑架不是祸
绑架不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