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东挥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意义,并对其给予重视。在如今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的更新、改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压力的来自于课下作业,于是,教师便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改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拥有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这样便能够实现减负增效的学习效果,学生也能够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后续的学习过程,以此便能够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布置小学语文四年级作业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语文;四年级;作业布置
身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对语文这门学科拥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便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基础来展开教学。在学生整体的学习中,课下作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于是,教师便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迎合当下双减政策的要求,不断的创新作业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思想来进行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多种思考角度出发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丰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认识到语文知识的独特魅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将作业内容添加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是能够引发其思考的事物,使学生通过这些内容进行主动的探究,让学生在此期间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这样便能够促进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
1.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类活動
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的学生都十分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布置实践类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拥有真实的体验,加强其对文章的认知,并且也能够使其通过深入思考的过程产生自己的感悟,同时,在这种模式下,也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这基础上,学生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这样便能够促进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实践活动的展开也能够让学生成为中心,改善整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分析语文知识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产生自己的理解,这样便能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深化,以此便能够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在轻松、活跃的场景下,学生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就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例如,教师在讲解“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本篇文章所呈现出的美景,以绘画的方式来进行呈现,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文章阅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使学生根据文章中的细节部分来进行日出景象的绘画,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靠着自己的双手而创造出美好的景象,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能够产生愉悦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任务的顺利完成产生较强的成就感。通过此类活动的展开,学生便能够在掌握文章内容描写手法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所完成的作品进行汇总,将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张贴在班级中,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参与,认真的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更加谨慎,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2.利用信息技术布置作业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线上的方式。对于语文学科,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层次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基础型作业、提高性作业、拓展性作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实际学习水平来进行选择性的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微课视频这一学习形式,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几分钟视频的观看完成复习的过程。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所以教师可以在其中只添加一至两个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对于基础性的内容,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一些生字生词进行总结整理,让学生在观看时复习基础性的知识。对于提高性的部分,教师可以将文章的解析、主旨等内容进行添加。对于拓展性的作业,教师可以将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基础信息等拓展性的内容进行添加。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在课堂中的听课情况和学习需求来进行观看,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模式便能够产生高效的学习效果。并且,视频的观看过程也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新颖的学习模式下,产生优良的学习体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在双减背景下合理的布置作业,教师便需要从多种思考角度出发,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包括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类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布置作业,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燕,张丽萍. “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J]. 教育科学论坛,2022(11):10-14.
[2] 周洁. 教学做合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 读与写,2022(3):40-42.
[3] 李叶男.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性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1):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