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国高职教师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于Cite 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2-07-01 00:51郑辰张洪华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师教师队伍文献

■郑辰,张洪华

一、研究意义与思路

(一)研究意义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层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不能动摇。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大力探索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提出,要持续改进高职教师管理,鼓励地方在一定范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制定高职教师相关标准和制度。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两份文件的发布进一步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前行的压舱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离不开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以下简称高职教师)的培育。本研究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高职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数量、研究质量、研究内容以及热点与趋势等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20年来我国学者关于高职教师的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以期为未来高职教师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此外,本研究将高职教师限定为在高等职业院校从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教师,不包括数学、英语、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础课和公共课教师以及行政工作人员。

(二)研究思路

1.研究数据的来源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文献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以期全面客观地了解我国高职教师的研究现状。本研究将检索的主题词定为“高职教师”,期刊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文献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1008 篇。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将检索到的1008 篇文献进行手动筛选和剔除,最终共获得与高职教师研究较为紧密相关的有效文献851 篇。

2.研究方法和工具

基于文献计量法和图谱的可视化对研究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以Cite Space5.8.R3 为研究工具,将筛选得到的851 篇文献的作者、作者机构、关键词等导入Cite Space5.8.R3 中运行分析,并绘制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二、我国高职教师研究热点与趋势

(一)基于研究文献发表年份的分析

从高职教师相关论文的发表年度数量来看,如图1所示,大致可以分为起步、成长、成熟、提质四个阶段。

图1 2000-2020年我国关于高职教师研究的发文量趋势图

第一阶段(2000-2004年)为研究的起步阶段。2000年1月,陈嵩和郭扬发表《对高职师资培养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正式开启了我国研究高职教师的第一步。这一时期关于高职教师研究文献的总量为19篇,说明该领域的研究正处于蓄势待发的萌芽阶段。

第二阶段(2005-2011年)为研究的成长阶段。2006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第七条指出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增加两个比例——专职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的比例和聘请行业企业中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成为兼职教师的比例[2]。这对高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行业的良性互动,为高职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为高职教育迈向下一个质量台阶提出了新要求。2011年8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表明国家开始关注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和联合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这就势必要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敦促相关部门在教师准入和教师培养培训方面不断加强制度建设。2011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第五条明确指出,改革评聘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标准,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建设以及双师结构教师专业团队建设[3]。以上文件的发布促进了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和教师的研究和关注,这一时期研究文献的数量从每年21篇增至每年73 篇,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第三阶段(2012-2015年)为研究的成熟阶段。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对专业教师的企业实习时长和兼职教师的授课学时都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高职教师和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实际可靠的标准。这一时期高职教师文献总量共计299 篇,其中文献数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一年发表84 篇。

第四阶段(2016-2020年)为研究的提质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双师型”教师数量稳定增长。截至2019年10月,高职专任教师49.8 万人,其中“双师型”教师为19.1 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39.70%[4]。教师数量持续增长,完善教师专业认证标准的指标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研究热点。研究文献数量虽然有所回落,但是文献质量在不断提升。根据普赖斯文献指数增长规律(当某一学科进入发展稳定期,其文献数量会呈指数型增长,出现“情报爆炸”态势)[5]可知,这一现象在文献研究和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的,是符合文献研究和发展规律的。

(二)基于研究热点的分析

以研究文献的关键词作为统计对象,运用CiteSpace5.8.R3 进行可视化分析,罗列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结果如图2所示,比较直接明了地展现了从2000-2020年研究高职教师的集中领域。

图2 2000-2020年我国高职教师研究关键词共现分布图

整理关键词的频次和中心性,结果如表1所示,由于篇幅原因,只选取频次≥5 的关键词进行呈现。由研究目的可知,高职教师、高职院校、高职教育、教师、师资队伍等都反映了本次统计的对象和范围,不能作为分析依据。除此之外,高频率关键词依次是专业发展、对策、继续教育、专业化、策略、教学能力、教师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职业倦怠、实践能力、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师标准、教师素质等。此外,当得到图2所示的可视化分析图后,为了得到比较充分的检测数据,将第4 行的参数设置为0.5,突发强度排序,得到突发词Top27 的数据,如图3所示。

图3 我国高职教师文献突发关键词Top27 探测分析图(2000-2020年)

表1 2000-2020年我国高职教师研究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首先,在高职教师所必备的各项能力(教学、实践、科研、职业和专业能力)中,教学能力的中心性(0.04)、频次(16)和突发强度(4.74)均是最高的,这直接地表明了教学能力对于高职教师来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发展和提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这符合我国当前高职教师和院校的发展实际。2019年,高山艳采用DACUM 工作分析技术,通过编制问卷,对628 名中高职教师进行实际调查,证明“当前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最高”[6]。但是当前的研究文献中大多使用问卷调查等量化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外显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能力素质进行统计和分析,对教师内隐的观念、理念、动机、特质等方面的能力素质缺乏考量和分析。

其次,“双师型”教师作为我国现阶段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备受关注。“双师素质”也成为教师队伍努力发展和提升的素质之一,这是高职教师队伍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特色。蒋聂基于实践导向,切实阐述了培养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意义、问题,并以制度保障、资源整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为切入角度总结分析出培养高职教师“双师素质”的策略[7]。

再次,青年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的成长发展和规范化建设也是研究高职教师的重点。其一,青年教师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的主力军,其成长和发展关系着高职院校的未来。因此,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培养培训策略的研究至关重要;关注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历程,明晰其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也是研究高职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其二,兼职教师作为扩充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数量的重要来源,应当合理扩充其比例,制定并完善聘用政策,切实借鉴他国经验,促进兼职教师成长和发展机制的完善。

最后,制定符合实际、切实有效的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策略)是研究的最终目的——走向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对高职教师在执教生涯中进行继续教育,通过开发培训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培训,以及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健康等是当前研究中提及较多的方面。然而,这不是研究的终点,对策研究是一项值得继续关注和探讨的命题。

(三)基于研究作者及研究机构的分析

基于文献作者进行统计,独立撰写的共计514篇,约占文献总量的60.4%,可见,我国高职教师的研究主要以个人独立开展为主,合作研究也大多以同一学校、同一单位或者部门为主,跨校、跨单位、跨部门、跨区域合作的程度还比较低。针对高职教师的研究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的交叉发展,因此需要更多不同学科的学者互相探讨、相互协作。此外,多次发表相关文献的作者较少,如表2所示。

表2 2000-2020年我国高职教师研究作者发文量统计(≥4)

从文献作者所属机构来看,主要集中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等院校,如表3所示,发表文献数量最多(15 篇)的研究机构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理工学院,发表文献数量较多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

表3 2020-2021年我国高职教师研究机构发文量(≥9)统计表

不论是作者的发文量、作者的合作程度,还是研究机构的发文量,都显示高职教师这一研究领域还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和核心作者群,研究的深度、广度、持久度和合作程度都还有所欠缺,研究作者共现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2000-2020年我国高职教师研究作者共现分布图

(四)基于研究文献发表期刊的分析

统计结如图5所示,关于高职教师的研究,发文量排名前五位的核心期刊分别是《教育与职业》(197 篇)、《职教论坛》(169 篇)、《中国成人教育》(96 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86 篇)、《职业技术教育》(62 篇)。

图5 2000-2020年我国高职教师相关文献期刊发文数量排名柱形图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高教研究》和《中国高教研究》关于高职教师的发文数量虽然与排名前五位的期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其相关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不容忽视。在所有期刊文章中,被引量最高的是林杏花于2011年发表在 《黑龙江高教研究》的《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截至2021年12月被引量达到155 次,文章中提出的“明确高职‘双师型’教师任职标准与资格;健全高职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双师型’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完善高职教师选聘制度,优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夯实高职教师激励与评价机制,提高高职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4 条启示与建议[8]具有前瞻性,是当今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丁金昌于2012年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的《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被引量达110 次。文章以“问题—新要求—对策”的模式构建研究框架,以高职教育内涵发展为前提要求,围绕“提高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能力、科研开发能力以及拓宽教师引进渠道”等方面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发展提供了有效建议[9]。

(五)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调整参数,检测到300 个突发关键词,归纳总结发现,突发年份一直持续到2020年的共33 个关键词,有效的关键词为28 个。由于篇幅原因,只呈现33 个关键词所在的区域,如图6所示。其中突发年份较早且一直持续至2020年的有岗前培训、产教融合、职业认同、内涵发展、专业发展、工匠精神、企业实践、专业素质、双师素质等关键词。突发年份较晚,截至2020年持续时间在1-2年的有大五人格、协同创新、工作分析、学习陷阱、教育科研、新商科、教师学习、改进路径、微型学习、培养路径、师德师风、教学困境、教师隐喻、实现路径、政策工具、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发展等关键词。这28 个关键词预计将成为2022年乃至今后几年里高职教师领域持续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6 2000-2020年我国高职教师文献部分突发关键词探测分析图

三、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内容有待深入挖掘

高职教师具有教育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使其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不同,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虽然高职师资队伍的特色化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从研究文献样本的整体来看,一方面,当前的研究内容主要关注高职教师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培养策略(提升路径),文本内容呈现出“现状-问题-对策”的分析模式,文章中核心概念界定容易被忽视,导致学术性和理论深度有所欠缺,国际视野有待拓展,国别比较涉及较少。另一方面,研究内容中关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培养途径、校企合作、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理论成果较为繁多,但是大多数理论成果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还未能走向实际应用,接受实践检验,成为实践成果。

(二)研究质量有待整体提升

一是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待整合创新。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运用缺乏创新,研究方法存在“套路化”“模板化”的现象。文献样本中的研究方法大多是针对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一般性阐述,缺乏深层次的理论建构和理论分析,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支撑。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新的研究趋势——即结合某区域或者某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调研分析。DACUM 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PACK 分析法、TCMM 分析模型的借鉴和运用,为研究如何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等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二是高质量文献的占比有待提升。基于CNKI的文献发表数量可知,在2000-2020年高职教师研究文献中,本研究通过手动剔除得到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 上的文献共计851 篇,约占文献发表总数量的8%。这851 篇高质量文献样本中被引次数超过40 次的仅有30 篇,约占文献样本的3.5%。这表明,高职教师相关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亟待提升,这离不开文献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群体有待整合加强

当前关于高职教师的研究学者的集中程度较低,学者之间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尚未形成核心研究群体。然而,对于高职教师的相关研究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因此需要多人合作、多校合作、多机构合作才能完成相关研究,即各学科人才各显其能,调动专业知识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从而完成文章的撰写和整合。

最后,我们应当看到有关高职教师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研究主题不够集中,内涵阐释较为模糊,当前的培养培训策略、测评、激励等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研究成果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理论研究向实践成果的转化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障碍,等等。未来应针对该研究领域的突出问题,完善本土化的教师准入制度,进一步明确不同类型的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不同专业教师的专业标准,使每位教师各明其责、各守其岗、各司其职,根据高职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实际需要,深入探索多元化的培养培训模式,不断确立完善测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合理的“准入”和“退出”新机制等[10],为高职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双师教师队伍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