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晶,唐天聪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1月28日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职业教育改革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坐上了提质培优、增质赋能的“动车”,职业教育的面貌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而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三教改革”的实施,“职教20 条”也提出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因为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而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变革去实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及应用,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夯实常规教学,注重实施效果,可以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高校课堂产生了影响,促使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职业院校中广泛开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混合式学习的线下教学阶段仍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不足,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二是线上学习环节学生大部分是通过单向的视频观看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师生缺乏交流,学生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学习,为此,在设计混合式学习模式时要考虑如何解决线上学习交互不足的问题。
1978年,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Douglas Kerr 提出了BOPPPS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BOPPPS 模型以有效教学著称,以建构主义和交际法为理论依据,是一个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强调学生参与式互动和反馈的闭环教学活动模型[1]。其最初是加拿大用在教师技能培训当中的活动模型,近年来也被我国信息化教学手段如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所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专注力只能持续10-15 分钟,BOPPPS教学模式就是根据这样的认知理念提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BOPPPS教学模式由六要素组成,分别是Bridge-in(导入)、Objective(学习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这六个要素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关模块单元以构成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BOPPPS教学模式流程图
基于BOPPPS 模式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以需求为立足点,结合混合式学习的定义及特点,在投入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活动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对现有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分析,构建基于BOPPPS 模式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并加以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当下传统课堂“低头族”“沉默族”以及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等现象。该模式可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目的,增加师生有效互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的目标不在于教,而在于学:教学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BOPPPS教学模型更加强调相关元素在课堂中的地位,突出参与式学习,强调学习者在课堂中的主动角色,这是BOPPPS 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根本区别。这种模式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及情感交流,丰富和创新了混合式学习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率,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进而逼近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BOPPPS 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实践,首先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机械听”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从而改善学习效果;其次可以摆脱师生学习时空的限制,有效利用师生碎片化时间,很好地实现移动教学或者学习的目的。表1 为BOPPPS教学模式六要素对照表。
表1 BOPPPS教学模式六要素对照表
采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对“火花塞的检查、测量和更换”理论与实践前后逻辑对应,从生活中的实际真实案例出发,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任务的解决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融合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本节课教学内容节选自“汽车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项目四:汽车点火系统检修”“任务3:点火系统执行元件故障检测与更换”“子任务1:火花塞的检查、测量和更换”。通过前期分析、学习资源和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确定教学内容。前期分析是整个学习模式设计的基础,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设计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资源设计包括学习支持工具包设计、学习内容再设计和学习测验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是整个模式的核心部分,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利用BOPPPS教学模式将本次课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课前和课后主要是线上学习,课中是面对面的线下学习,体现了网络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的融合,即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混合,同时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也体现了多种学习方式的混合,诸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体验学习。
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与本节课相关的实训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测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中内容进行相应调整。课中探究阶段,教师以任务为导向,遵循“知结构、诊问题、断故障、析机理、定修法、评成效、拓思维”7 个递进的逻辑主线,通过实物对照讲解火花塞的结构组成以及作用,教师示范本次实训的重点“火花塞的拆装以及判断、检测火花塞的方法”,运用学生操练、小组讨论、建构教学、老师帮扶等方式递进,完成技能操练。课后拓展阶段,学生拓展练习,不断提高技能和自学能力。学习评价的设计是检验此混合学习模式应用效果的重要手段。混合学习评价的设计包括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维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和客观化的评价。
利用BOPPPS教学模式进行 “火花塞的检查、测量和更换”教学设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画一张思维导图,便于BOPPPS 课堂教学设计的应用,如图2所示。
图2 火花塞的检查、测量和更换BOPPPS教学模式设计图
1.Bridge-in(导入)
贺拉斯曾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尤其是对于理论知识较多、枯燥且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有趣的问题、新闻事件、生活案例等进行导入,时间不宜过长。本教学设计通过实际生活中车主所驾驶车辆经常出现加速无力、发动机有“耸车”现象进行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近年来国产车崛起的情境,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Objective(学习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为什么要教这个知识点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与进行评价,要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下载教师上传到平台的实训任务书、火花塞拆装视频、车辆维修手册等资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火花塞的阻值、电极间隙标准值,能够区别火花塞的优劣,掌握检测火花塞的方法,掌握更换火花塞的方法,能进行火花塞的匹配。学生通过提前预习,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
3.Pre-assessment(前测)
教师通过该环节可以了解学生现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授课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调整修正、教学内容的补充扩展或删减。该环节主要是以问题、问卷、查阅资料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火花塞的故障会引起汽车使用的哪些故障现象。
4.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
课堂教学要扭转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让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中。在该环节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深挖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难点,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学生进行小组组内、组外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氛围,从而达到师生交互式学习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任务1:小组PK 拆卸火花塞。学生4 人一组,每组安排1 名小组长,组长组织组内成员学习火花塞的拆卸操作、工具的用法、操作要领等知识,小组成员要完成工具的准备与检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完成拆卸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换学习岗位,让每位学生在不同岗位交流学习,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
任务2:辨别火花塞的类型。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与拆卸下的火花塞进行实物对比学习,本设计可以增强学生对火花塞的组成结构和类型等的清晰直观认识,更能加深印象。
任务3:火花塞的检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结合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火花塞检测的方法并进行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以PPT 的形式汇报本小组的成果,同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在这一环节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学生在该环节通过对不同故障的火花塞进行对照,对烧蚀、积碳等问题有清晰的认识。通过测量火花塞的阻值,加深对火花塞检测方法的理解和记忆,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问题。通过检测火花塞热值不匹配的故障让学生加深对更换火花塞时要注意热值匹配问题的理解,解决教学目标中的难点问题。
任务4:析机理。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总结火花塞损坏的现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热值不匹配症状有哪些,火花塞热值匹配过低会造成什么故障,火花塞热值匹配过高,又会造成什么故障。
任务5:规范更换火花塞。通过以上任务学习,完成了火花塞的拆卸、认识以及检测。通过对火花塞的检测,发现火花塞外观完好,阻值以及电极间隙值都在标准值范围之内,但是火花塞热值不匹配,热值会影响点火能量,从而导致汽车正常起动后发动机无力。学生由此明确需要更换热值匹配的火花塞。通过视频的学习,分小组演示,第一、二小组实际操作,第三、四小组完成记录及评价,并完成火花塞的更换作业工单。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对于存在的严重违反操作安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并对操作要领简要说明。第一轮操作结束后,答复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疑问,小组再轮转演示。
在整个参与式学习环节中,教师还要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整理工作台,培养学生执行6S 管理制度的意识;通过安装,对每一个工序进行总结,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5.Post-assessment(后测)
通过火花塞的检查、测量和更换任务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教学重难点。为了巩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完善课中未完成的故障验证,预习教材中关于点火线圈的相关知识。用学习平台统计学生的知识测试成绩、课堂表现,生成总结性评价,发布评价结果。学生可以查看笔记,观看评价结果,自查自省,有利于及时总结不足和改进反思。
6.Summary(总结)
教师课后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复习本节课知识,强化火花塞检测与更换的相关知识,同时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内容,使得学生的知识框架更加完整、系统,掌握学习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