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提升策略

2022-07-01 01:59高志丽孙锋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法教学资源民族

■高志丽,孙锋

为从整体上提升民族地区学科教师专业水平,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教师利用教材开展教学能力差,教师教材培训资源碎片化、不系统、不同步等问题,在四川省教育厅牵头下,通过省、市、县、校(一线教师)四级研发、三级验收、四翼推进,着力提升民族地区资源建设、应用水平。

一、民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分析

四川民族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培训定位不清,培训资源研发缺乏统筹,教育质量不高,一定程度制约了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

(一)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教育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提升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11-2020年)》明确把工作重心和教育资源配置重点集中到提高民族教育质量上。

(二)四川省的民族教育现状

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及其他享受民族地区待遇的区县,多为偏远山区或贫困地区,受各种因素制约,存在教育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结构失衡、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等状况。以我省某州为例,小初高23 个主要学科35318 名专任教师(50 岁以下男教师、48 岁以下女教师)的一次学科能力测试结果显示,60 分以下(不及格)的教师数占比20.83%。

(三)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定位不清晰

民族地区教师大多希望关注他们实践锻炼和真正需求,考虑民族地区教师普遍存在的转岗、教非所学现象,将研修与工作岗位密切结合,进行同步、系统、针对性强的教师培训,解决他们教育教学中的难题。但反观现实中民族地区教师培训,大多是通识类主题培训,以及教学优秀示范案例的观摩,缺乏针对性的资源,不适合民族地区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四)民族地区资源建设和应用缺乏统筹

经调查得知,此前,民族地区教材教法资源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全省统筹,缺乏管理机制、研发标准和科学流程,使得研发的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研发出来的教材教法资源应用也缺乏专业、全程的指导和行政督导,应用随意、效果差。

二、提升民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目标

提升民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省、市、县、校(一线教师)联动机制,省级统筹规划,省、市、县、校多级管理,整合行政管理、教研指导、电教支撑、技装保障职能,探索民族地区教学资源研发原则、标准、程序,审查验收流程、应用评价反馈等,建设科学、系统的民族地区教材教法同步资源,并在“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教后提升”的资源应用策略指导下,有效开展教材教法同步资源应用。通过指导民族地区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日积月累,最终实现教材教学能力的大幅度提升。

三、民族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提升策略

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通过四级研发、三级验收、四翼推进,有效地建设和应用教材教法培训资源。

(一)完善机制

资源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包括调研需求、拟定标准、课程设计、拍摄编辑、资源验收、平台研发等众多环节,涉及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研员、学科专家、一线优秀教师、拍摄编辑人员等的工作协调。为加强各环节的统筹协调,建立了完善的联动机制,确保599 人参与,历时两年的工作顺利完成。

(二)四级研发

四级研发是指省、市、县、校(一线教师)四级联合研发。

1.省级——督导·规划

(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由省教育厅牵头,民族教育处根据需求发布项目,统筹协调7 个研发基地市和三州及民族待遇县的工作,并全程督导。

(2)省级教研部门

省教科院负责需求调研、拟订方案、建立模型、制定标准、组建团队、培训指导。

开展需求调研。2017年,省教科院组织专家,开展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学能力与学业质量监测以及教师培训课程研发与应用现状调研,具体掌握民族地区教师能力发展需求与培训课程现状,明确该群体能力特征。

拟定研发方案。2018年,省教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资源研发工作方案》,确定了围绕课标、基于教材、优化教法的基础性教材教学资源建设策略,资源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实施路径和办法,以及研发人员配置、录制场地建设、经费使用等内容。

建立研发和应用模型。高质量、定制化、体系化研发四川民族地区教材教法同步资源,应通过省、市、县、校(一级教师)四级研发,校(县)、市、省三级验收,省、市(州)、县、校“四翼推进”,才能有效提升资源建设和应用水平。验收不合格的资源,返回一线教师进行针对性修改;通过资源应用中的方法、经验和问题、困惑反哺资源研发,形成“研发—应用—总结—反哺”的闭环。

图1 四级研发、三级验收、四翼推进模型

组建研发团队。2019年4月,教育厅下发《关于开展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资源研发工作的通知》,组建了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省市(州)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分级负责,明确各级任务分工;遴选了省内7 个教育发达市为研发基地,落实了研发人员、经费等保障条件。组建了研发、验收专家团队和覆盖7 个研发基地市的小学、初中两个学段语文、数学学科的36 个研发小组。

建设保障体系。建立了“三重一保”(重基础、重过程、重实践,保效果)质量保障体系。

制定研发标准。省教科院按学段、学科选定民族地区使用版本教材;学科专家组根据省义务教育设置方案,研制学科质量标准,形成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语文、数学《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资源研发标准》,并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评审。

加强培训指导。2019年5月,省教科院完成了36 个研发小组200 余名骨干研发教师的培训,观摩了学科样片,研讨了研发标准,进行了任务分工。从课型、课时、内容及呈现形式等方面,明确了资源研发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3)省级电教部门

省电教馆负责录制标准制定、录制工作指导,以及网络平台建设。

拟定录制标准。省电教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资源摄像编辑技术要求》。从录制场地、设备、技术参数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制定课件规范。省电教馆从背景图片、排版设计、字体字号、特殊符号等方面制定了《四川省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资源课件制作规范》,并按此标准进行培训、指导和验收。

开展技术培训。2019年5月,在省电教馆演播室对照实景,开展研发技术骨干培训,详细解读研发技术标准,并对拍摄和编辑技术、技巧,以及课件制作规范进行深入培训。

加强技术指导。全省共组建了29 个拍摄点。投入正式拍摄前,要求每个拍摄点录制样片,加强拍摄、编辑以及课件制作的技术指导。

研发培训平台。通过广泛调研,以需求为导向,研发了四川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培训平台。

2.市级——组织·保障

遴选的7 个研发基地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经费、政策等保障条件,市(州)教研、电教部门组织研发分工与二次培训,为资源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员、物质保障和专业支撑。

3.县级——指导·磨课

县教研室或教研人员落实保障条件,县教研员或校专家担任研发指导。

4.校(一线教师)——研发·录制

一线教师在标准要求与培训指导下,用最简洁的教学语言、最简单的教学过程、最可行的案例设计,将课标、教法中基本理念、学科基础知识、教学重难点、常规教学方法等讲解、示范给民族地区教师。

(三)三级验收

三级验收是指县(校)、市(州)、省级验收,严格实施签字确认制度和逐级合格上报验收程序。

县(校)验收主要是指导和初审工作。各资源研发小组对已录制的资源开展审查,按任课教师提交、指导教师首审签字、区(县)研发组长验收签字的程序进行。市(州)验收主要完成资源复审工作。各市组织专家团队对初审合格的资源开展复审。复审通过后,推送资源到省级部门。省级验收主要负责资源终审工作。根据研发标准与要求验收资源,对科学性、适用性验收合格的资源,投放至省级平台供全省民族地区教师使用;验收未合格的资源,返回一线教师进行针对性修改,再按验收程序逐级验收,直至合格。

(四)四翼推进

加强资源应用的四翼推进,即省级定向、指导,市(州)级助力、督促,县级应用、管理,校级实践、反馈。在“先学后教,边学边教,教后提升”的资源应用策略指导下,努力提升资源应用效率。

省翼——定向·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同步教学资源应用的机制建设、价值取向、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和导向;省教科院针对资源应用对市(州)、县、校进行专业指导,使其明确资源建设的目标、特征、价值和实践路径。

2019年9月,首批同步资源通过省级验收,正式上传到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四川民族地区教师教材教法学习平台”专区(https∶//hdxt.scedu.com.cn/act/works.do?id=2&com=0),供全省民族地区67 个县教师免费使用。在甘孜州泸定县、凉山州昭觉县等地建立样本,开展深入推广、应用和实践,通过案例分析与对比,检测其在教师教材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成效,并不断调适,以在后期对全省民族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2021年1月,省教科院发文,要求全省民族地区教研部门进一步落实资源应用,努力实现研用一体。通过省级课题立项等方式,加强研究,及时总结资源研发经验,汇集民族地区教师资源应用方法、成效及进一步需求,以应用促进研发,不断提升研发质量,改善应用管理机制。

市翼——助力·督促。民族地区各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及时建立同步教学资源应用督导机制,督促各县有效开展基于同步教学资源应用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

县翼——应用·管理。民族地区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负责落实学校的同步教学资源应用,建立和健全县级资源应用管理制度,行使管理职能,确保全体教师“应学尽学”。

校翼——实践·反馈。不断强化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在同步教学资源应用中的主体意识,努力使教师成为利用同步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的践行者;在资源应用的过程中,学校还建立资源应用情况“回传”机制,不断汇集教师在资源应用中的经验、案例与问题、困惑,及时反馈至省级研发团队,形成“研发—应用—总结—反哺”的回路和闭环,促进资源研发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四、未来展望

第一,进一步了解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需求侧理论指导下,通过后期调查问卷、实地考察、跟踪指导、样本分析改进等措施,进一步摸清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找到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继续改进民族地区教材教学资源的研发和应用实践。

第二,不断完善学科资源的课型、体例、内容、形式,使得资源更加适合民族地区教师的使用。在目前教材教学同步资源研发的基础上,完善和扩展学科资源课型、体例、内容、形式,使得资源能够全面适应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日常教学教研的需要。

第三,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使用教材教学同步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市(州)、县、校对于资源转化成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行为的督查力度。

猜你喜欢
教法教学资源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