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整本书阅读导读课中的项目式学习设计

2022-07-01 01:59秦旭芳
教育科学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死水微澜整本书

■秦旭芳

自新课标提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后,整本书阅读在教学实践中走向了系统化、课程化。然而整本书阅读往往伴随着时间长、阅读难度大等难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导读课有利于构建学生认知系统,优化思维体系,提高审美能力。在导读课中利用项目式学习创设学习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搭建良好的阅读框架,提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效果。

一、导读课:开启门扉的锁匙

《死水微澜》是李劼人“大河”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其中对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川西风情的描写、革命前底层生活的刻画都有着独特魅力,对学生深入了解成都本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李劼人作为成都本土作家,学生对其却不甚了解,因此,笔者选择李劼人《死水微澜》,开展“看成都世情,感死水波澜”项目式学习。

《死水微澜》全书共16 万字,篇幅不长,但对于高中生来说仍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这显然增加了阅读活动失败的可能性。正因如此,导读课的作用越发凸显,同时也提高了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正因肩负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障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活动顺利推行的任务,作为打开阅读之门的锁匙,导读课不仅要做到激趣,更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阅读框架,制订后续的科学可行的阅读计划。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之后,组织进行“看成都世情,感死水波澜”项目式学习,使学生通过共同阅读完成任务,在互评互助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为达成进行“看成都世情,感死水波澜”的先决条件,导读课的教学目标在于抹平文本内容与当下之间的时空界限,消除学生对于过往成都生活体验的陌生感,引导学生建立起和李劼人笔下成都人文生态的共鸣,从而深入感悟文本内容及文学旨趣。

二、导读课设计

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有系列不同课程,导读课作为系列开端,其教学目标在于诱发学生阅读兴趣,制订可行的阅读计划,教导阅读策略。基于以上的目标,确定导读课的教学环节以激发阅读兴趣为主,最终确立阅读计划,以推进后续阅读。下面就《死水微澜》导读课的教学环节作具体分析。

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导读课的首要目标,也是进行活动的重要前提。因此,指导学生读整本书,首先要找出书中能够诱发兴趣的节点,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死水微澜》是根植于成都土壤的小说,品味书中的成都风味是阅读目的之一。故而可以通过大家熟知的地标及书中具有的成都特色的问题导入,下面结合阅读实践作简单介绍。

(一)激趣,以趣引之

课前教师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设置的问题主要是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小说作者、作品中的特色方言相关。通过问卷(见表1),教师既了解了学生对于作者作品的了解程度,又激发了学生对于了解作者和阅读作品的兴趣。

表1 课前问卷调查部分内容

教师提前通过学习通设计问卷并当堂发布,学生通过电子墨水屏完成并提交。这种办法能缩短课堂板书时间,减少纸张浪费,且能迅速得出每个问题的数据统计饼状图及每个同学的详细回答,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帮助老师及学生迅速掌握问卷结果。

(二)授渔,以法授之

美国项目式学习研究顶尖机构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出项目式学习存在八项原则[1],究其旨要,是为学生营设一个真实的任务阅读场景,带着具体且有难度的问题进行阅读,最终通过成果展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导读课设计中,通过简要的问卷激趣之后,就可以通过项目式阅读来激发学生更深层的兴趣。这一节设计中,主要运用“解决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性的探究”及“成果的公开展示”等原则。教学设计如下:

1.指导学生分组阅读《回忆我的父亲(代序)》,了解李劼人。

“自由著述”1-2 组,“小雅”3-4 组,“菱窠”5-6组。

要求:对你感兴趣的句段或能看出李劼人特点的句段进行勾画旁批。

问题:(1)为什么说“父亲选择‘自由著述’这条道路对他的确是较为合适的”?

(2)“小雅”这段经历于李劼人而言有何意义?

(3)“菱窠”的来历及其价值?

2.主题讨论:阅读讨论后,现在李劼人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用1-2 个词进行概括。

经过之前的铺垫,学生已经产生了阅读兴趣,接下来教师要深入到文本中去,通过对部分精彩选段的细致阅读,巩固并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转向文本内容。这一节便是进入“重点知识的学习和成果素养的培养”阶段,通过拓展阅读及其他文学大家对其评价初步了解《死水微澜》。教学设计如下:

1.指导学生补充阅读《死水微澜》(译林出版社前记)有关片段,了解《死水微澜》的大致写作背景。

“金娃子不改姓,大了要送他读书,如其以后不再生男育女,金娃子要兼祧蔡、顾两姓,要承继他的产业……这些条款全要黑字写在白纸上,除了他顾天成加盖脚模手印外,还要曾师母和其他几个人担硬保!她仅仅答应了一件:在蔡兴顺放出来后就嫁给他……一句话说完,要办得体体面面,热热闹闹。”[2]

2.文学名家对李劼人及其《死水微澜》评价展示。

刘再复:“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如果说《阿Q正传》《边城》《金锁记》《生死场》是最精彩的中篇的话,那么,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应当是最精致、最完美的长篇了。”[3]

郭沫若:“作品的规模之宏大,已经相当的足以惊人,而各个时代的主流及其递禅,地方上的风土气韵,各个阶层的人物之生活样式、心理状态、言语口吻,无论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亏他研究得那样透辟,描写得那样自然。”[4]

(三)共读,以行促之

导读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激趣,但其实质是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顺利推进服务,内核在于引导后续阅读计划的展开。因而导读课在激发阅读兴趣之后,应顺势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设计学习项目,保障阅读活动的教学效果。

1.制订阅读计划

由于高中学生课业繁重,时间紧张,阅读时间较少,因此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前梳理整本书的框架体系,指导学生制订可行的阅读计划,利用阅读任务单规划活动进程,对阅读时间、阅读内容、相关问题、摘抄与疑问等定量,引导学生调控阅读进度,保证阅读任务切实推进。

2.培养阅读共同体

整本书阅读持续时间长,阅读计划并不能确保万无一失。教师应该利用项目式学习的优势构建“阅读共同体”,使学生结成小组,自主自发进行阅读。开展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以项目式学习小组为“阅读共同体”,由不同的小组承担不同章节的阅读任务设置与分享,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互相分享阅读笔记及阅读感想、困惑等,促进班内共读、小组共读。在整体阅读完成后,各项目式学习小组要完成项目式主题研究,自主确定议题,自主完成探究,最后在班内集中展示成果,达到以集体促共读的效果。

三、教后反思

高中生的课业任务相对较重,整本书阅读这类长文本阅读对于教师的教学进度、学生的学习计划及时间安排等都有较高要求。然而我们依然有必要利用《死水微澜》等经典名篇进行长文本阅读的训练。这类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信息提取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而这恰恰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固然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但同时这种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的引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进行方向、学生的探究深度等。此外,对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团队协作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主要表现在如何选定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及如何确立项目的真实性两方面,前者要求教师对文本有较深的理解,后者则考验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综上,将项目式学习运用于整本书阅读之中,是新时代语文教学要求下对教师与学生的一次双向考察。

猜你喜欢
死水微澜整本书
南极和北极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死水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闻一多《死水》的艺术特色探究
昨夜笙歌远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