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颖
摘 要:写作是学生用语言文字叙述自身思维认知、表达自身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最重要的语文素质之一。写作能力的高低既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直接体现,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活动。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有优美的语言、合理的结构外,还要有深厚的情感、教育的价值。中学阶段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做好常规写作方法教育之外,还要重视作文立意教育,通过作文立意明确作文写作方向,提升作文整体质量,让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善于利用立意来升华作文内涵,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立意;重要性;引导
“立意”是作文中的重要项目,作文的立意直接影响着作文的写作方向与整体质量。中学阶段处于学生作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引导学生在这一阶段学好作文立意,就能够直接提升学生对于作文的科学把握,让学生们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不偏题、不跑题,写出新意、写出个性,更好的提升学生作文的整体效率。本文从作文立意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教学策略入手进行论述,简析如何引导学生从立意入手开展审题与构思,如何选取合适的写作素材与写作角度,从教学案例入手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学作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引导的案例、参考的方法。
一、作文“立意”教育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1、作文“立意”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文以载道”,文学作品的价值就是说明道理、传承思想,给人以美的感受或心灵的启发,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作品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无论是我们背过的古诗、读过的故事,还是学过的散文、小说,我们都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作品的内涵,受到好的教育、受到美的启发,这就是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少学生经常向我询问:“老师,课文中的内容很多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为什么却能够带给我们那么深刻的印象呢?”我便告诉他们:“这就是立意的魅力!”
无论是学生学习过的《落花生》,还是的《搭石》,都是从生活中的琐事入手,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这些琐事也可能发生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这些现象也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却是学生们容易忽略的细节内容。在大部分学生笔下,落花生就是一种普通的农作物,也有部分学生笔下写出的可能是播种后丰收的喜悦。至于“搭石”,调皮的学生可能还会破坏搭石,他们笔下的搭石可能就是童年的乐趣或者对于搭石作用的描写。但是这些常见的事物经过名家巧妙的构思,通过对于立意的升华,将写作对象与生活哲理相结合,挖掘其关键特点,联系写作对象对于我们生活的启发价值,即可成为一篇有着深刻哲理、具有教育意义的名作。这便是立意的价值所在!可见好的立意影响着一篇作文的内涵,也决定了一篇作文的质量,甚至影响着学生的进一步升学深造。
2、作文“立意”教育的紧迫性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基层教师作文教学模式在不断改进,作文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写真事、传真情”。鼓励学生从身边案例入手开展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学生的写作范围在不断拓展、写作内容也在逐渐丰富,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积累、写作能力较低的影响,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不少的问题,最突出就是记流水账现象明显、立意不足。学生写作的内容基本停留于表层,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叙事,说明文就是简单的论述,议论文中难以融入自己的情感。作文內容以简单的论述为主,没有自己的情感融入,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对于写作对象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就造成作文等级只停留于中等级别,难以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养成不良的写作意识与写作认知,造成作文的内容缺乏可读性,影响作文整体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长远进步,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及时开展作文立意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做好作文立意教育也是教师突破语文教学难点的重要方式,值得我们的探究与分析。
二、作文“立意”的引导策略
作文的立意能够决定文章的深度与亮点,也能够体现学生的文学积累与自主思考,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特点。作文立意是学生对于写作内容的综合理解,是学生对于作文素材的科学调用,也是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知识储备的综合体现。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作文立意的教育,让学生们能够在写作中跳出传统的、单一的“流水账”写作模式,做好写作内容的分析与写作素材的应用,提升学生作文立意的高度,提升作文的整体质量。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一切好的作品都是源自于作者的生活体验,只有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素材,并且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考能力,通过生活现象提炼生活道理,才能提升作文立意的深度。以往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只是单一的写自己看到的,没有写自己想到的、感悟到的,这就导致学生写作的内容过于浅薄,难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与思考,造成作文缺乏可读性与教育价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感悟生活哲理,透过事物的表面挖掘其内涵,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将生活现象与其背后的道理、相关内容进行拓展、联系,拓宽写作的范围、挖掘写作的内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作文的深度,体现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的文学功底与思维能力。
例如有学生根据新学期学校迎来了新同学、送走了毕业班这一现象进行立意。结合生活中的“摆渡人”角色,写出了老师就像渡口的“摆渡人”来来回回、循环往复,长期扎根在学校,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服务了别人,牺牲了自己。通过“摆渡人”这一角色来赞扬教师不辞劳苦、坚守岗位,日复一日、奉献自我的精神,这就是对于生活现象背后哲理的感悟与思考。这样的立意既能够体现作文的新意,也能够体现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与类比能力。又比如针对春夏秋冬四季变化这一自然现象,有的学生只看到了四季花开花落,而有些学生则能够通过四季轮回感悟到生命的规律,将四季与人生结合,将不同的季节与人生不同的阶段相对应:春天如同人的青少年阶段,充满希望;夏天如同人的壮年阶段,生机盎然;秋天则如同人的中老年阶段,萧瑟凋敝;冬天则相当于老年阶段,安定从容……通过四季的不同属性与特点,体会到在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与代表性特征,就是对于生命的体悟,对于生活现象的领会。这样的作文比简单的讲述四季变化更为深刻,更能吸引读者的目光,启发读者的思考。所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对比习惯,在发现生活现象、感悟生活道理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见解,讲述自己的思考,提升写作的深度与高度。通过这样的引导方法,自然会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质量,这对于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提升学生写作的效率也有积极的促进价值。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特点、予以挖掘
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大”而“空”,例如作文题目是《我和我的祖国》写的则是对于國家历史的介绍,缺乏自身的融入感,《我爱我的家乡》写的则是自己家乡发生的趣事,甚至没有自己的身影。这样的作文题目过大,造成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写不到关键地方。还有不少学生就是为了应付检查、凑字数,虽然洋洋洒洒一大页几百字,看似内容较多,但是缺乏对于关键特点、重点内容的突出表达,自然“又臭又长”,难以吸引读者的兴趣。这样的写作模式下,就会导致作文缺乏重点,看似花费了不少力气,却难以收到良好的阅读反馈。另外也有不少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借鉴或者抄袭他人的观点,甚至原文照搬,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思维。还有教师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在作文课上读范文,造成班上学生作文的观点基本一致、内容基本相同、结构基本一样,同质化严重,缺乏亮点。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要认识到中学阶段学生善于展现自我、善于表现自己的特点,指导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寻求新的思路,找寻不同的角度与观点。更好的挖掘写作对象的特色,进而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思维能力与观察视角。例如写竹子,大部分学生会引用“咬定青山不放松”来表达竹子的顽强品质,也有学生用竹子四季常青代表坚贞不屈的性格,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作文内容同质化严重。如果学生在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能够结合竹子的个性特点,挖掘竹子的不同之处,能够发现竹子“空心”、“长得快”这些特点,写出“正因竹子虚怀若谷,才能节节向上”这样的观点,借用竹子来教育学生要学会虚心,才能够不断进步,便是对于作文立意的一次大的升华!另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善于进行联想思考,例如古诗中有“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一句,写出了竹子一夜长高不少,脱离了泥土的束缚:原本竹笋寂寞地待在泥土中,在隐忍、默默无闻中度过,但是时机一到,它便破土而出,一夜之间让人刮目相看。这与很多人的人生轨迹是相似的,例如诸葛亮在出山前就如同是一个竹笋,出山后就马上表现了自己的价值。通过这样的内容来进行引申,写明自己要向竹子学习,打好基础,争取在中考一举成名,成为更优秀的自己。通过对比、联想,通过抓关键点的方式进行写作,既是对于竹子关键特点的一次引申论述,也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鲜活的案例,让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作文立意的价值及其应用。
3、引导学生要会自主思考、写出新意
中学阶段处于学生的青春期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各异,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加上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自然有不同的个性与不同的价值观,就算对于同样的事物,同个班内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针对同一个话题,学生写出的作文应该是各具特色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写作的角度类似、写作的内容相近,甚至作文的立意也基本相同,这大概率是因为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人云亦云造成的。作文立意的本质就是学生对于写作对象的情感体验与综合认知,同样的写作题目,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写作思路与写作素材,这样才能够体现“百花齐放”的教育成果。如果学生写的内容千篇一律,那么就是教师教学的失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运用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作文立意,联系自身的特殊经历开展创新作文。更加凸显“我”的存在感,体现个人特色,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立意”的价值。
例如对于常见的秋叶飘落,大部分学生只是写叶子飘落的动态过程,写秋天落叶的颜色、形状,缺乏创新。也有的学生将落叶与春芽、夏叶进行对比,写出了自己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创新。而如果某个学生能够将落叶的过程与人际关系联系起来,写出“树叶的飘落是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这样的立意,就能够将落叶的过程升华为一个哲学的层次,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与人际交往进行延伸论述,既能够体现学生自己的思考,也能够体现文章立意的新颖,表达更为丰富的情感。还有的学生将落叶与泥土结合起来,通过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将落叶源于泥土、归于泥土的生命规律写出来,通过万物生命轮回、落叶反哺大地的立意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的思考,体现了落叶对于大地母亲的感恩之情。这样的立意就能够将生命的结束与生命的开始相结合,将自然现象与生命规律相联系,既能够更好的写出感情,也能够方便写出新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联系自身思维、突出个性来进行创新立意,敢于突发奇想,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个性思维,也能够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作文的立意决定了作文的质量,作文的立意也决定着作文的价值。立意要思想深刻才能教育人,立意要新颖别致才能吸引人。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立意的教育渗透,提高要求,用高标准、严要求来开展作文指导。当然作文教学既需要教师巧妙引导、更需要学生多写多练,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牛锐. 中考”比喻性”命题作文构思与立意[J].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0(6):2.
[2] 赵焕军. 让立意为初中学生作文增色[J]. 科教文汇, 2020(9):2
[3] 王贤文. 指导作文教学的三种思想三个结合[J]. 中文信息, 2020(1):1
[4] 宁兴安. 浅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审题立意[J].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2(24).
[5] 刘刚. 高中作文指导学生借助联想快速审题立意浅谈[J]. 2022(4).
[6] 徐璐. 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