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489X.2022.03.090
摘 要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宗旨,把培养新时代讲政治、有本领的高质量人才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以新能源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为例,探究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新能源汽车底
盘机械系统检修;1+X证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3-0090-03
0 引言
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推动“三教”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建设更是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深化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增强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新能源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学实践为例,分享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成果,供相关高校参考和借鉴。
1 课程思政建设设计思路
新能源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专业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结合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综合交通领域发展的办学定位,按照汽车专业群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使学生树立立足岗位服务国家发展的时代责任感,树立职业自豪感与全心全意服务理念等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要求,准确把握课程为汽车服务后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新能源汽车服务接待等岗位,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帮助学生树立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
本课程按照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所指出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新能源汽车朝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的趋势,根据新能源汽车机电维修行业最新的职业技能标准与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分析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对接1+X证书的能力要求,开发教学项目,按照项目特色,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挖掘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贯穿教学实施过程与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并时时对授课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调整策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塑造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等品质,确保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
2 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案例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按照本课程具有的思政特点,深挖思政教学资源,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内容,通过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真实场景、聘请能工巧匠进课堂等多种手段,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2.1 组建教学团队
本课程组建一支由思政课程教学研究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业务精湛的能工巧匠组成的课程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一直践行“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理念,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进行本课程的建设与教育教学。教学团队依托学院汽车专业群建设优势及与比亚迪、北汽等的校企合作项目,深入开展调研,挖掘新能源汽车维修从业人员需具备的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对新能源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实施教育教学,目前已经对四届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进行授课。同时,本课程也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团队发挥本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对该专业学生也开展了教学。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组织实施,本课程已经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且将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贯穿整个课程建设与实施及考核环节,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取得一定的成果。教学团队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学习培训,携手企业专家与校内思政部教师、督导开展集体教研,确定课程目标与重难点,设计考核评价方案;邀约辅导员与班主任开展学情分析,制定教学策略与方法手段,进行教学设计;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课程建设评估,为确保课程整体设计与定位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与保障。
2.2 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程的实施遵循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做到寓道于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人皆可成功的教学理念,根据学情分析,因材施教,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2.1 信息技术搭平台 本课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引入真实工作案例等再现工作情境;通过动画、微课、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为广大民众提供生活保障,树立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使其主动学习知识,突破重难点,巩固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2 真实场景精技能 本课程在进行行驶系统中四轮定位等知识点的讲解时,虽然演示课件和仿真模拟软件可以辅助教学,但缺乏真实感的工作场景。学生通过现场为学院教师车辆进行检测,更加直观地掌握现场维修工作的技术标准和要点,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2.2.3 能工巧匠进课堂 本课程聘请比亚迪、捷通达集团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和汽车服务集团的技术骨干为学生授课,将企业一线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案例引入课堂,再现各种环境下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各类事故车辆的维修;讲解维修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成长为企业骨干人才的经历等,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一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4 智能教具助实践 本课程在讲授新能源事故车辆检修时,采用模拟系统与教具车辆和工具深度结合,学生通过模拟拆解、故障分析等有效支持“教—学—做”“理—虚—实”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云存储、大数据分析开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构建“互联网+”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高效、交互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真实的模拟场景和数据支撑,使学生认识到在新能源汽车维修中要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进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自豪感,让学生在自我激励和满足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教学效果。
2.3 思政元素融入示例(表1)
2.4 课程评价与成效
本课程以新能源汽车底盘机械系统常见故障案例为主线,分为五个模块,模块一为整体认知,模块二、三、四、五为新能源汽车底盘机械系统四大组成部分的检修。五大模块考核以题库考核+实操考核方式进行:题库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的熟知程度,占总成绩的30%;实训考核主要通过任务驱动考核学生对四大系统的拆装与检修能力,占总成绩的70%。每个模块采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考核:课前依据学习平台记录的学生参与度、测试等成绩赋分,占该模块的15%;课中依据融入思政元素的考核评价表,由师生共同完成评价,占该模块的70%;课后由教师依据学生完成作业质量赋分,占该模块的15%。
本课程是校内优秀思政课程,可发挥辐射示范作用。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企业专家认为本课程选取的思政内容与专业技术结合恰当,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职业院校同行教师认为本课程目标定位准确,思政元素能够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兄弟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校内督导认为引入的思政元素与教育内容结合恰当,学生学习氛围浓厚,课堂参与度高,在学院思政课程建设中有推广和示范作用。学生认为思政案例生动、真实、有益,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职业忠诚度,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3 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
3.1 思政设计系统化,搭建素质目标体系
思政设计是结合学院办学定位,根据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方向,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本课程特点,确定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进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
3.2 思政元素具象化,明确素质目标内涵
通过分析本课程素质目标中思政元素的精神内涵,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融合,根据其精神内涵选择适合的嵌入项目、呈现形式和资源类别,最终实现每一个思政教学目标具象化到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点,实现思政目标与职业目标的恰当融合。
3.3 思政评价有效化,实现素质目标量化
采用过程性考核形式,考核评价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将素质目标融入知识、能力目标的综合性评价标准。利用信息技术、仿真模拟软件的云存储、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学生的参与度、测试和操作的正确率等开展线上评价;由企业教师、任课教师和同学对发言内容、协作能力、学习态度、线下操作等开展线下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将思政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素质目标的量化。
参考文献
[1] 张亚萍,尹新权,李万敏.基于OBE理念的汽车构造
“课程思政”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9(2):4-6.
[2] 宋秋红,李庆军,沈洁.“汽车概论”课程融合思政
内容教学研究实践[J].科教导刊,2018(4):125-126,
128.
[3] 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
学,2017(2):4-5.
[4] 任伟.“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思政教学
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2):21-22.
[5] 田鸿芬,付洪.课程思政:高校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想
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未来与发展,2018(4):99-
103.
[6] 刘卓.论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作用[J].当
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20.
[7] 金明,段妍.基于专业兴趣的汽车文化课程改革与
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24-126.
[8] 商润泽.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
课堂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8(2):88-90.
[9] 赵宝新,吴友石,赵丽新,等.对高校“思政课”增
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研究[J].大学教育,
2012(10):21-22.
*项目来源:本文为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PYZJ-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曹向红,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工程(3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