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隐性思政实现路径探究

2022-06-30 02:38王琴琴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3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10.3969/j.issn.1671-489X.2022.03.077

摘 要 当前的课程思政改革存在思政显性化的问题,无意识教育具有内隐性、渗透性、依附性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课程隐性思政过程中具有绝对优势。从无意识教育的特点与实现途径两方面,探讨无意识教育在实现课程隐性思政中的作用。

关键词 课程思政;无意识教育;隐性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3-0077-03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课程这一载体,以隐性教育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与课程设计、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形式[1]。这一定义强调了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性质。巩茹敏等[2]对课程思政与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充分论证,提出课程思政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层面的新形态,并强调课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要具有隐蔽性、渗透性。

但是在实际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课程思政显性化的问题,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出现由思想政治教师明确地将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梳理出来,由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生搬硬套、强行植入的现象。这不仅起不到育人的效果,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影响专业课的学习。这种做法是颠倒了课程显性化与思政教育功能发挥隐性化——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与知识时应该用显性的方式,但是课程思政的部分应用隐性的方式进行,“润物细无声”般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学习中。本文旨在从无意识教育的角度探究实现课程隐性思政的途径。

1 无意识教育及其特点

无意识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其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了能意识到的一小部分外,还有隐藏在意识之下的很大一部分,称其为无意识。无意识是没有被主体意识到的意识,是不知不觉地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体验。

无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无意识心理,将教育目标与内容等寓于特定的教育环境与氛围中,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体验,通过受教育者意识不到的方式,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寓教于乐就是典型的无意识教育[3]。无意识教育具有教育目标的内隐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教育方法的依附性、教育过程的自然性、教育对象的互动性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可以成为实现课程隐性思政的有效途径。

1.1 教育目标的内隐性

无意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育目标的内隐性,这是一种含而不露的教育方式,与课程思政所要求的思政元素隐蔽性不谋而合,在教育过程中尽可能不暴露思政教育的意向与目的,而是将其潜隐在施教过程中,论道而不说教。这样能够淡化教育过程中的说教痕迹,打消受教育者的逆反与抗拒心理,使其在无形中接受教育,形成良好思想品质。

1.2 教育内容的渗透性

在无意识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设置教育情境或者教育活动,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内容就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受教育者的心灵,内化为其自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行为习惯等,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地显露出来。这一特征能够满足课程思政所强调的渗透性,早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之初,严求实等人就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一切、贯穿始终。而课程思政的初衷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入专业课的课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无意识教育的方式进行渗透。

1.3 教育方法的依附性

无意识教育不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具有依附性,一定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的课堂就是一个绝佳的载体,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将思政内容依附至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或特定的情境中,借助于专业课课堂这一载体来为受教育者营造思政的氛围,使思政内容渗透入受教育者的内心。教育者将思政内容依附于令人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与情境中,在愉悦的情境中,受教育者不仅能够不知不觉地受到人生哲理的启发,还可以减少逆反情绪,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统一。

1.4 教育过程的自然性

无意识教育并非强制性、灌输性的教育,其注重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的体验与领悟,在无意识中领会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达到教育目的。课程思政同样强调受教育者主动探索而非被动灌输,强调将受教育者摆在教育的主体位置,这将有利于受教育者自觉地把社会规范、道德情操内化为自身的品德,变成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1.5 教育对象的互动性

在无意识教育中能够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在无意识教育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在表达自己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的同时接受他人的意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相对平等的地位,教育者不再居高临下,受教育者也不再一味接受。这种无意识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平等关系有利于满足受教育者追求平等的心理,能够有效降低受教育者在灌输式课堂上的压抑感,提高受教育者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增强思政内容内化的效果。

2 无意识教育在课程思政中的实现途径

2.1 教育者注意言行,以行导人

教师的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性。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需要一个榜样的引导,专业课教师就能很好地充当这个角色,重言传更要重身教。言辞说教是最常用的教育手段,而榜样是最有效的教育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耳濡目染教育者的言行举止、人格品质,在无意识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内涵修养,即立德树人。

首先,教育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格魅力,深邃的专业知识与高尚的人格相结合,才能成为让学生爱戴进而产生吸引力的教师,学生才会自发地将教师的优良品质内化为其内在要求。

其次,教育者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多元,视野开阔、见解新锐、思维活跃,教育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储备,才能让受教育者信服。

最后,教育者要态度积极,乐观面对人生。教育者对生活与工作的态度会在无意识中影响受教育者。教育者应用渊博的知识、文雅的谈吐、丰富的情感、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去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教育者的身正为范本身就是绝佳的课程思政途径。

2.2 强化课堂规范,管理育人

管理育人是指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从制度、管理、评价等维度来提升受教育者的观念,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规范课堂管理、完善课程条例、落实规章制度等方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教育者在课堂上严格管理,立好规矩,一方面有助于课堂管理,另一方面在严格规范落实的过程中也有助于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养成规范意识、目标意识、契约意识与良好的行为规范。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任务性管理,要求受教育者独立或者合作完成任务,教育者通过指导与点评的方式纠正、引导受教育者,为受教育者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最后,在教学活动或课程评价中,通过评价、精神或物质奖励等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约束与鼓励,可以锤炼受教育者的意志品质和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

2.3 注重案例分析,以事服人

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寻找课程思政的切入点,结合当代青年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以案例作为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聚焦点,能够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应重视典型示范的作用,心理学上将通过树立典型示范,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优秀品质和模范行为来教育和激励受教育者,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无意识教育方法方式称为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列举典型示范时可利用学生模仿、从众心理特点,多举距离学生生活较为接近或者与学生年龄相仿的榜样,这样更易为他们所接受。

2.4 营造课堂氛围,以情感人

无意识教育运用无意识心理,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启发与引导。研究表明:无意识活动的发生与个体的主观情绪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受教育者的正情绪,让受教育者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无意识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教育者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教学目标,增加教育内容的情感元素,灵活运用情感共鸣的教学方式,营造愉悦、自由的教育情境,增强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于无形中使受教育者内化思政内容。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需求,启发式教育更能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5 发掘背景资料,以文化人

无论哪门课程,都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注重文化浸润熏陶。教育者应立足专业课自身特点,提炼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自省、社会责任、人格养成等价值要素,通过案例、演讲、见习、课外实践、参观红色基地等一系列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验和感受文化与哲学思想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社科素养。以文化人的过程要真情实感地融入,以达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的目的。

3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要实现课程思政的内隐性、渗透性,就要求在有意识的教育的同时运用无意识教育,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运用无意识教育的一系列方法,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教育。无意识教育凭借其教学目标的内隐性、教学内容的渗透性、教学方式的互动性等特点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义高度契合,决定了无意识教育能够成为实现课程隐性思政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以后的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有意识教育的过程中也应重视无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做到有意识教育与无意识教育的结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

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

64-69.

[2] 巩如敏,林铁松.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

形态[J].教学与研究,2019(6):45-51.

[3] 赵珊珊.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无意识教育[J].

新西部,2019(21):135-136.

作者:王琴琴,吉林医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132013)。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