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489X.2022.03.064
摘 要 针对目前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诊改”工作的特点及要求,深入开展研究,提出构建基于“诊改”常态化需求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议,促进教学管理系统完善,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诊改”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3-0064-03
0 引言
新时期,我国各行业都在飞速发展,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出现多种困难,教学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在高职院校中,由于缺少统一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再加上部分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差别较大,而对工作量较大的教学管理体系来说,就会产生教师工作职责不明确、教师分工不详细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增强教学质量意识,进而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1 教学“诊改”的内涵
一直以来,教育部门不断对培养人才的措施作出调整,同时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教学诊断和工作诊改,完善学校的教学模式,形成学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诊改”是一种新概念,一种新的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工作模式。在“诊改”方案中,要在学校、教师、学生、专业、课程等不同层面建立完整的管理制度,突出全员参加、全过程管理、持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全面实现高职院校教学“诊改”。
2 “诊改”常态化需求下建立教学管理制
度的必要性
2.1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教学
质量
高职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教育培养以及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包括制定教育教学制度、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建设良好的学习条件、进行专业知识的管理以及组织创业就业等。由于内容较多,因此,学校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团队。教学管理制度的“诊改”能够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会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它能够全面了解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及时接收反馈信息,有效解决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
2.2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形成特色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高职院校需要对教学管理制度作出改变,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对高等教育学校进行教学管理体系的“诊改”,主要是对教学制度进行规范化,进一步降低教学管理难度。高职院校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中需要建设规范的教学制度,优化学生学习环境,结合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学管理制度体系要能够分辨网络教学的优势与劣势,促进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3 高职院校建立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明确教师
职责
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第一责任人。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师的工作职责,规范教师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计划,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知识培训,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细致管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全方面处理好教学工作与社会、生活、科研等方面的关系,确保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培养优秀人才。
3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现状分析
3.1 制度方向不明确,“诊改”思路不清晰
自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下发“诊改”通知以后,在相关文件中“诊改”名称不断发生变化,如教学诊改与改进、高职院校诊断与改进、教学工作诊断与改正等。名称不断变化反映了制度方向的不明确性,导致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制度无所适从,“诊改”思路混乱,严重影响“诊改”方案内容的完善,使高职院校特色内容变得模糊不清,影响教学方式的创新与个性化发展。
3.2 “诊改”能力不足,缺少推进信心
在“诊改”过程中,大部分人认为“诊改”与评估是在组织结构、流程设计等方面。在长期评估惯性思维影响下,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认为“诊改”政策只是传统评估的再现,只是强化了学校和教师的管理制度,因此缺少推动“诊改”的信心,而且部分人还存在抵触情绪。在“诊改”方案中,需要创造标准链,做实目标链,同时收集信息,作出相应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总结经验,并对先进方法和经验进行推广。而许多高职院校对这种双链模式把握不好,对“诊改”的基础性和个性化的界限不确定,导致“诊改”无法继续进行。
3.3 实践案例不被认同,“诊改”方案运行动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诊改”方案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以提升办学质量为目的。自从高职院校“诊改”政策宣布之后,全国各地的“诊改”专家纷纷提供意见和建议,然而成功的“诊改”案例少之又少,导致高职院校难以借鉴,无法跟上“诊改”变化的步伐。对于极少部分接受培训的管理工作者或者教师来说,一些“诊改”的技术只是花拳绣腿,将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复杂,难以从根本上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诊改”方案在运行时困难重重。而且在高职院校“诊改”方案中,部分教师认为“诊改”是性价比较低的教学管理手段,导致“诊改”工作开展不顺利。
4 基于“诊改”常态化需求的教学管理制
度化分析策略
4.1 制定教师教学工作方案
目前,互联网被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变化。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教师的教学形式需要灵活多变,方能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管理制度中,需要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规划,对教师的职称标准、教师的职责以及教师的修养等作出严格要求。为了保证教师教学的质量,还要对教师教学基本步骤进行“诊改”。教师可以学习一些教师规范中可以运用的网络用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更活跃;还可以通过网络热点新闻、热点话题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方便学生理解教学知识。教师只有严格按照教学管理制度开展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高端的专业人才。
4.2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高职院校各项工作中,人才培养是最重要的,因此,为培养人才制定方案是保障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以具体制度的形式存在。建立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其中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学习情况、学生兴趣爱好、学生就业方向、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学生的学籍信息等,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并分析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数据,为学生推荐最合适的就业方向。
4.3 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
强国需先强师,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资源。为了培养高端专业人才,需要不断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制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应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参加研讨会、加入专业的教学课程协会等方式来提升专业水平。
其次,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高职院校需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民族观、文化观等,完善师德师范,引导教师以德立身,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最后,建立全面的教育管理体系。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聘请制度,完善教师教学制度,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严格处理,强化教师的自律性。全面做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4.4 制定教学信息反馈与质量评估制度
在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要运用信息技术。制定教学信息反馈与质量评估制度,可以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并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改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各个管理层面设立教学信息监测点,及时对反馈建议进行分析和汇总,尽快制定解决方案,为教学管理系统提供有力的数据,进而能够对其他制度进行及时更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诊改”常态化需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十分重要,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同时,教学管理制度还能提升教师资源利用率,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吕俊子,徐静姝,刘波,等.教学管理信息化、制
度化建设的关系与矛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20(1):227.
[2] 徐娟,邓颖颖.关于稳步推进“诊改”工作实现质量
提升的几点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7(20):76,78.
[3] 李华,孙莉梅,林海燕.基于“诊改”的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0(1):270-271.
*项目来源: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一般课题“基于‘诊改常态化需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化研究”(编号:JXKT2020
013)。
作者:郭琰,商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7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