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策略

2022-06-30 08:05寿果
艺术评鉴 2022年11期
关键词:音乐鉴赏

寿果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发展的世界,在这样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国际间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得以相互推广,音乐教学也在逐步接纳各种国际教育观念、理念,这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但事物总是矛盾的两面体,也正因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影响和思想观念的冲击,教师以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各种国外音乐观点、音乐思潮涌动的影响下,交织在混沌之中,从而慢慢失去了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时代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等的关注和喜爱,这不是我国音乐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方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鉴赏》中国音乐教学中去践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增强学生音乐文化鉴别力,让学生熟知我国经典音乐作品,从而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增强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  中国音乐  文化理解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1-0130-05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得以相互推广,但由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影响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导致中国音乐作品进入音乐教学重点困难重重。学生以及教师慢慢失去了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时代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等的关注和喜爱,这明显不符合我国音乐教育的方针,也失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这也是我国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脚点。因此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内容和要求下,“核心素养”不仅是一个热词,且已成为中国基础教育的重点培养方向。是每一名学生必须具备且是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素养。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功能,陪伴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满足人类精神的需要。因而通过音乐及音乐文化的渗透力量,践行音乐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培养目标,特别是通过对中国音乐作品的赏析,引领学生深度挖掘中国音乐作品内涵,提升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辨析,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这将是音乐教师将中国音乐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精华渗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使命。也是具体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的重要精神的實际要求。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文化发展的世界,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国际间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得以相互推广,各国之间的音乐教学也在逐步相互接纳公认的优秀的音乐教育观念、理念,这对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来说是一个良好的态势。然而事物的发展会存在矛盾的两面体,正是由于多元音乐文化教育的影响以及音乐文化教育思想观念的冲击,我国的学生甚至包含部分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国外某些音乐观点和思潮的影响,对自身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失去具体方向,从而慢慢失去了对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时代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等的关注和喜爱,从我国的教育初衷来看,这明显是一个错误的理念,不仅违背了音乐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违背了中国教育的方针。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提出:“弘扬民族音乐、立足核心素养,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课标强调:“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文化渗透力量,对未来社会成员的文化观念形成无疑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音乐不仅是一门技能、也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这些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一、普通高中学生中国音乐学习中渗透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现状

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让高中生具备符合当下社会发展而所需的全面发展的能力,核心素养代表着一门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后他们会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高中音乐学习中渗透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不仅是基本的教学要求,而且更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音乐文化的积淀也是非常丰富的,是值得珍藏并传承的。我国幅员辽阔,56个民族拥有数不尽的音乐文化资源,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及追求,是我们践行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我们文化的根脉,是高中音乐教学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有些教师及学术出现了误解,原因是世界多元化发展影响下,音乐教育由于受到国际间某些观点及思潮的影响也出现了偏离,对传统音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崇洋媚外的倾向,从而导致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没有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明显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需要加以扭转。除此以外,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高中音乐教师还存在一讲一听的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授课形式,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法提升高中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导致教学无趣且空洞。

虽然我们身处多元文化时代,但即要多元也要独立,不同的文化之间应当保持一种“生态平衡”,作为华夏儿女不能过分偏离或者丢失本民族文化的“魂”。因此,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人人具有责任和使命引领下一代置身中国文化语境,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目标,增强学生音乐文化鉴别力,让学生熟知我国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历史等背景下产生的经典音乐作品,从而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二、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音乐文化理解能力培养的意义

音乐教育属于人文素质培养的教育,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使文化成果被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和品格,并伴随受教育者辨析思考,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来看我们音乐教育中的文化渗透力量,对于学生的文化认同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一)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源泉。每个民族的发展都源于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宿感,都依存于本民族文化的内聚力。而音乐教育是“以美育人”,引领学生开展音乐文化理解素养的深度学习,在培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核心素养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及品格。音乐艺术所呈现的民族、时代、民风、民俗、习惯等文化特征,无不带着深深的文化烙印。

例如: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鉴赏》——“澧水船夫号子”教学。《淮南子》中道“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 [yé hǔ],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可见劳动是人类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号子是人类最早的劳动歌声,在各民族的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也是民歌音调最早的根源和基础。所以是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学生通过“澧水船夫号子”的学习及艺术实践,深入挖掘劳动号子的艺术魅力,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各项音乐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激发学生视、听、唱、动的兴趣,引导学生逐步认知劳动号子的特征及魅力,同时激发学生“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认知。在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去关注音乐作品及音乐所产生的艺术文化现象,感知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发学生去探寻、传承我国民歌的兴趣,从而认同中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音乐鉴赏》教学是提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音乐作为一门学校里的学科课程,应当具备课程本身所应有的性质,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2022年修订)》中提出的:思想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关联性。因而,音乐教学也应该遵循课程方案的要求,保证和体现音乐课程的具体实施。

其中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思想性及时代性首先已经明确了课程内容的性质及理念。音乐教学活动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发展素质教育服务”,这一表述反应了对于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

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课程基础性的要求。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与职业音乐教育不同,它是发挥音乐美育功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情感内涵等内容来深入挖掘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关联性及选择性。

音乐的鉴赏离不开音乐要素的分析,音乐要素中音高、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线、调式、和声等等的共同作用,给予了我们不同的听觉感受。为什么这一音乐作品会选择如此力度、速度、音色等进行表现,如果换不同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及和声,听者又会有什么不同的艺术感受,这些都需要进行理解和思考。特别是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不同地区的作品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不同时代背景下,音乐作品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艺术表现。这些都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去设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犹如“剥茧抽丝 ”般通过感受、体验、理解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品鉴能力及辨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音乐鉴赏》中如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作品只是停留在“好听?不好听?”的粗浅感受层面和固化认知层面上,不免显得教师教学的“低效”。音乐教学除了关注情感、思想、文化的内涵还需要回归音乐本身。为什么这一个作品会有这样的听觉感受,这样的时代背景、人文背景、历史背景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音乐,它们分别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进行表现,才有这样的听觉体验,这些都是音乐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的内容。只有深入探究音乐本身所固有的表现作用,才能对“为何好听”“为何会有如此听觉体验”“为何要运用这些音乐要素表现这一音乐作品”“为何这一作品具有如此时代特征”等等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也只有通过音乐要素的分析及作品时代背景的挖掘,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不再是人云所云式的被动认知。

三、高中《音乐鉴赏》中国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明确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音乐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记忆,作为华夏儿女,理應承担起传承、传播、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中国音乐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进程。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而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的重要文化符号,是进行文化认知与交流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不仅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战略手段,更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关键手段。所以,在现代地球村,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去深入探究中国音乐文化,通过学习达到文化认同,树立文化的自信。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观念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生有着多元的信息获取渠道。传统教学的模式及教学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及人才成长的需求。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需针对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去改变教学观念。教师可运用体验式互动的方式,借助活动的有效开展为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会“放手”巧妙的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性,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三)多元挖掘教学素材,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触感敏锐,不喜欢墨守成规,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音乐学习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浸润中国文化,帮助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高中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中国音乐学习积累,但对中国音乐作品的文化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可能会对教学内容兴趣不足。因此怎样消除“距离感”、挖掘“兴奋点”是音乐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在教学内容素材中,教师需筛选学生感兴趣且符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素材进行编辑。首先从视觉、听觉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再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各项音乐实践体验活动。引导他们运用相关的音乐知识去鉴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演唱、分析中去挖掘出作品的音乐特征、情感内涵及文化內涵。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课程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模式显得过于呆板而且十分枯燥,对于学业压力大和成长于新时代的高中生来说无疑是没法提升学习兴趣的。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同时还要关注教学手段的拓展。运用丰富的教学媒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多元的试听享受。

音乐作为美育的具体落实,首先应该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满足学生多元的试听享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在丰富课程教学方式的同时,关注学生发挥音乐育人功能,实现音乐学科育人价值。

(五)通过艺术测评,推动学生素养提升

从有效检测教学成果来讲,针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艺术辨析能力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能很好地检测这段时间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艺术素质测评方式的运用,还能切实推动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重视,确保学生能积极主动且更有效地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之中,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及未知知识的辨析,这样既能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也能为以后学生自主探究音乐奠定扎实的基础。

(六)通过深度学习,提升教师文化积累

教师的健康成长,决定了教育的良性发展。教师个人的音乐素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精彩程度。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音乐教学修养还需要很深的文化积淀,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书本上的中国音乐作品中,不仅要关注作品的知识点、音乐要素及曲式结构等内容,还需要重点的挖掘音乐背后的文化、风俗、历史等知识,从文化的角度加以阐述,并根据每一堂课的内容归纳出一个能覆盖本课的文化框架,列出相应的文化项目,在教学中教师尽量深入挖掘音乐中的文化,文化中的音乐。最终促进教师深度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施教能力。

(七)构建评价体系,促成教师专业提升

评价不止是教师过去教学的评定,学生学习的检测,更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明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构建评价体系对教师成长、学生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评价体系对教师施教能力的评价、教师深度学习的评价、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的评价等等,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

四、结语

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音乐作为人们表达情感的通道。是唯美的是没有障碍的。音乐教育则是创造和设计这种美的。“各级党委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艺工作者要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吸纳优秀的中国音乐文化用于教育能够极大程度地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以及民族认同感。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鉴赏》中国音乐教学中去践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文化理解核心素养,增强学生音乐文化鉴别力,让学生熟知我国经典音乐作品,从而确立自己的文化立场,增强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王安国.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张前,曾赛丰.音乐鉴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21.

[5]王耀华.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音乐研究,1994(02).

[6]洛秦.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7]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蔡为.浅析“核心素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式[J].北方音乐,2017(12).

猜你喜欢
音乐鉴赏
音乐心理学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浅议高中音乐课中音乐鉴赏的教学策略
浅析大学生如何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
浅谈优化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路径
高中音乐鉴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研究
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之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