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菁
【摘要】在小学教育活动中,“仪式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隨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地位将越来越不可替代。仪式教育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可以“直击”学生们的内心,对学生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心灵震撼力”“真情感染力”非常突出。学校和老师积极利用“四仪八礼”对小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成长成人。
【关键词】小学教育;四仪八礼;教育活动;育人成效
一、“四仪八礼”的背景以及其意义
(一)背景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积累了无数的精神文明财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更是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与深入,要求全民都要提高个人素质,共同营造一个文明的“中国社会”。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江苏省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再次以明确的态度强调了对未成年人礼仪培养的重视。与此同时,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还对“四仪八礼”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且介绍了“八礼”的重要内容,其中就包括了中国人民特别重视的“餐饮之礼”“待人之礼”“言谈之礼”等。除此之外,“八礼”中的礼还包括仪表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杨志纯表示,教育者和家长们应该从细节出发,让未成年们对“八礼”的认识不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更要扎根心里。除了“八礼”之外,学者还对“四仪”提出了应该重视的理由,它也是促成学生们成长的关键。在“四仪”中,包括了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和成人仪式,每一种仪式都是一个年龄阶段的升华,都象征着学生的成长。
(二)意义
“四仪八礼”的存在,不仅时时刻刻提醒着未成年人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还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们的品格。
“餐饮之礼”让未成年群体从小养成好习惯,不至于在餐桌上失仪。众所周知,中国人民是很注重餐饮礼仪的,在饭桌上,包括了很多尊老的习惯与风俗。除此之外,还传递着“节约粮食”“食相优雅”等观点,对未成年人们形成良好的餐桌习惯具有莫大的帮助。
“待人之礼”让未成年人们养成宽厚的性格,“宽于待人、尊师重道”,这是未成年群体未来走向社会与人相处的基础。
“言谈之礼”对于未成年群体而言,更应该从小养成。言谈之礼可以约束学生们“谨言”,不至于因为“失言”带来麻烦。
以上三“礼”是几乎所有中国人民都重视的礼仪,不论是哪个年龄阶段,都应该铭记践行。而除了这“三礼”之外,其他的“五礼”意义也是不可小觑的,它们共同作用于未成年人们的成长,给未成年人们的成长带来了良好的价值观,促使他们端正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为一个为人所尊所爱之人。而“四仪”更是提醒着未成年人们的每一步成长,提醒着他们肩上的职责,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各个阶段的义务。
二、“四仪八礼”教学活动实践
(一)学校中的实践
不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寻常人家,每个家庭中都有属于自己家庭的“家教”,而这些“家教”,归根结底也离不开最初的模板“四仪八礼”。社会上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素质,经常会使用到这样一句话,“某某人有(没有)家教”,由此可见,“家教”已经深入了每个中国人民的内心。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已经改变了很多,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再仅仅约束于“家庭”。经济社会中,对孩子的教育,更多的反而是在学校。
在我校,各教育学者根据“四仪八礼”的内容,对未成年学生做出了基于“四仪八礼”内容下的、新的“四礼八仪”教育。四仪分别是“孟母诞敬亲仪式”“清明节祭奠先人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九九重阳节敬老仪式”;“八礼”分别是“开学礼”“上下课执弟子礼”“每天升降旗礼”“一年级入学开笔礼”“十岁孩子成长礼”“六年级毕业礼”“每学期散学礼”“9·10”“9·28”敬师礼”。这“四仪八礼”看似和最初的不尽相同,但是它的作用与意义却是从未改变。
学校每年都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着“四仪八礼”教育,一系列庄严神圣有着特殊意义的仪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着思想道德引领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在学校的各种实践,让“四仪八礼”的价值观根植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二)家庭中的实践
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四仪八礼”的教育,还对家长们也做出了一些相关的要求。比如:在家长会的时候,教师们会给家长们强调一些学生养成符合“四仪八礼”良好习惯的意义,要求家长们配合教师的工作,协同教师一同教育孩子。比如:有时候教师会在“母亲节”和“父亲节”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回到家中给父母洗脚,这就是学生尊爱长辈在家中的实践。光靠学校,是无法完全培养好学生的,家校一起努力,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四仪八礼”教学活动育人成效
(一)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
学校定期举行的“少先队入队仪式礼”“每天升旗降旗礼”,有利于促成学生们养成一颗爱国之心,可以帮助学生从潜意识里就认可“热爱祖国,人人有责”这个观点。作为一名中国人,若要形成良好的品德,爱国情怀教育是必须要培养的。任何事情、任何行为,只有在基于一颗爱国之心的基础上,它才是正确的,才是合理的。
(二)树立了学生的优秀三观
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对学生的“四仪八礼”培养中,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们的一颗“爱国之心”“良善之心”和“敬老之心”,一个人只要有了这三颗心,那么无论他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做着怎样的工作,都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因为他形成了正确的“三观”,那么他就具有了让自己幸福的权利,具有了坦坦荡荡的人格。
(三)激励了学生的向上决心
在“四仪八礼”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标志性的“仪式”让学生明确自己已经到达了怎样一个阶段,从而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同时,也是在培育学生一颗向上的决心,因为只有保持一颗向上的决心,才能完成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做到的事情。这就是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四仪八礼”的目的之一,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四、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关于 “四仪八礼”的培养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因为良好的品格素养需要不停地学习和打磨,而改掉坏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四仪八礼”的践行,需要教师和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悦芬.文明礼仪之花遍菁园——以“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2):8-10.
[2]给人生奠定基础,为梦想插上翅膀——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永宁路实验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17(Z1):111.
[3]曹炜,潘立新.社交礼仪微视频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