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丹妮
一、研究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跨文化教育指南》(SC,Organization)明确指出跨文化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学校课程,而应该是融入学校的教育体制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20年8月,《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新课标》将跨文化理解列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应对。由此可见,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中职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中职英语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的传授,对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有鉴于此,英语课堂作为培养中职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场所,其践行《新课标》跨文化能力培养要求的重要途径就是将跨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中职生语言技能与跨文化能力同步发展。
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交通工具与通讯手段不断进步,不同地区及文化背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跨文化交际日益引起人们关注。跨文化交际,顾名思义,即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沟通与交流。所谓的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学会不同国家的语言,即使世界上的人们使用同一种语言也难以避免文化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为了消除这一现象,需要交际者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张溢洋,2021)
在跨文化教学中,文化的内涵非常宽广,有关文化的定义有200种之多,这是由于不同的学科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重点去解释和研究文化。(林娟娟,2006)但综合各家观点,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文化:一是显性文化,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它是指肉眼可见的,外在表现出来的文化,如建筑、历史、地理、饮食、风俗习惯等;二是隐性文化,即小写字母“c”文化,它是相对显性文化而言的不易被人察觉的、潜意识的、更深层次的文化,例如群体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思维方式等。
为了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会和摩擦,交际者需要了解文化的两个方面。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过程。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英语的学习基本就是学习英语单词、词组,句子的含义、结构以及语法搭配,但这样学习的结果就是只能保证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在与外国人实际交往中却往往不知所措。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语言中表面上对等的词汇,实际上在文化内涵上并不相等,仅仅学习英语字面上的含义而不结合语境去理解深层含义,没有换位思考,往往会严重影响交流,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导致失败的沟通。文秋芳(1999)提到,在外语教学中不能将外语水平等同于交际能力,由于跨文化交际中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外语教学的重点是要使学生具有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由此可见,中职英语教学不应只关注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技能,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将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中职英语教学策略之探索
中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中用英语与外国人顺利进行沟通和交流,所以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相应的语言表达知识,还要根据不同的场景,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解读和理解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1.教学中注重对不同文化的比较
教师在结合语言点介绍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可以以中西方文化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点为切口,让学生描述、对比、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如在学习“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一主题时,除了让学生习得相关的单词、词组、句子之外,还可以就某些动物名词的内涵进行比较:西方人通常将狗作为宠物养,狗被视为人类最好的朋友、家庭成员的一份子,因此dog在英语中多为褒义,如“You lucky dog.”(你这家伙真幸运)“ He worked like a dog.”(他工作很卖力)等。相反,“狗”在汉语中多为贬义,如狗急跳墙、丧家犬、走狗等。又如让学生翻译某一个中国生产的电池牌子(白象牌电池),在不了解文化差异的情况下,很多人会翻译成white elephant battery。但实际上在英语中,white elephant 用来表示华而不实的东西,所以这么翻译非常不妥。其他的英语学习主题,如饮食习惯、餐桌文化礼仪、节日、兴趣爱好等,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如果引入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学生有亲身经历,会觉得有话可说,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本国文化与英语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此让学生对两种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张溢洋,2021)而且文化的对比也不局限于中西文化,还可以延伸到世界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的对比,在教学中除了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度,克服学生的文化偏见,摆脱自身价值观念的束缚,让学生感受到多元文化的精彩,理解多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从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
2.教学中结合某一学习主题进行深层的文化解读
根据《新课标》要求,中职英语课程合计144学时,课程内容涵盖了基本模块两本书以及选修模块一本书的内容,课时安排比较紧凑,如果要脱离课本内容教授跨文化内容,比较不符合实际。因此,笔者在原有教材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单元教学主题,进行相关文化内容的拓展,让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了解文化。例如模块一第一单元主题是Nice to meet you,除了教授学生课本上见面打招呼的日常用语之外,还可以拓展介绍不同国家人民打招呼时肢体语言的不同,如握手、拥抱、亲吻脸颊、碰鼻子、鞠躬等,并解读不同肢体语言背后所蕴含的不同价值理念;此外,打招呼时称呼的使用也非常谨慎,如buddy,dude只适用于同辈之间或者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亲人之间,而对于长辈、领导等就不用采用这样的称呼了。当然,将跨文化内容融入英语教学中,主要还是以学生能了解目的文化为主,所以跨文化的教学侧重于显性文化即大写“C”文化的学习,但同时也要兼顾小写“c”文化内容,即精神方面的内容。因为一个国家的显性文化作为既成的知识文化,人们可以直接学习而获得,但最具有影响力的却是小写“c”文化,因为它是隐性的,潜意识的,人们很难从外部观察而认知。(林娟娟,2006)所以更需要英语教师从不同角度來帮助学生解读。例如,西方人喜欢分餐而食而中国人却喜欢大盘菜围桌而食,庆典活动时西方人喜欢采用派对自助餐形式而中国人喜欢集体观看文艺汇演,我们可以引入“个人主义”以及“集体主义”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来解读以上的现象。
3.注重对学生双向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英语课本中,文化版块基本只涉及英美文化,因此导致在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时只集中在如何去理解西方文化,如何从西方人的角度看问题。随着我国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同时出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双向跨文化意识成为必然。(葛春萍、王守仁,2016)也就是说,在英语课堂上,不应只局限于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还要让学生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产生新的思考,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
四、跨文化能力培养融入英语教学的方法
从实际教学来看,讲授法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是收效甚微。结合中职生性格活泼、思维活跃等特点,在课堂时间充分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活动的设置尽量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如设置案例让学生讨论,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让学生欣赏电影片段、英文歌曲等直观方式感受异国文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层次了解西方文化,并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课堂提升部分,而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点的学习。
但在课堂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没办法很好地理解一些较为深奥的跨文化交际概念;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想法无法完全用英语表达出来;分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消极被动,全程保持沉默,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用以下应对方法:对于较深奥的概念,以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以身边的例子做纵向比较,换位思考,提取、总结案例的特点,理解相关概念;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对自己学好英语缺乏信心,很多不敢开口说英文,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尽量鼓励、引导学生多开口说,甚至允许他们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因为在跨文化教学环节,更侧重的是學生对于文化的理解,只要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借助什么语言都没问题;中职学生专注力、自控能力较差,很容易在小组讨论环节走神或者沉默不语,同时班级人数众多,教师很难顾及每一个学生,因此很有必要在每一个小组中推选出一名组长,专门负责组织小组讨论,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建言献策,一方面能确保小组讨论高效进行,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
五、结语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自主性与自控能力较差,但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好新鲜事物。而跨文化能力培养相对英语语言点学习而言显得生动有趣得多,将跨文化内容融入英语教学中,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同时也能借此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新时代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当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中职英语教学的融合还不完善,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除了关注语言本身知识点的教学,还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跨文化内容,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案例,实现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及跨文化能力的共同发展,使得中职英语教学更好满足国家、社会及职业的需求。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