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杰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学校要促进劳动教育日常化、规范化,努力形成協同育人的格局。
一是劳动精神的培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传统劳动教育观念,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打破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开展符合学生年龄段的多样化劳动活动,通过持续性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精神,形成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责任担当的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劳动光荣的优良传统美德。
二是劳动能力的培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劳动课分为10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包含若干项目。农村学校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处理教材、教学方法及教学材料。整合学科特点,将劳动课与现阶段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分层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打造实践课堂、生活课堂、服务课堂。以田间劳动、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劳动内容;以劳动实践课为主,特色劳动和学科融合为辅,建立实践劳动基地,打造学校特色劳动教育体系。低年级学生应结合生活实践,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中高年级学生要积极参加实践和公益劳动。
三是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按照不同学段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学校要以学生动手能力、生存能力为主,坚持劳动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生活劳动是劳动教育的最好课堂,要引导学生将劳动实践贯穿于生活中,设置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开发实践劳动课程体系,使学校劳动课与实践劳动优势互补,循序渐进地开展劳动教育。
(作者单位:临潭县城关第二小学)B415C67F-4F88-4754-B286-42A7633161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