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黎坤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教授英语的任务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英语教学要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英语课堂要以学生为本,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多年以来,我校初中英语教研以“高效课堂初探”为课题已经研究了两年,笔者结合这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活动,浅谈个人参与课题的几点思考:初一英语是以小学英语为基础,入学摸底测试表明,学生的水平普遍低下,60%左右的学生毫无小学英语基础,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我个人认为初一英语在起始阶段应该努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为了打好语言基础,教师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其次,初中英语课堂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而不是教师一人滔滔不绝的“满堂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辅助材料,做到适当适宜,而不是滥用。在授课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方式的材料,尽量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一言以蔽之,从初一起始年段,就要把研究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体教学效率。现在,谨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浅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的课堂,就是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懂、记得住、会运用。其二,高效的课堂就是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体验,让学生乐在其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其三,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所以,高效的课堂就是在具体的每一节课,让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知识的积累,从简到繁,从浅入深,渐次推进。教学方法应该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指导学法,让学习英语的方法尽量得到优化,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高效课堂的本質和特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标准明确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它倡导实施高效的课堂的特色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大胆尝试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小测,当堂评价”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这个实验,我们备课组认真备课,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导学案。导学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后教”。导学案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当堂训练,当堂掌握,既保证了教师在课堂上“精讲精练”,又保证了学生消化吸收的功效。这就是高效课堂的方法之一。当然,为了达到课堂的最高效率,我们每天都小测单词、词组和句子,并且每天都及时批改和反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当堂评价。如此这样,真正让学生体验高效学习的成就感,因为每天的成功的体验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驱动力。
三、教师的角色由教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实现高效课堂,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就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变单纯的教授知识为导学。导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例如,提前准备好的“导学案”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先学后教。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再是“一言堂”式的灌输知识,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地给予帮助,排忧解难,优化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既凸显出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非常受学生欢迎。例如,仁爱版七年级Unit 2 Topic 3 人称代词与物主代词的学习中,我们的学生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先熟悉语法知识,默写相对应的表格,然后再做相应的习题。先使用演绎法,再回到归纳法,学生并没有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自觉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先自主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然后再回到单元课文对话。学生学得主动,参与度很高。本来一堂枯燥乏味的语法课,竟然用一份导学案就轻轻松松地达到了预期目标。看到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喜悦,我们辛苦准备的导学案达到了目的。
四、尝试探究式教学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们反对灌输式教学,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不能讲课,而是变传统的“一言堂”为探究式导学。有计划、有步骤的导学,把学生的被动听课变成积极参与。把“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想要学,我喜欢学”。例如,仁爱版七年级Unit 3 Topic 1 Whose cap is it? 这是一节生动有趣的听说课,我是这样安排的:先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变枯燥无味的语法学习为小组竞赛,把学习气氛引入热烈的竞争,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然后,再精心创造一个真实的情境,例如,把学生丢失的校服和文具拿出来做道具,应用刚刚学过的句型:Whose shirts / shoes / pants are these? They are Li Mings / Liu Pengs / mine / his / hers. 如此这样的真实语境,使得学生乐学,并体验到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五、持续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兴趣,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在教学中,我们经常运用竞赛法。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经常创造机会,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两人一组竞赛等。例如教单词时,我们竞赛谁读得准、谁写得好;教会话时,我们竞赛谁背诵流利、谁默写全对。每次竞赛指令一出现,学生的学习热情立刻被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很多。
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尽量创造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情境教学
笔者给新初一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尽量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仁爱版七年级Unit 6 Topic 3 How can I get to the library? 时,我把教室设计为街道和马路,四桌围成一组,每一组都写上一个英文地点,例如:hospital / school / park / bank / supermarket等,然后让学生扮演问路和指路。在这样的仿真语境中,学生真正体验了真实的语境,仿佛身临其中。然后,我让问路和指路的对话扩展为上学、回家、问候、道别等更多的内容,继续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得语言知识再次变成真实的语境,贴近了生活,有益于学生学习英语句型,比枯燥的操练句型效果好得多。这样的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模拟了语言交际活动,给学习英语增添了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这样的“学以致用”的课堂,我个人认为就是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了。
七、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以达到教学最优化
所谓的高效,就是尽量适合学生。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我们是农村学校,生源比较差。英语是很多学生畏惧的学科,后进生很多。他们想学,可是很多人学不好。最高效的课堂必须考虑后进生的存在,时时刻刻都不放弃他们。因为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建立他们的心理优势。对他们充满期待,奇迹就一定会发生。作为一位有经验的教师,我看到太多学习困难的学生,最終无可奈何选择放弃英语。他们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教师无论如何都要唤醒他们求知的欲望,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所以,无论我的学生有多差,我都对他们充满期待,以积极的语言去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因为坚持这样做,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厌学的人数。这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它通过教师的心理暗示,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鼓励,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秉承着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目标考核的原则,只要学生有进步,就给予积极的评价。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一年多的时间就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八、研究课型特征,合理选择最高效率的课堂活动模式
教师的个人魅力在课堂上的作用很大。如果教师尽量提高个人魅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可以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例如,得体标准的语音、声情并茂的讲解和分析、循序渐进的教学风格、趣味横生的课堂气氛等等。比如,笔者在仁爱版各单元的Section A与Section B进行实践研究发现:它们都是对话课。这样的课型,适宜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授课。每一节课都适当使用多媒体的视频导入,然后用屏幕循序渐进地展示所有的语言知识点,最后让学生在同学们面前,模拟真实的语境进行角色表演。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就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由于学生的表现欲望强烈,所以大家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结果,对话课型在课堂中总是热闹非凡,大家兴致盎然,所以学习效果很好。
再如,初中英语仁爱版,每个单元的话题Section C都是阅读课型,我们备课组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发现如下教学模式比较高效:1. 导入:通过创设悬念设置问题,或者利用多媒体视频等方法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正式阅读作准备。2. 速读:这一步骤主要是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原文、搜寻有关信息、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3. 细读。这一步骤既是教师课文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阅读实践的重点,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环节。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能力。4. 研究式阅读。这种阅读是在语境中阅读,通过上下文的联系,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总之,我们备课组参与该课题以来,秉承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为高效课堂模式的初衷,我们一直在探索与发现,一直在总结经验与调整方案,这个过程可谓是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所幸,两个学年过去了,我们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任务。在初二下学期期末市统一考试中,我们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均超过同类校的平均水平。而我们的课题也到了快结题的时候,这个过程是艰辛的“摸着石头过河”,结局是比较可喜的成果。所以,借此拙作与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