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宇
在学科教学中,实践性教学某种程度上是指学科情境的生活化、社会化与具象化。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较为突出,具有充分的教学空间参与教学实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转换思维。而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完成社会化实践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选择符合自己水平与能力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实践能力与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实践性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性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放大语文学科的内在特征。语文学科具有生活化、语言性的特征,当学生掌握了语文学科的内容传达时,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工具,有效运用在现实实践中。同时语文学科还具有一定的综合特征,语言文字是理解某一事物的重要基础,当学生很好地掌握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后,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会更加得心应手。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实践性教学是一项较为综合化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实践性教学的形式进行实践性创新。比如,开展作文竞赛、练字大赛、故事创造赛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水平,从而保证整体教学成效。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实践性教学创新的科学途径
(一)合理利用学生兴趣点,开展实践创新性教学活动
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特征出发进行有效的教学内容、环节设计,从而带给学生丰富的教学体验,将其作为教学活动展开与实践内容创设的有效基础。合理兴趣点的激发是保证教学节奏与教学内容搭建的重要因素,语文基础知识点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理解其他事物的基础。学好语文是学生掌握事物逻辑的重要工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切入与激发,能保证实践活动的创新性开展,有效发挥学生的内在情绪价值,从而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同感与理解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保证整体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借用多媒体的演绎形式,吸引学生的专注度,有效地提高学生与课堂环节之间的黏性,从而保证实践性教学的创新与内容的丰富。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法国梧桐树的图片,借用設问引导学生回答,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将文章内容与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联系,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情节中。其次,教师可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创造描述自己在现实中最喜爱的植物,使文章的中心观点得到有效升华,从而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二)创设合理的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善用教材素材,将其作为自己开展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来源。教师还要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创新,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完成教学实践,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化元素的有效引用以及教学情境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度与贴合度,同时重视语文知识的运用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效且合理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导入其中。如教师可以将这篇课文与生活进行有效的连接,询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胡萝卜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当学生完成教学互动后,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放大文章中的童真与拟人化,调动学生的柔合度,以一种更纯真的角度切入课文素材中,完成内容学习。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用不同事物的角度进行交流,模仿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深化学生对这一表达手法的认识与理解,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性思维,保证学生综合能力与水平的有效提高。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小学语文基础课程的重要作用,有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解放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兴趣激发与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课文素材的基础上,借由不同形式的教学引导,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的内在价值与魅力,培养学科认同感与支持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