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红,拓守恒,寇 敏
(1.西安邮电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2.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1;3.西安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广泛应用,世界正迈入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由2015年的18.6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7.1%增长为38.6%,年均增长率达16.6%。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引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旅游业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以来,旅游业在推动国民消费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改善大众生存条件等方面成效显著,成为人们实现美好生活最直接的方式和幸福感最强的产业。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旅游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调整发展新思维、培育发展新动能、创新发展新模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围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到2025年实现“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使数字技术成为驱动文旅产业融合,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当前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和实施重点可以看出,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在促进旅游产业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过程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利用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后疫情时代重新认识并深入分析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新一代数字技术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意义重大。
早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提出要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国内外旅游行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远远早于对其理论的研究。1959年,美国航空公司与IBM公司联合开发了机票预订系统SABRE,成为世界旅游业最早运用信息技术的案例。国内旅游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酒店预订系统和航空订票系统开始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其对旅游增长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信息技术与旅游的关系成为旅游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研究主要从以下3方面展开:(1)探讨信息技术对旅游发展的影响。重点探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的积极作用。研究认为信息技术在旅游分销渠道创新、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重构、企业运营效率提高、加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产业融合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分析信息技术在旅游实践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智能导览系统、定制服务推荐系统及旅游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开发应用。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几乎包含了信息技术的所有技术类别,应用对象更加复杂。(3)探讨信息技术与旅游发展之间关系。早期技术作为一种媒介和工具,为改进其在消费者交流和介入中的用途而存在。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渗入,数字技术成为开展旅行生活和旅游体验不可或缺的手段。信息技术由旅游营销的工具转变为知识创造和价值创新的工具,进而发展为链接新的供给和需求,提高旅游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研究较为全面地探讨了信息技术对旅游的影响、作用及其与旅游的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旅游活动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复杂系统,由旅游供给方和旅游需求方双向驱动。现有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发展背景下,系统梳理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并不充分,从供、需视角探索信息技术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实践路径尚未涉及。鉴于此,梳理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数字技术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实践路径,对实现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高质量发展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是追求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合理、发展可持续的增长,即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在坚持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规模”与“效益”的统一,“速度”与“质量”的统一,“供给”与“需求”的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旅游产业被誉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具有低消耗、低污染和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在本质上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内涵相契合。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各类旅游项目的开发要建立在资源环境承受能力范围之内,努力推进旅游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精细型转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传统的物质生产型社会高度依赖工业化的分工体系,资源消耗大。低集约度的产业形态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全面发展型社会倡导人与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通过改变生产方式,重构价值分布。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追求综合效益的全面提升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首先,文旅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自2015年以来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均超过10%,国内居民出游指数达17.8%,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其次,旅游被誉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最能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有效路径之一。再次,文旅融合是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旅游需要属于高层次的需求。它本身代表了人们对美化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实现价值的认同,是旅游高质量发展追求的目标。当前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已转为高品质消费时期。与以往“看多少个景区、玩多少个项目”的内容体验不同,消费者更注重质量与服务。当前旅游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与高品质的产品供给之间矛盾突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是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提高供给的有效性。从供给侧的要素创新、产业配置优化以及制度创新入手,根据旅游者个性化的价值追求,将企业变革的外生动力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倒逼产业创新,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泛渗入旅游产业,成为旅游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在从资源要素、产业规模、市场供求、文旅融合等方面为旅游供给改革和需求升级带来新活力。
旅游产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面广、拉动力大的经济文化产业。传统的旅游产业涵盖“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各要素、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盲目追求“全产业链”布局,极力铺大摊子,延长产业链条,造成旅游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但大多小、散、乱、差,资源关联度不高,整合力度不足,造成企业效益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实力。数字技术具有广覆盖性、强渗透性及共享性特征,对传统旅游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产生强大的冲击,有助于打破固有的经营管理框架和思维,促进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组合,优化存量资源配置,达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强组织竞争力的目的。
2012年我国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比重超过50%,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与工业经济通过技术更新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同,旅游业面向的服务对象是旅游者,其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一性,很难通过使用高效率的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提升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使旅游业呈现规模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一方面,数字技术支撑的网络服务具有初始成本高而边际成本低的特点,大批量的文化、信息服务能够通过复制打破低效率规律。另一方面,旅游发展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具有非排他性特点,大数据所产生的知识、信息大多可以重复使用,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强大的正外部性,导致规模报酬递增。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产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跨越了时空的约束与限制,极大改变了传统社会的供需格局。从供方来看,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资源、信息被激活,生产灵活性、即时性和共享性得到极大发挥。企业凭借数字技术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反馈等一系列流程的活动,缓解了消费端与供给端信息分割的矛盾,使需求创意与闲置资源被充分利用,从而促进了企业内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需求方来看,数字化技术的使用突破时空限制进行价值创造,使以往生产决定消费的单方面价值向需求侧与供给侧协同创造价值演化。旅游者通过移动互联网等工具更全面、迅速地掌握产品信息,并在交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倒逼”生产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新一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供需双方的能力和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构建了新的供求关系。
从旅游信息化发展背景和产业发展历程来看,数字技术是实现文旅融合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能够促进旅游产业的内部融合、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以及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首先,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旅游市场与文化产业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为文旅产业融合创造了市场条件,推动了大规模的文化旅游消费现象;其次,数字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文旅产品的融合创新,从概念形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到产品传播和销售,丰富文旅产品的功能,提高文旅产品市场价值和质量;再次,数字技术打破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边界,有效弥补旅游产业链整合效率低下的不足,加速两大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链各环节的高效沟通和价值延伸。
旅游产业具有服务业的典型特征,以服务于旅游者并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旅游的需求为前提。新一代数字技术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如下图所示)是建立在供需有效对接基础上的质量全面提升。在需求全面升级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主要特征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必将从微观企业、中观产业和宏观区域全面作用于旅游供给侧,实现产品升级、服务升级、结构升级和管理升级。
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图
首先,旅游企业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其“承上启下”和“连接内外”功能的发挥。从产业链视角看,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链中最重要的节点,能够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旅游产业链条优势互补。旅游企业数字化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旅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从功能视角看,旅游企业是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连接产品服务和市场需求两端,其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旅游消费满意度和对产品价值服务的判断。其次,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企业发展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研发、营销及生产管理成本,变革企业盈利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来实现。
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树立数字化思维,转变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旅游产品和服务数字化开发与管理流程数字化平台应用。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手段挖掘数据潜在价值,及时捕捉挖掘现有旅游者群体画像,建立游客信息数据库,为实现企业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算法预测旅游者潜在需求和潜在消费群体信息,指导经营决策,开发个性化、多样态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产品开发层次,并通过自建平台、网络平台、APP和小程序等多渠道进行语音化、图像化、可视化展示;另一方面,创新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从产品研发、生产到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企业业务管理流程重组与再造,优化服务程序,提高服务效率,积极在服务转型升级、产品供给渠道转变方面做出调整,以推动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和外部服务质量的同时,打破行业束缚和组织边界,能够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从跨部门、跨行业角度重构旅游产业供应链基本结构,发挥旅游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旅游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数据连通全产业链,形成“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条信息共享。其次,旅游产业具有产业融合的“天然”属性,通过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核心和载体的综合产业链的构建和信息交换(交易)服务平台建设,能够有效整合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旅游者等信息资源,加快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供应链上下游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分类处理,实现旅游产业深度跨界融合。同时,通过建立旅游产业供应链系统成员企业在信息采集、交互和处理等方面的协同机制,改善旅游产业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不信任危机,实现线上线下信息互通、旅游行业信息共享、旅游产业供应链与需求有效对接的深度融合提升发展格局。
以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高效压缩时空距离,增强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广度与深度,加速文旅产业及其与工业、农业和其他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宏观区域层面,一是加快区域数字文旅产业的顶层设计,尝试构建主题鲜明的跨区域数字文旅融合提升方案和实施细则,实施“数字文旅一张图”工程。二是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滞后的中西部地区和广大乡村地区,应加快新基建建设布局,加强数字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补齐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短板。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规模聚集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弥补城乡之间数字鸿沟,实现城乡互促、区域协同推进和均衡发展。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在数字公共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用数字技术赋能于文旅产业跨区域公共服务和行业监管,使文旅产业的智能化管理成为可能,为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效率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四是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消除制约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现实障碍,形成数字资源在政府、企业与公共领域之间开放共享和共同开发的社会数据治理格局。同时,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供给与创新,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实体经济融合,城镇发展与农村发展融合和跨区域融合,提升区域竞争实力。
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是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实现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坚持绿色发展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规模”与“效益”的统一,“速度”与“质量”的统一,“供给”与“需求”的统一。新一代数字技术能够从资源要素、产业规模、市场供求、文旅融合等方面对旅游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活力。在实现路径上,新一代数字技术引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微观企业、中观产业和宏观区域全面作用于旅游供给侧,实现产品升级、服务升级、结构升级、管理升级和供需的有效对接。在微观层面,旅游企业要树立数字化思维,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以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结构优化;在中观产业层面,打破行业束缚,加快供给全产业链构建和信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信息资源高效流动和整合共享,形成旅游全产业供应链与需求有效对接的发展格局;在宏观区域层面,加快数字基础建设布局和区域数字文旅产业的顶层规划与设计,不断创新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形成政府、企业、产业、区域协同治理新格局,高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