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国超
摘要:重视学生的律动教学,通过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打造小学音乐互动课堂,不断增强小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主要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教学构建互动课堂实践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音乐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新课改在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落实和推进,培育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成为一种方向。小学生的音乐基础不足,对什么是音乐,为什么要学习音乐,音乐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等问题缺乏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有必要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手段,借助律动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协调性、互动性,通过肢体动作的加入,使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彰显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通过开展简单易学的律动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
为确保课堂效果,律动教学设计时需结合音乐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律动内容既简单,动作又易完成。律动教学开展过程中,关注学生与音乐的互动,表现音乐律动的整齐度,如歌曲《健康歌》是典型的律动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充分与音乐互动起来。整个班级学生一起律动起来,探索身体动作的不同方法,包括动作的方向、力度以及伸展度、节奏等,感受集体律动带来的快乐。在简单、易完成的动作之中,学生能轻松感受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用肢體律动来体会这一音乐的旋律,此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于律动教学的开展,一定要与音乐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取向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原动力,还要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找准其兴趣点。如,低年级学生乐于模仿动物,律动教学的音乐内容选择多以这类为主;而中年级学生对节奏的变化感受能力较强,高年级学生具有自主选择意识,可为其创设更为自由而宽松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对音乐认知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律动教学,激发学生与音乐、与同伴的互动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自由创造肢体动作
小学音乐教师要纠正自身的主导意识和灌输思想,在声势律动教学中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度,让学生依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去设计动作,找到和作品的共鸣点,让学生置身于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比如,学习《铃儿响叮当》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围绕滑雪和雪橇进行动作演绎,教师问学生:谁能把小朋友开心滑雪的样子表现出来?谁来设计一些动作?在老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做出了蹲姿,并双手做出了一上一下撑雪杆的动作,有的学生坐在了矮凳子上,双腿伸直,身体随同歌曲的节拍左一下右一下地摇晃,把坐在雪橇上自如滑雪的样子呈现得惟妙惟肖。在同学动作演绎的同时,其他同学可以手里拿着铃铛和响板等打击乐器,发出欢快的节奏,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和乐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才能,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课外音乐竞赛活动,各个小组围绕一部音乐作品进行声势律动的动作设计,从中选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这种办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契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方式,同时能够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
三、互动合作开展律动教学,营造愉悦活动氛围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设计律动教学,通过律动教学的开展,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并且创设合作、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如,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教师创编与其年龄特点、能力相符的律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时,教师将全班学生站分成两组,由组长带领组员视唱两个声部旋律,并设计律动形式。教师鼓励各声部针对不同的国家创编歌词与动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相互合作的律动下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等,掌握四分、二分以及全音符的基本音乐知识。各小组熟练之后,进行律动展示,并合作表演。学生不仅在欢快旋律之中学会歌曲,也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合作学习了解音乐、表现音乐,整个课堂生生互动充满活力。
四、利用体态律动引导学生感受乐曲音调,简化音乐学习
乐曲曲调的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十分重要。音乐曲调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并不是具体的表现形式,换句话来说,通常同一个音符在不同的音乐中所呈现出来的音调却有较大不同。音乐的变化,离不开节奏、音调的变化,这也是音乐产生的实质。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对乐曲曲调的教学引起充分重视,让学生在感受、感知音乐曲调的同时,真正意义上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尚未形成一定的音乐思维,曲调的理解和学习相对会比较困难[2]。
为了使小学生能够理解音乐中抽象的知识,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体态律动法,使音乐知识由抽象化为具体、由难化易,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知识,拉近学生与音乐学习之间的距离。对此,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遇到乐曲中的高音时设计一定的动作,可以拍手;在遇到中音时,可以挥挥手;在遇到低音时,可以点点头等。肢体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生动、形象,并且易于接受,能够使小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音乐。虽然曲调音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通过体态律动,能够将这部分知识学习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曲调的理解和记忆。总之,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重点,根据音乐曲调的特点运用体态律动,从而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提升音乐素养,增加个人魅力
律动教学能够拉近师生距离,使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教学态度、个人品质和道德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教师必须强化自身的修为,做真善美的化身,洁净雅的使者,这样才能给学生做出一个个充满魅力的示范动作,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品味和喜爱。一方面,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歌曲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准声势律动的契合点,在动作设计上要模仿和创造并行,尽可能设计一些更有利于小学生理解的动作,提升声势律动教学的效率,避免因为动作缺乏代表性、生活性、趣味性而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借助互联网进行自我进修,多观看一些优秀教学课件,多学习一些优美的动作,在课堂上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使音乐教学不断发展。
结语
总之,律动教学中教师编创律动要掌握有效方法,既要结合音乐作品的民族性以及体裁特点,也要符合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教师提高编创和指导能力,才能真正使律动教学更为有效,从而让互动课堂更为生机勃勃。
参考文献:
[1]裘斐鋆.“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音乐教育,2020(6).
[2]钱婵.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点渗透[J].教育艺术,2020(09):24.
[3]王莉容.浅析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0(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