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羽
摘要:群文阅读指的是教师以议题为统领选取三篇及以上文本展开阅读教学,其是对传统单篇阅读教学的创新突破。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科学方法,拓展其阅读思维,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下,关于语文群文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文章结合笔者教学实例,阐述了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群文阅读活动开展的直接目的,其具体指由师生探讨、选择某一议题,以议题为线索进行文本组元,集合若干优秀作品展开主题探究活动,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群文阅读模式,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对比多元文本,深刻把握文本内涵,逐步实现阅读数量及质量的提升。教师可结合不同的写作技法与阅读要点设置议题,让学生逐一突破阅读学习重难点内容,实现阅读综合能力的发展。
1从故事情节入手,开展群文阅读
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打动读者、引发读者思考是小说的一大特点,通过阅读小说,我们能了解到人情世故,并对某一时代产生深刻的认知。教师可以故事情节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不同文本讲述的是哪一时代的故事,进而找到其内在联系,挖掘出时代性。例如,教师可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祝福》等文本进行组元,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三篇文本的共性。首先,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阅读表格,表格上分别标注有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指导学生一遍阅读一遍填写表格,初步了解三篇文本的情节发展。以《祝福》一文阅读为例,学生可在开端下填写祥林嫂逃到鲁镇;在发展下填写祥林嫂被卖到贺家;在高潮下填写祥林嫂再次来到鲁镇;在结局下填写祥林嫂悲惨的死亡。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①三篇小说的人称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有什么好处?②这几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有何相似之处?③这样的人物是特定时代独有的吗?问题引导下,学生逐渐认识到,三个主人公的命运都可以用不幸来形容,而这样的人物并非特定时代独有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腐朽黑暗,会将人带入痛苦的深渊。由此,学生在围绕故事情节展开群文阅读时,能够体会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百态,并了解小说叙事的多样性特点,这些都是单篇阅读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2从语音风格入手,开展群文阅读
语言的自主建构与应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教师可以学科素养培育为导向,借助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对比不同作品的语言风格,在把握异同点的过程中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内化为自身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可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寻寻觅觅》等作品围绕着“语言风格”进行组元,指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寻找答案。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很快得出:《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句读来有豪迈感与力量感,《声声慢·寻寻覓觅》却呈现出婉约之感,读者仿佛能够听到作者内心的哭泣,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寂寞。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已对豪放派及婉约派的诗词形成大致了解,此时教师可让学生从文本进入现实,思考自己更喜欢哪种语言风格,能否在自己的作文中应用此类语言风格。
3从结构特点入手,开展群文阅读
文本的结构特点历来是阅读教学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可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关注文本的写作结构,思考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作文结构,灵活运用优质文本的写作结构。例如,教师可将《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荷塘月色》等散文作品作为阅读文本,让学生以思维导图形式分别呈现三篇散文的写作结构,分析其异同之处并总结作者用意。《故都的秋》一文中,作者先写对北国之秋的向往,再详细描写故都的秋,最后再次强调北方的秋的无可比拟,此类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能够简单明了地呈现作者观点。《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使用了双线索结构,将景与情相互交缠,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但又为荷塘所疏解,回归到现实中,这样的写作结构能给人一波三折之感。《我与地坛》一文中,作者使用了理念结构与意念结构,层层深入地展现了自己对地坛的深厚情感。从写作结构入手开展群文阅读活动,能够让学生调动系统化、整体化思维认知阅读文本,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都不同,其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也存在差异,教师要促成学生间的良性交流互动,不断完善自身对文本的认识。
综上所述,若将单篇文本阅读视为局部化的阅读,群文阅读则是整体化、系统化的阅读。教师可从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结构特点等入手,科学选取多元文本,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志容,何乾良.妙用群文阅读,解构古诗词抒情手法[J].四川教育,2021(12):39-40.
[2]陈元德.群文阅读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课外语文,2021(10):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