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优化作业设计

2022-06-26 19:16黄树桓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中小学双减

黄树桓

摘要:“双减”政策颁布以后,学校各学科作业的数量有所减少,学科作业的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数字化作业、操作性作业有所展露。中小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除了需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外,还应协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强作业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替代简单、重复、机械的作业,进而顺利实现减量不减质的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展开研究,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就中小学学生而言,过重的作业压力会妨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师需要在作业设计中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提出的相关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作业的含金量,确保学生能够以轻松、愉悦的状态学习知识。

一、当前中小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作业设计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

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认为作业越多越好,但是并非所有的事物均符合“量变引起质量”这一原理,过多的作业反而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对相同的知识点而言,当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后,依然让他们机械、重复地练习,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甚至出现消极对待作业的心理。

(二)作业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相应提高。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为孩子报了各种校外辅导班、培训班,以至于增加了学生的课业压力。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尚未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有重点、分层次的设计家庭作业,导致难度高的作业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完成困难,而难度低的作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不能达到强化知识的目的,让作业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设计多功能性作业

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大脑十分活跃,中小学的知识也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不但让许多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还会打击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设计思路,给学生布置一些在动脑时又可以动手的作业,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巩固,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对保持学习兴趣。

(二)设计个性化作业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个性,所以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大脑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知识产生差异性和层次化的局面。因此中小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考虑。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要以此为依据进行作业难易度设计。这种作业设计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全班同学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减少对作业的抗拒和排斥心理。中小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但是感情却异常敏感。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据知识较为枯燥死板,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中并没有得到高度认可和接受。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个性化地进行中小学作业设计。具体而言,应立足于学生所处的层次及差异性,进行相应作业的布置,如此一来则能避免基础弱的同学难完成,跟不上进度,或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三)构建作业评价体系,注重作业“备、教、学、评”一致性

中小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教师应该根据班级情况对作业进行调整。对于作业而言,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调研,通过分析调研总结以往作业的特点,反思作业的层次和维度,兼顾班级内学生的不同情况,构建科学的中小学作业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设置应注重公平性,不能出现较大的评分误差,发挥对学生作业完成的导向作用,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学习重点,同时应拓宽评价的主体,实施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奖优补缺,以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创造多元作业情境,引导学生关注

知识的纵横联系。合作学习是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的关键,多元学习环境能激发学习者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前准备2~3个作业包,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伙伴和作业,形成由学生组成的实践学习共同体。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之间的关联,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做好沟通及反馈,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灵活生动,落实趣味化作业内容的有效性设计

作业设计需要相应的趣味程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而初中教师在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的过程中,应基于作业本身的趣味性出发开展探索,在作业设计当中融合灵活生动的教学内容,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课程兴趣的媒介,一定程度减少传统作业所带来的负担感,解决学生对于作业的厌恶和反感情绪。比如,以《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新模式下热门的短视频形式,让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每天通过互联网观看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短视频或短篇文章,并记录自己在观看阅读后的感悟,作为学生每日的基础作业,在课堂中“以网观法”的环节中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常互联网的使用过程中总结出相应的道德规范和规则,并在课堂中向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分析可得,将趣味生动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日常作业设计中进行充分渗透,一方面能够将传统教学作业布置所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转化为学生对于学科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生动有趣的作业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投入作业实践活动的专注度,并让学生在良好的实践体验中提高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设计中小学作业时,教师既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实施分层作业和批改,更要跳出作业单一的检测反馈功能,加强对实践类、活动类、操作类作业的设计,重视学生的实践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完善规范作业管理机制,有利于落实作业减负政策,助力构建平衡和谐、健康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让作业不再成为一种负担,而是对学习的一种赋能。

参考文献:

[1]丁凯.基于“双减”政策的中小学课堂作业设计与研究[J].新课程,2022,(1):6-7.

[2]陈明明.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J].新课程,2021(30).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中小学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