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思考*

2022-06-25 04:53郭明周邓兆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

郭明周 邓兆红

摘  要  探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学以致用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大教学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对《量表》作简单介绍,以《量表》的构建原则为切入点,以各级描述语为具体事实支撑,通过分析、提炼学以致用和以学习者为中心两大教学理念,凸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尝试性地提出在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运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适切性。在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量表》构建理念充分彰显了大学英语中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目标宗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形象性等特征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适切性。

关键词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大学英语教学;专门用途英语;通用英语;多模态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20-0118-05

0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作为交流以及传播工具的外语就显得格外重要,英语尤为如此。在我国,英语是大、中学生的必修课,甚至很多地区小学就开设了英语课,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数量大大超过其他语种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英语考试也是种类繁多,但各种考试之间缺乏统一的评判尺度,不仅给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带来不便,也给国家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为此,国务院于2014年印发关于考试招生制度的指导性文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了构建外语能力等级量表的核心任务。2014年10月,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启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的建设工作,旨在教、学、测三个方面为每一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提供评判尺度,实现英语教、学、测“车同轨、量同衡”[1]。

国内目前关于《量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评述国外有影响力的语言能力量表[2]、量表制定过程中要关注的细节[3]、各种分量表制定原则和方法[4]、量表的应用[5]以及《量表》效度研究[6]等。我国一些专家、学者也对《量表》在大

学英语中的应用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刘建达[7]鼓励教学上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循序渐进的能力进步,提倡以建立学习者档案袋为主要手段的形成性评价;王守仁[8]以量表中五级、六级描述语为分析对象,指出量表有助于规范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性。但目前对《量表》中所强调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以及采取的策略方法的相关研究不多。

本研究以《量表》设计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社会需求为导向,阐述加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尝试性地提出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采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1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概述

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更有效和更科学地进行外语教、学、测等工作,相继研发了基于本国国情或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统一的语言能力量表。比较有影响力的量表有美国的FSI量表,该量表主要是对被测试者的口语水平进行等级界定;澳大利亚的《国际第二语言能力量表》,该量表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从0级到5级,涵盖六个级别,再通过对某些级别的进一步细分,最终扩充到12个级别,该量表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加拿大政府为了评估移民的语言能力以及使各种外语考试有一个统一的研判标准以方便有效衔接,组织专家制定了《加拿大语言能力标准》,该标准初、中、高三个层次中又分别涉及起步、入门、良好、熟练四个级别,共细分为12个级别;基于提高语言测试标准以及语言能力的相互认证,以交际理论为基础,欧洲开发了《欧洲语言测试者协会语言能力量表》和《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测评》(以下简称《欧框》),前者从语言交际活动出发,后者最著名、影响也最深远,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和面向行动法,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

《量表》借鉴国外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语言能力量表的建构方法,尤其是《欧框》。《量表》的描述语以面向运用为原则,也就是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下运用英语,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强调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量表》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各分项技能,还增加了组构能力和语用能力对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能力等级界定,其核心理念是提高学习者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量表》首先对一至九级的英语能力进行宏观描述后,再对各分项技能进行微观描述。

基础、提高、熟练三个阶段构成《量表》中能力发展的一个渐进连续体,三个阶段又分别涵盖三个渐进等级,一共九个等级,上级和下级为蕴含关系。基础阶段对应的是初级学习者和使用者,提高阶段对应的是中级学习者和使用者,熟练阶段对应的是高级学习者和使用者。《量表》为各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教学、学习与测评提供统一的英语能力标准。其中,基础阶段中的一、二级大致对应小学英语水平,基础阶段中的三级对应初中英语水平,提高阶段中的四级对应高中英语水平,提高阶段中的五、六级对应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水平,熟练阶段中的七级对应英语专业英语水平,熟练阶段中的八、九两级对应高端外语人才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量表包含86个表格,其中一个总表、八个分项能力总表、69个分项能力表和八个自评表。

2  基于《量表》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范式依然是传统的通用英语(EGP)教学,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构建科学的、多元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量表》强调加强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凸显大学英语应用性特征。

2.1  《量表》中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涉及EGP和ESP两种教学范式,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EGP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对英语各项基本能力的综合性提升以应对各种英语考试,因此侧重传统语言基本功的教授,属于一般语言能力范畴。Halliday[9]于1964年首次提出ESP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以学习者的专业需求或未来工作为导向,是某种特定职业或专业的英语学习。由此可见,ESP更倾向英语的应用性与实用性。

20世纪80年代,国内一些专家、学者陆续发表、出版了关于ESP研究的相关论文和专著,开启了我国ESP研究的新纪元。与此同时,在我国还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关于EGP和ESP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定位和课程设置的大讨论。鉴于我国当时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学基础英语阶段英语教学水平不高,大学新生普遍英语水平低下,基础英语教育亟待加强;另外,我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对ESP的需求度相对不高,因此,当时大讨论中占主导的观点是:英语没有专业与通用之分,基础打好了,无论何种领域都能很好地发挥英语的工具作用。因此,大部分专家认为当时时机不成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继续加强EGP教学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英语基础。

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中具有高学历的教师越来越多,基础英语教学已经具备在中学阶段完成的条件;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紧密,大学英语教育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单一型人才转向专业技能过硬又熟练掌握本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章振邦[10]强调,基础英语教学任务主要由中学阶段完成,大学阶段主要进行与专业相关的ESP教学。

大学英语阶段加强ESP教学并不意味着削弱或者代替EGP教学,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EGP教学是进行ESP教学的基础,只有学习了EGP,才能有效地进行更高层次的大学阶段开设的ESP的学习。香港一些大学的做法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借鉴模式: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后可以选择学校提供的各种ESP课程。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运用水平。

近年来,为积极引导大学英语教学由传统的EGP教学向ESP教学过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和财政部在2007年发布的1号文件中明确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探索大学英语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大学生使用专业英语获取专业信息并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高等教育办学结构继续优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度,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标。2017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阐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目标:以国家、个人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在特定语域下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该指南还强调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由“教的目的”向“学的需要”转型。

《量表》以英语语言运用模型为理论框架,引导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从传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以社会、个人需求为导向的语言实际运用的学习,强调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尤其对不同专业的大学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不同专业英语的特殊性、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导向性都要求具有工具性属性的专业英语要学以致用,强调加强ESP教学。经过多年的EGP学习后,大部分大学英语学习者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包括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但涉及专业英语层面往往力不从心,如听专业领域相关的英文讲座和报告等,这需要持续且有针对性地学习,ESP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ESP教学应该得到加强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量表》所倡导的加强ESP教学,强调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与我国当代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相关指南、大纲、标准是一致的。

2.2  《量表》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量表》所倡导的基于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与ESP的教学目标需求是契合的。Grant L[11]认为,可以采用五步法来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需求分析、以自评结果为导向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形成性评价为手段监控学习效果、评估是否达到学习目标。ESP教学目标是教授学习者特定专业领域的英语知识,满足其专业领域学术讨论及工作需求。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我国大学阶段影响范围最广的外语考试,主要是对一般语言能力的综合测评,但较少涉及对ESP的考查。考试的导向性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基本上是以EGP为主,忽略了ESP的教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EGP教学与不同专业大学英语学习者以及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蔡基刚等[12]通过问卷与访谈发现,大约80%的大一新生更倾向将英语作为方便快捷的工具,如用英语作专业学术报告、希望专业课程可以实现双语授课等,提高专业学习效率、能力以及增强在未来工作中的竞争力。王守仁[13]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积极引导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的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兼顾和有机融合是大学英语课程努力实现的目标。ESP就是大学英语工具性最突出、最直观的体现。

在《量表》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是一个复合的、多维度的概念,不能从单一维度去理解。英语学习者要对“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怎么去那里”这三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传统意义上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主要指学习者在教师设定的框架下参与课堂活动的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上课满堂灌、学习者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差等弊端。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并没有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大多数大学英语课堂上,尽管学习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设计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等,但这是一种被限制的、戴着枷锁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大多数高校没有考虑不同专业学习者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对英语的不同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与各专业有机结合起来。这就导致同一所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所使用的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材、大纲以及培养目标等都是统一的,和国家所倡导的培养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没有真正解决上面提到的三个核心问题。

《量表》所倡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很好地解决了上面的三个问题。《量表》提供了八个自评分量表,大学英语学习者可以以自评量表为标尺,以自己的专业需求为导向,评判自己的英语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量表》所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策略实施的前提是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学习者不同的专业英语需求,选用适合不同专业的英语教材、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等,要突出不同专业对英语需求的差别,应该把大学英语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与各专业的结合上。只有教学内容以学习者专业英语需求为导向,教师和学习者合作学习,才能做到量表所要求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蔡基刚等[12]采用大样本、多维度的比较方法得出,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学习者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ESP的需求日益增长,认为可用ESP代替EGP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导思想明确要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面向需求,优化结构布局”。《量表》中与目前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等级相对应的五级能力总表、六级能力总表、各分项能力表以及自评表中很多描述语,都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需求、加强ESP教学的要求,如语言能力总表五级的描述是能在较为熟悉的场合就学习、工作等话题进行交流、讨论、协商[14]。《量表》的构建理念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的指导原则也是一致的。

3  多模态化教学模式

模态指的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对外部环境进行感知,从而与之形成互动的一种方式。多模态就是依靠两种以上的感官与外部环境进行互动。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Dale E[15]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中提到,一般人的记忆内容约20%来自听觉,约30%来自视觉,约50%来自视觉和听觉的共同作用,约70%来自说,说和做共同作用的内容达到约90%。可见,多模态化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和学习规律,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多种模态,全面刺激学生各种感官,使其学习兴趣和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激发。ESP和EGP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具有专业属性,各个不同专业的ESP除了共核英语之外,主要还涉及各专业独特的词汇、句型、语篇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因专业施教,创设各专业虚拟真实语境,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下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ESP教学内容涉及具体的行业或职业,种类繁多,因此,单一的教学模态势必不能满足其多样性、动态性的需求。而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把传统的教学模态(如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感官感知的课本、板书、图片等模态互动)和主要依靠多媒体等现代化辅助手段的教学模态(如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感知的视频、音频、实物等模态互动)有机结合,形成多模态互动。同时,在多模态互动下,教师还可以根据专业特点、教学目标等变量因子选取适合的某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有效切换。学生可以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和感官多模态互动下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最终提高专业英语的实战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以农业为其特色、强势学科。学校多年来一直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在官网上明确了“特色兴校,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为了吻合《量表》对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满足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以及社会对学生专业英语的需求,外国语学院就如何进行相关专业的ESP教学进行了多次讨论和研究,正在积极地尝试特色专业ESP教学的试点工作。以农业英语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讲授、提问、讨论等简单的方式呈现,学生虽然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刺激,但是刺激不够强烈,在大脑中留下的有效记忆痕不深,教师的授课效果大打折扣。但是,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把课本上一些抽象性概念、过程等用多种方式展现,学生可以在多重感官共同作用下获得强烈的知识感知和职业身份认同,有效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农业英语课程中会涉及很多专业词汇,传统的教授方法很枯燥,对学生的记忆也造成极大的负担,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自然会下降。而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采用图片或动画等方式对专业词汇进行英文呈现,也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实物展示或者课下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切身感受实物,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学生在多重感官的刺激下,感觉专业词汇不再抽象,而是生动、鲜活的生命体,对专业词汇的掌握也会得心应手。教师也可以通过英文音频、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呈现课程相关内容以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等,让学生在习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听说等方面的能力,一举多得。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建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模拟真实语境下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获得真实体验,有效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因此,在多模态化教学模式下,ESP教师授课方式将是多样化的、更有效的,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也将获得极大提高。

4  结束语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建设借鉴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语言能力量表的优点,尤其是《欧框》,注重特殊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旨在服务我国各个阶段、各个层次的英语教育。本文以《量表》的设计理念为分析依据,以社会需求和个人学习目标为导向,阐述了《量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加强ESP教学,同时以多模态理论为切入点,提出在ESP教学中采用多模态化教学范式。以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为基础,在多模态化教学范式下,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这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建达.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J].中国考试,2015(1):7-11,15.

[2] 韩宝成.国外语言能力量表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6):443-450,480.

[3] 杨惠中.关于我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考试,2015(1):12-15.

[4] 曾用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阅读量表”制定原则和方法[J].外语界,2017(5):2-11.

[5] 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测评[J].中国考试,2018(11):1-6.

[6] 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效度验证[J].现代外语,2021,44(1):86-100.

[7] 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教学[J].外语界,2019(3):7-14.

[8] 王守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18,39(4):1-4.

[9] Halliday M A K, McIntosh A, Strevens P.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Longmans,1964.

[10] 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1-6.

[11] Grant L, E. O. Education. Student achieve-ment goal setting[J].European Journal of HeartFailure,2007,9(1):55-61.

[12] 蔡基刚,陈宁阳.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5):3-9.

[13] 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3):2-10.

[14]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5] Dale E.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M].New York: The Dryden Press,1954:534.

*基金项目:外研社横向资助项目“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大学英语教学新范式研究”(2020082401);安徽省重大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线上教学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以《大学英语》为例”(2020zdxsjg090)。

作者:郭明周,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教学法;邓兆红,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教学法(233100)。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大学英语教学
构建“专门用途英语+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研究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法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理工科类ESP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