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对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是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任重而道远。为此,提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的具体实施路径,以确保劳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综合素质;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9-0004-04
0 引言
为帮助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型技术人才,除加强职业教育的探索外,开展劳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探索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可弘扬劳动精神,发挥高职院校优势,培养社会所需人才。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认知,让学生在实践劳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1 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1.1 劳动教育是践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需求
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才,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革,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决定了劳动教育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可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实践属性,为高职院校教育机制改革提供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劳动教育恰好与其目标一致,强调在实践中以知识为依托,以相应技能为手段,践行实践出真知的发展目标。两者不但教育内容相同,在功能上也互相促进,共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劳动教育是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须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并将其作为教育实施的载体,为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随着劳动教育工作与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融合,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理论的讲解,更加注重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全面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进程。同时,学生在劳动中得到锻炼,将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育人目标,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且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1.3 劳动教育可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学生在实践劳动过程中,对劳动教育反感、有偏见、排斥等情况会逐渐得到改观,通过自身的磨炼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协作,慢慢地发现生活的美好以及劳动教育的真谛,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得到升华,获取体验和感受知识的转化,获得更加积极的思想和成熟的心智。当学生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时,也能够正确地分析和处理,这是思想意识提高的表现,也是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尽情地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有时会出现自由散漫、懒惰不服从管理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重视这些问题,要利用劳动教育手段予以矫正和积极引导,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逐步改变学生散漫和懒惰的习惯,为学生建立生活要靠双手去获取的思想。高职院校可利用学生在校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通过系统安排劳动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1.4 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
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路径,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现阶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法治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提升劳动技能等四个方面。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劳动相结合,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吸收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合作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奉献意识等。劳动实践教育是一项持续性工作,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学安排,学生须投入实际的劳动中去,在劳动中不断磨炼自己及体会劳动过程。当通过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及获得社会所需的技能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大幅度提升,而高职院校也通过劳动教育实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发展目标。
2 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存在的
问题
2.1 缺少正确的劳动教育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一些人对于劳动的认识出现偏差。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导致很多学生对于家里的劳动存在不管不顾、不了解、不参与的情况,长此以往,学生大多缺少劳动经历,出现一有劳动就拈轻怕重消极躲避的现象。学生如果不能积极地投入劳动中去,也就无法领悟劳动教育的积极作用。造成如此思想认识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2.1.1 对劳动工作者的错误认识 在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影响下,学生认为劳动是低级且可耻的行为,会让人觉得没有面子。甚至部分学生生活在幻想之中,鄙视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沉溺于赚大钱和赚快钱的幻想中。
2.1.2 家长的错误干预 可能一些家长没有机会获得好的教育或好的生活条件,希望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选择尽量不让孩子劳动或者传输对劳动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学生缺少劳动教育的机会,无法体验劳动中的成长和历练。
2.1.3 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不到位 教师之于学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所谓上行下效,教师的思想会对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造成影响。我国之所以在现阶段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避免学生变成“书呆子”,在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时一击即溃;另一方面是针对我国学生的成长情况而采取的针对性教育,为国家培养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才,而通过劳动教育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由于一些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理解有偏差,一味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导致劳动教育的开展受到阻碍,不利于学生全方位发展。
2.2 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无法形成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有形”而“无实”的问题。由于缺少相应的实施体系,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无法做到有效融合,很多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导致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困难,没有真正发挥出劳动教育的作用。主要原因有两点。
1)高职院校轻视劳动教育,坚持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造成劳动教育认知的缺失。同时,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由于没有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有效融合,致使劳动教育缺少相应职业教育特点,制约了职业教育优势的发挥。
2)高职院校在对教学体系设计时,针对劳动教育部分缺少科学化的设计方案,各个环节及课程的体系安排缺少有效衔接,造成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脱节。
2.3 劳动教育变成形式主义
劳动教育须制定长远的规划目标,才能真正达到劳动教育效果,但现阶段的劳动教育在这点上做得很不到位。首先,政府对于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发展缺乏统筹规划,高职院校无法建立标准化教育体系,致使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受阻。其次,劳动教育研究与政策不能及时地应用,缺少有效转化。再次,劳动教育开展之初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一旦缺少保障机制,得到的教育效果将会产生不稳定因素,从而影响后期劳动教育的整体运转。最后,考核监督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缺失,使劳动教育工作效果无法被评价,造成动力不足和总结机制缺失,进而导致劳动教育失去教育意义,变成无法被推广的形式主义。
2.4 劳动教育体系服务人才战略能力不强
劳动教育工作目标是通过建立清晰的服务导向、培养目标、教育方式以及绩效指标,以此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劳动教育的各个环节落实不到位,导致收到的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首先是劳动教育导向不清晰,无法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对于劳动教育本质的认识不到位,影响劳动教育工作的落实;再次,劳动教育没有纳入人才培养规划,游离于职业教育之外,无法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导致效用未发挥出来;最后,很多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劳动教育,两者无法形成有效融合,导致劳动教育资源及核心功能被拆解,进而影响其服务人才战略的能力。
3 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实施路径
3.1 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在的学生生长环境优越,对于劳动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应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以及学院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中精神层面的影响将会打开学生对劳动认识的大门,高职院校通过劳动教育向学生传导其中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奉献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教育内容,使劳动教育的人才培养价值得以发挥。
对此,高职院校须结合当前学生的成长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首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念,激发其建设祖国的劳动情感,为民族振兴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意识的人才。其次,高职学院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养成精益求精的劳动习惯,确保培养的劳动者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有用之才。
3.2 积极进行劳动教育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劳动教育需与劳动教育体系及人才需求相结合,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势,对教学方式积极改革和创新,使劳动教育体系得到优化和完善。首先,重视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劳动教育切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就业岗位,高职院校应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劳动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手段的培养、劳动法律的讲解、劳动过程的有效防护等,通过对岗位劳动知识的讲解,避免学生入职撞墙。再次,丰富学生劳动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机会,如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勤工俭学和去企业实习,为学生毕业入职提供岗位能力支撑。最后,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在实践劳动中收获成长的喜悦。
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受阻,其中部分原因是学生对劳动认识不到位,觉得劳动是枯燥乏味和令人疲惫的,若要改变学生被动劳动意愿,就要让学生真切地发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劳动工作,以此提升劳动教育的整体质量。
3.3 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想要推动劳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来确保其有效运行。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构建组织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应成立劳动教育专项小组,对主体责任进行划分。同时,领导小组须针对学院的办学特点为劳动教育开展顶层设计,并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保证整个教育体系能够平稳运行。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细化劳动教育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并以此作为组织运行的实施标准。
教师是整个教育体系完美运行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影响劳动教育的开展效果。因此,完善师资保障机制、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水平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培育,从内部提升劳动教育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招聘社会精英人才的方式来充实教师队伍。
劳动教育体系有了组织保障和师资保障还不够,为了进一步保障劳动教育体系长期发展,建立评价机制非常必要。建立评价机制能够及时解决劳动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评价机制对促进劳动教育工作高质量运行也有重要意义。
3.4 打造实训、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平台
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如果只是单一地开展某些活动显然是不够的,取得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为此,高职院校可通过建设实训平台再结合专业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外享受劳动教育的乐趣。具体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可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制定专业课程指导。除此之外,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实训机会,使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同时,学生也能够得到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为以后顺利毕业入职打下基础。
劳动教育还可通过实践平台和志愿服务平台实现。虽然大多数学校有这两个平台,但相关数据并未纳入学生的成绩考核中,只是作为一个数据指标,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的参考。学校可加大实践和志愿服务在某些荣誉和奖励评比中的比重,从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劳动价值观深入学生心中,引领学生发现劳动的价值,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和劳动获得各项技能的提升。长此以往,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
4 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须充分发挥自身在劳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对实施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实践型高素质人才;学生也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积极利用各种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不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争取早日成为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莫玲玲.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39):148-151.
[2] 杜丹,陈姗姗.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培养模式探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5-7.
[3] 嵇娥,唐伟.新时达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21(34):63-65.
[4] 薛瑞英,陈磊.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与高职思政教学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1(24):19-23.
[5] 尚悦.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4):253-254.
[6] 赵晓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4-50.
[7] 王社,史亚丽.“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提升策略:以W高职院校为例[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3):62-65.
[8] 韩旭,曾虹.高职学生劳动观现状及劳动教育有效路径探讨: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九江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21(3):58-60.
*项目来源: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类一般项目“高职院校‘1+6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实践探索研究——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XHSK-12)。
作者:白茹,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7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