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辉(丰城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西 丰城 331100)
颅内肿瘤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类型,患者在病发后,由于肿瘤瘤体会对大脑组织局部的血管与神经造成压迫,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语言、情感、肢体、视力以及感觉等方面的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1-2]。对颅内肿瘤患者未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可导致肿瘤进一步扩大,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疝等[3],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对颅内肿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手术等治疗方法,能够控制患者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生命[4-5]。在对颅内肿瘤患者诊断时,常选择影像学检查技术,其中MRI与CT属于常见手段,均可对患者颅内情况清晰成像,临床医师能够更好观察患者肿瘤是否存在异常情况[6-7]。但因MRI在辨别软组织方面更佳,而CT则能够更加准确分析患者肿瘤的位置,所以临床在诊断时存在一定争议[8]。基于此,本次研究择疑似颅内肿瘤患者60例,分析CT检查及MRI检查的准确度。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21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肿瘤患者66例。其中男38例、女28 例;年 龄27~69(45.13±1.21)岁;病 程1~6(2.19±0.02)个月。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和MRI检查。
1.2.1 CT检查 检查前叮嘱患者需禁食4 h,准备工作完成后,利用64层螺旋CT扫描机实施检查。在进行检查时,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嘱咐患者配合医生不要随意移动身体。扫描参数设置如下:层厚为0.625 mm,矩阵为512×512。进行平扫结束后,开展增强扫描,即使用高压注射器,将碘海醇注射剂作为对比剂,进行CT 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注射速度为300 mg/ml。扫描结束后,重新建立层厚以及间隔,依据实际需求,重建图像,形成多平面或3D图像。
1.2.2 MRI检查 在结束CT 检查后24 h后,利用超导型磁共振机器以及16 通道线圈扫描实施MRI 检查。将钆喷酸葡胺注射液作为造影剂。扫描参数如下:使用常规SE 序列横轴位、矢轴位T1WI,矩阵为256×256,FSE 序列横轴位、矢轴位T2WI,矩阵为256×128。对患者的头部开展横断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进行扫描,获得三维图像。
1.3 临床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和MRI检查准确度。总结在不同影像学检查措施中颅脑肿瘤患者的图像特征。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检查结果分析 6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颅内肿瘤40例,其他疾病26例。MRI检查结果为颅内肿瘤患者39例,其他疾病为27例;CT 检查结果为颅内肿瘤患者31例,其他疾病为35例。
2.2 MRI 和CT 检查结果比较 MRI 检查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96.15%、准确度为95.45%;CT 检查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为76.92%、准确度为68.18%。MRI 检查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MRI和CT检查结果比较(n)
现阶段临床中对颅内肿瘤的发病机制分析并不明确,一般认为与化学、居住环境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均存在密切关系,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起病速度较缓,患者病程时间长,并且疾病进展速度较快,患者较易出现视神经盘水肿、平衡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9-10]。临床在对颅内肿瘤诊断时,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肿瘤,其次是对患者肿瘤位置进行确定,最后判断分析患者肿瘤性质[11]。
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可知,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并不具备典型,并且病灶部位所处较为特殊,因此在早期对该类患者实施诊断时,检出率较低[12-13]。当前对于颅内肿瘤进行临床诊断时,金标准诊断方式为病理检查,但其属有创性检查,对患者具有较大损伤。而影像学检查属于无创性检查,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且时间较短,因此在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14-15]。
我国目前影像学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检查技术使用也较为成熟。影像学检查在实施诊断时,主要依据患者信号的判断,对患者发病情况进行判断,临床医师操作较为简单且方便,诊断无创伤,能够开展重复性检查,且检查结果的误差率较低,因此临床在对各类患者实施诊断时,常选择使用影像学检查措施。在利用影像学检查后,可以对患者颅内进行更为全面且准确的了解,能够明确患者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医师后期制定治疗计划时,提供科学数据。
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66例患者中,病理诊断颅内肿瘤40例、其他疾病26例。MRI检查结果为颅内肿瘤患者39例、其他疾病为27例;CT 检查结果为颅内肿瘤患者31例、其他疾病为35例。MRI检查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96.15%、准确度为95.45%;CT 检查敏感度为62.50%、特异度为76.92%、准确度为68.18%。MRI 检查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患者进行MRI以及CT检查,其结果如下。第一,MRI成像结果。患者若为良性肿瘤,MRI检查主要表现为T1WI 等信号、低信号或稍高信号影像,而T2WI则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影响。在开展增强扫描之后,其均会表现出轻度到中度较为均匀强化特征,患者病灶周边部并未存在轻度水肿,或并无明显的瘤周水肿。当图像特征为T1WI 等信号或等信号,T2WI 呈现为高信号或混在信号的状况下,在进行增强扫描后,会表现为花环状、斑片状或不规则结节样的强化影像时,患者为恶性肿瘤,且患者肿瘤周边常会存在较为显著的指状水肿,以及占位效应较为明显,FLAIR 序列结合T1WIGd-DTPA 增强序列,能对肿瘤以及瘤周水肿进行有效鉴别。第二,CT成像结果。患者若为良性肿瘤,在开展CT 检查时,其肿瘤形态主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且边界较为清晰。肿瘤周边的水肿并不明显,或无明确地瘤周水肿。若CT图像结果存在高密度块状,或混杂密度块状影像,肿瘤表现为低密度改变,实质块影响或伴随散在的钙化灶影响,肿瘤边界并不清晰,肿瘤周边会表现为指状水肿,占位效应较为显著,患者为恶性肿瘤。
另外,不同肿瘤CT 与MRI 成像特征脑膜瘤疾病:(1)CT图像,临床医师能够观察到卵圆形或分叶状的肿块物质,且具有较为显著的钙化现象。(2)MRI 图像,临床医师能够观察到患者病灶区域存在显著的T1WI、T2WI信号,且病灶四周血管表现为流空信号。在实施增强扫描后,能够观察到患者脑膜尾征象。(1)室管膜肿瘤:①CT 图像,在进行平行扫描时,临床医师能够观察到存在密度较高的肿块阴影,实施在增强扫描后,患者病灶表现出均匀强化状态。②MRI 图像,临床医师能够观察到患者脑室内T1WI、T2WI信号存在异常。(2)髓母细胞瘤:①CT图像,临床医师会观察到存在原型肿瘤,密度较高,在对患者可疑病灶进行增强扫描之后,会发现患者图像表现为均匀强化状态,且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受压表现。②MRI 图像,临床医师观察患者可能会存在T1WI信号变低,T2WI信号提高,均表现为均匀强化病灶。(3)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①CT 图像,临床医师会观察到存在较为混杂的低密度阴影,肿块边界较为模糊,能够观察到存在坏死区域,实施增强扫描后,会存在不均匀强化表现。②MRI图像,临床医师观察患者可能存在T1WI 信号变低,T2WI 信号提高,实施增强扫描后表现为不规则花环状强化病灶。(4)动脉瘤:①CT图像:平扫呈较高密度,边缘较清晰,表现为均一强化;表现为斑点状钙化。②MRI图像:病变为类圆形,边缘清晰、光滑,T2WI 上可见一带状低信号包膜。(5)血管母细胞瘤:①CT 图像:在CT平扫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等或稍低密度病灶,增强后出现边界清楚锐利、不均匀的明显强化的肿块。②MRI 图像:在MRI 平扫时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FLAIR上为高信号,病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瘤内及瘤周可见多发异常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明显强化,病灶中囊性坏死区域未见强化。(6)垂体瘤:①CT平扫:显示鞍区圆形、类圆形实性、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与正常脑灰质密度相近,边界清晰,鞍背局部变薄。②MRI平扫: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T2WI 上呈等或高信号,明显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对颅内肿瘤患者进行CT诊断,能够对患者肿瘤方位进行准确化定位,且钙化灶显示更加清晰以及明确,能够显著临床医师进行定性,在对患者诊断时,在诊断中利用对比剂,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血流、血容量、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血供特点以及形态学特征,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CT 诊断时,其扫描时间较短,存在一定的辐射危害,且增强扫描病灶峰值的时间把握较为困难,若患者依从性较差,对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度会造成较大影响。而实施MRI诊断,其软组织的辨识能力较强,扫描参数也更多,同时能够与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微量残留检测技术相结合,进行更加全面化的诊断与检测,使临床医师对患者的肿瘤及其周边组织、转移情况了解更为全面。其次,实施MRI 检查对成像结果的干扰性较低,对患者后期治疗具备有利影响,但实施MRI 检查的时间较长,且对病灶内的钙化敏感度较低,且存在绝对禁忌症以及相对禁忌症等限制。
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虽然MRI诊断措施与CT诊断存在各自优缺点,但在对颅内肿瘤患者实施诊断时,MRI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均显著高于CT 检查,且CT 诊断存在较高的漏诊、误诊情况。主要是由于,在对患者进行CT 诊断时,其依据患者正常组织与肿瘤细胞间的密度差进行诊断,但上述差异一般是在对患者注射对比剂之后,所以时间较短,极易出现结果错误情况。且CT诊断对患者存在放射性伤害,若采取多次扫描,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大。而实施MRI诊断时,其并无X线辐射,在患者矢状位、冠状位以及横断位均可对患者进行观察,特别是在脑干病灶成像部位,MRI 检查具备更为突出的优势,患者颅底伪影对MRI成像结果的干扰更少。另外,实施MRI检查,在对患者软组织检查方面优势较为显著,能够利用三维立体成像提升图像质量,所以检查质量更高,且对患者颅脑肿瘤病灶进行检查时,能进行多方位与多轴面检查,可以提升体系检查综合性,提高准确度。因此相比CT增强扫描峰值时间,MRI 增强扫描病灶峰值时间把握度更佳。所以对颅内肿瘤的定性、定位使用MRI 诊断效果更佳。例如在对囊性型血管母细胞瘤诊断时,使用MRI 检测能够利用T1WI,可以清晰显示患者大囊小结节、肿瘤坏死情况,但CT 在进行大囊小结节、肿瘤坏死情况显示时,清晰度低于MRI检查。
综上所述,与CT检查相比,在颅内肿瘤诊断中,MRI 检查准确度较高,可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