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荔贞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当前阶段,开展高质量体育教学越发成为了体育教师应该密切关注的问题。体育作为一门对学生体力产生高消耗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引入游戏,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让体育课堂焕发新光彩。本文结合此话题展开探究,希望给更多体育教师提供教学思考。
關键词:体育游戏;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前言:
体育课堂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除了有利于提升学生群体的运动积极性,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有益影响。开展游戏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社会性知识的过程,而在体育课堂上,组织群体性的体育游戏,一边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感悟人生思考,产生更加出色的教学效果。
一、促进身体发展,奠定心理健康基础
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所有教师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良的心态,进而影响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虽然讲解的都是体育知识,但教师也应当看到,健康的体育运动有利于帮助人体大脑分泌多巴胺,而这种物质会给人的身心带来与众不同的愉悦感。因此,完善体育教学有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学生群体奠定心理健康基础的重要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看到体育课上有玩游戏的机会,都会主动加入,即便有个别学生性格腼腆,在这种群体性活动中表现出了一部分抵触心理,但是在群体氛围的影响之下,学生还是会加入到游戏过程之中。当体育课堂上组织的游戏吸引了足够多的学生时,教师就可以有策略的增加运动量。比如靠一些跑跳游戏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多做运动,像“狼吃羊”、“大风吹比赛”这种运动量较高的游戏,就比较适合引入到体育课堂上,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了锻炼身体的基本任务。同时,大脑也会分泌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多巴胺,这便是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之一。
二、培养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社会思维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克服个人的心理恐惧,培养积极开朗的性格是学生成长道路上关键之处,尽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教师也会在各个层面上对学生展开德育。但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真正地进行社会化实践克服自身缺点,打消心中的社会性恐惧。
例如,体育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你猜猜看我在哪”这类游戏,先让学生自动站成三排,每个学生都需要在教师这里领取一张身份卡,领到“毁灭者”身份卡的人便是本轮游戏的大魔王。在一轮游戏之中,毁灭者的数量是所有人数的2/3,毁灭者需要将其他普通学生的身份卡抢夺过来,但抢夺过程中,毁灭者必须说对暗号,为了套取暗号,毁灭者还需要寻求同盟,通过合作赢取本轮游戏。既考验智力,又考验学生的社交能力,为了赢得本次游戏,毁灭者必须假装成普通学生的身份和其他同学产生交流,一旦确认身份,双方便开始赛跑角逐,获胜的人进入下一轮游戏。此类游戏非常考验学生的社交能力,学生必须不断地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而聊天的内容又需要自己去假想。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思维,又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可谓一箭双雕,一场非常简单的体育游戏就可以取得双重教学效果。
三、克服追逐心理,形成平和体育精神
初中阶段,学生身上的追逐心理是非常明显的,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能够明显感觉到这一点,体育课堂上,教师组织赛跑活动,有些学生会因为输掉了比赛而对整堂体育课产生厌恶之情,不愿意配合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这也是学生个人意志力薄弱的一种体现。在新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应该运用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干预,引导学生扭转个人思维习惯,比如引入体育游戏。
例如,在体育课堂上开展游戏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上的大部分游戏都属于竞赛性质的。比如,引导学生进行赛跑,自然会分出冠军,亚军和季军,而中学生的追逐心理比较强,每一位同学都渴望在自己的组别之内取得第一。此时,教师还是照常组织体育游戏,只不过在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教师渗透一部分德育内容,让学生们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体育精神。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体育课堂上获得一次冠军,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成就,但在体育课堂上积极锻炼身体,形成热爱运动的心态,却会成为影响他们终生的好习惯。让学生知荣辱、明得失,进一步引领心理健康,这也是中学教师值得探索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总结:
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中学生情绪、性格发展、社会适应、交往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其中体育游戏在中学生性格发展方面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积极倡导通过体育游戏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烨.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探索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15):72-73.
[2]包建辉.浅谈初中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体育风尚,2020(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