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英
摘要: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在合作配合的基础上,双方共同承担学生成长责任。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心理和生理等发展特点,采取辅导教育方式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对家校合作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展开了教学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前言:
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之外获得知识和实现健康成长的主阵地,自然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家校合作,以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发展为首要目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一、制定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协调教育机制
由于每个学生生长环境不同,个性与心理特点会存在差异,教师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育。尤其针对城乡留守学生、重组家庭子女、独身子女、离异子女等特殊学生群体,要和学生家长经常交流沟通,制定因材施教的健康心理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城乡留守学生,可借助父亲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组织“我为爸爸妈妈送祝福”等感恩活动,让其感受父母工作的辛苦,以及让家长感受到来自儿女的真心祝福,这样有助于留守学生学会感恩和体谅父母,从而形成健康心理。对于心理脆弱敏感的学生,则需要运用亲切柔和的语言,尽可能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理解和关爱学生,引导学生运用乐观的态度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此外,还需不断完善教育协调机制,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并根据学生现存问题和家长沟通交流,双方共同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改掉不良行为,缓解心理矛盾,提高家校合作质量。
二、善用信息技术构建家校平台,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是社会发展下的产物,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也因互联网技术出现而发生较大改变。教师可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展家校沟通工作,全面落实新型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实现高效家校沟通。班级微信群作为一种动态沟通方式,可以将学生在班级中发生的各种事情及时反馈给家长,而家长只需随时关注群内动态和群公告,就能实时了解到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班级活动的新举措,并且家长们还可针对学生在校表现发表建议。
与此同时,借助班级微信群和教师开展实时互动,双方沟通协商分析学生存在问题和对应的解决办法,而学生也感受来自教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并督促自身努力学习。此外,教师还可建立与家长沟通的其他网络社交群,也是当下家校联系主要途径。钉钉群和QQ群可以打破传统时空限制,教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尤其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家情况,便于为家长提出针对性引导策略,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教育活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相关研究指出,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当中,更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树立积极学习自信心。最重要的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调查和参与和知识有关的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协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为学校学生提供与其他交流机会,纠正潜意识中存在的认知偏差,进而达到完善其人格目的。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较强的自信心,学习兴趣也不强,甚至出现抑郁、焦虑、厌学等不良心理行为。教师可通过课外辅导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更要在此基础上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不仅作为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形成正确思维引导者,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学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其适当心理指导,使学生可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教师和家长都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肩负教育学生重任。构建良好家校合作的前提是尊重家长。有了家长的参与和全力支持,家校合作才不会形同虚设。而如果采取责问和呵斥则会加重家长对教师的反感,也不会从心理层面认同教师的工作,长期以往就加大配合难度。家长和教师之间不存在地位高低和身份差异,二者应是友好、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其中教师应运用平等和真诚的态度对待家长,只有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得到对方的支持和配合,当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才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实现健康成长。
总结:
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小学生品德发展特点和相关发展规律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品质以及辨别是非能力。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家校平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并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健康心理品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探索[J].新课程,2022(01):240.
[2]李欣欣.家校合作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