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理”的大脑——非逻辑思想应答

2022-06-25 07:01赵佳钰
智慧少年·故事叮当 2022年5期
关键词:感受器起落架设想

赵佳钰

人类的进化史长达300万年,而人类发明原始的语言进而开始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则是近10万年的事情,而道德等规则的产生则是更近的事情。这意味着,即使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也保留了大量远古祖先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是自动的,快速而有效的。这样像条件反射一样的思维方式,我称之为“非逻辑思想应答”。

一、非逻辑思想应答因何产生并保留到现在

逻辑思维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有两个显著的缺点:又慢又耗能。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说,这两个缺点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致命的。慢,意味着在面对威胁时增加了做出反应所需要的时间;耗能,意味着大量用于维系生命的能量在无休止的逻辑思维中化作呼出的二氧化碳。于是,人类进化出了一种自动的思维,使得能够在面对刺激时绕过逻辑思维,迅速直接地做出回应,这些拥有非逻辑思想应答的人,在自然选择中胜出,并将它一代代传给现在的我们。

二、非逻辑思想应答的作用

想要探讨非逻辑思想应答的作用,应该问问我们的祖先,他们每天考虑的无非两件事情:填饱肚子和保住性命,即“收益”与“保护”。即使到了现代,我们要考虑的事情也无外乎这两种,只不过我们的“收益”不仅仅局限于食物,还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要“保护”的也不仅限于生命,还有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也就是前面的“收益”,非逻辑思想应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护”上,即如何应对已经和即将来临的危险。

三、非逻辑思想应答的作用机理

(一)三种基本思想信号

1.事实信号(T truth信号)——主观事实:被自己认定为事实

2.可能信号(P possible信号)——可能结果:无法确定是否发生

3.模拟信号(S simulate信号)——思想加工形式的可感知的画面:设想、想象、梦境等

注:P信号和S信号都是思想加工的结果,二者的区别在于P信号是概念性的,可感知性很低,S信号是画面性的,具有很强的可感知性。例如,开车不系安全带时意识到这么做可能危害安全,此时这种意识是P信号。但当自己通过下文的思想应答机制想象出车祸的场景时,这种场景是可感知的,是S信号。

在实践中,信号往往不是单一的,有可能同时具有多个信号的性质,这样的信号是复合信号。例如,推理的结果(这里指被主观认定的结果)是S信号也会带有T信号的性质。以下讨论的是理想模型,即单一信号的作用。

(二)基本作用链

与反射相似,非逻辑思想应答的过程也需要感受器、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其基本作用原理如下:

内外信号刺激→利害分析→危险感受器   思想动员→效应器

(三)利害分析与危险感受器

1.利害分析

危险感受器与反射中的感受器不同,它不能直接接受外界的信号刺激(初级信号),只能接受经过处理的信号(次级信号),这就需要一个将初级信号转化为次級信号的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利害分析。利害分析,即对内外信号刺激进行分析,判断其利害属性,并输出给危险感受器的过程,该过程以认知和经验为判断依据。

利害分析有一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输入端从各种感官中收集“原始数据”,输入T信号、S信号,输出T、P、S信号。运作机制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S信号输入,我们倾向于把它当作一种较弱的T信号,其输出也是较弱的T信号(TS)。虽然利害分析只有一个输出端,但仍然可以输出复合信号(如兼有T+,P-性质的信号)。

2.危险感受器

危险感受器在无信号输入时处于“休眠”状态,即使是有来自利害分析的信号输入,危险感受器也不一定激活,危险感受器的激活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重大利益:主观上对自己重要的事物

(2)主观威胁:利害分析输入的X-信号(X=T,P,S)

(3)足够的不安定度:X-足够大的发生可能性

之所以有这样苛刻的条件,是因为危险感受器一旦激活就会立即输出信号激活思想动员,此时整个机体就进入“战备”状态,能耗增加,各种应激反应都会出现。我们都不希望每天走在路上都因为害怕被陨石砸中而心惊胆战,因此危险感受器不会随便触发。

(四)思想动员

危险感受器的信号是分两路输出的,分别指向思想动员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思想动员,即增加能耗换取更高的反应能力的应激过程,包括保护反应和行为附带强目的性。二者的不同在于保护反应只在感受到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之中时触发,行为附带强目的性只在感受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时触发,这也是危险感受器输出两路信号的原因。

在输出方面,保护反应的输出包括压力感、恐惧感、警觉性升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等一系列应激反应,我们称之为“战斗或者逃跑反应”。行为附带强目的性以消极设想的方式输出,P信号意味着潜在的威胁。为了防范威胁,我们以确保安全为目的,增强这一目的性可以提高警觉性。(如果目的性已经足够高,这一过程可跳过。)在强目的性状态下,为了确保目的的达成,我们不得不考虑目的无法达成的情况,即我们需要预先设想目的无法达成的情况(反向思虑),由于这是对一个随机事件的消极结果的设想,因此我称之为“消极设想”,消极设想是S信号。

为了理解消极设想及其产生原理,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

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小赵做一道数学题,他算出来一个非常复杂的运算结果,尽管他不觉得运算过程哪里有错,但由于一般的运算结果都比较简单,他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算错的情景,这令他忐忑不安,不得不回头再检查一遍。在此过程中,计算的结果作为信号刺激输入的利害分析,利害分析结合“计算结果一般较简单,特别复杂的结果一般是错的”这一经验将其以P-信号形式输出到危险感受器。由于这次重要考试的结果对自己很重要,满足“重大利益”条件以P-形式输入了威胁信号(主观威胁),而自己的经验又为有害结果的发生提供了“依据”。满足了“足够的不安定度”条件,因此危险感受器激活,将P-信号输出给思想动员中的行为附带强目的性。本来小赵就不想出错,这样一来,他就更不想出错,于是他设想“是否算错”这一随机事件的消极结果,消极设想触发。

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刚才的思想应答中,危险感受器只给行为附带强目的性输出了P信号,没有激活保护反应,但是小赵却实实在在出现了保护反应的输出(忐忑不安—恐惧)。这是因为消极设想的S信号又作为内部刺激作用于利害分析。此时虽然设想的消极结果在现实中没有发生,但在思想上成了“已發生”的,再加上设想的“画面感”给自己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做梦一样,无论事后看来梦的情节多么荒诞,当时的我们都把它当真了。也就是说,消极设想的S信号,其输出结果是一种较弱的T信号(TS信号),危险感受器可将TS信号传输给保护反应,只不过由TS信号引起的保护反应比T信号引起的要弱,常常只有思想反应,身体反应弱或者无。

消极设想的这种“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在危险真正来临之前,让机体提前“体验”到危险,从而提前启动保护反应,在危险真正到来时能迅速做出反应。

到此,非逻辑思想应答的基本作用链已分析完毕,示意图如下:

四、双刃剑

非逻辑思想应答的非逻辑属性(通俗地说即“不讲理”)使得它能进行快速反应,但是也让我们很难用理智去控制它。因此,非逻辑思想应答一旦出现失常就很难应对了。

例:联航173号航班空难——

这架客机着陆前放起落架时,其中一个主起落架指示灯一直闪烁,警告一个主起落架未锁定到位,但也可能只是线路接触不良造成的假警报(这种情况偶尔发生)。于是机长命令飞行工程师到客舱查看起落架指示器,指示器显示起落架已锁定,但机长还是担心落地后起落架会坍塌,于是他驾驶飞机盘旋并尝试排除故障,最终使飞机燃油耗尽,在树林中迫降,造成10人遇难。

在这起事件中,机长完全可以选择在机场着陆,因为除了指示灯,所有迹象都表明起落架已锁定,且即使起落架在降落时坍塌,也只会发生剐蹭,几乎不会给乘客造成生命危险。但是由于机长需要对乘客安全负主要责任,使得其危险感受器对一切与乘客安全有关的主观威胁都十分敏感,对“不安定度”阈值很低,从而一个闪烁灯泡的P-信号就激活了危险感受器,再通过消极设想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影响了机长的决策。

探索永无止境,虽然这个理论模型已经能够有效地解决很多问题,但它发展的步伐永不停息,今后我将继续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大胆想象,严谨论证,勇于创新,时刻关注科技的新发展,使我这一理论永远保持生命力。本文是在大量的思想实验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形成的原创作品,篇中专有名词均为个人创造,理论模型为个人研究成果,如果有对我这一理论感兴趣的同学,欢迎课下与我共同探讨;如有不同观点,也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同研究学习。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第一中学20602班)

猜你喜欢
感受器起落架设想
两种叶蝇触角、下颚须感受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轻型无人机起落架摆振问题简析
探索基于真实学习体验的生物学情境教学
飞机秘密档案
飞机秘密档案
光影流年
钩臀蚁蛉幼虫触角和颚管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
手指为什么比其他部位敏感?
波音737飞机起落架故障的分析解决
跟踪导练(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