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巧结合 融入生活

2022-06-25 19:56何伶俐
学生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何伶俐

摘要: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尤其是估算,这个容易被老师遗忘的角落,如何使估算教学真实有效?是我们一线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让孩子真正享受着学习数学的快乐,轻松地数学课堂漫游,感受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有效估算;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前言:

像往常一样,我喜欢对孩子们的单元或期末、期中的测试 ,当我分析了“2019年第二學期二年级期末试题”,却发现,在这次测试中,填空题得分率最低,其中1道估算题:“乐乐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52页,还剩49页没看,这本故事书大约有( )页。”全校总得分率仅为57.37%,各班的得分率如下:83.9%,79.6% ,50%,45.8%,37.7%......分析错误原因:大部分的学生竟然把他进行了精确计算,小部分学生根本是乱写一通,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难道从《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换成《义务教育教科书》,估算增加难度了?我甚至怀疑自己不会教书了?

一、被我们忽视的估算教学现状

1、仅凭一些数据和一次试卷分析,虽不能精确、全面地反应出这就是学生估算能力现状,但学生估算意识较差,能力不强可见一般。这种情况在平时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如在课堂上我们不时地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这道题要估算吗?”“这道题是计算还是估算……”这些声音,折射出学生长期被动学习的心态,也反映出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缺乏现实性,学生体会不到各种计算的实际价值和应用的必要性,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各种计算的自觉性。再如解题时经常会出现的:(1)我的身高是1.35厘米,体重约80克。“袖珍”的个儿,“巨人”的体重。(2)苹果每千克4元,小红买3千克,付出15元,找回30元。反思出现如此“幼稚”的错误,与其说是粗心大意,还不如说是学生数感不强,估算意识淡薄更确切。遇见需要估算时,学生往往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下手,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无法体现数学估算的功效。更是背离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的初衷;

2、现实的支付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孩子们使用现金的机会越来越少,去购物是使用的是“微信”“支付宝”,更多的家长使用“淘宝”“抖音”,所以,现实的生活远离了孩子,他们无法去体会一些数学的过程。在平时我们在教解决有关“应找怎样付钱?”的问题时,就有孩子说:“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了”。这样的大环境下培养孩子数感的难度成倍地提升。

二、如何使估算教学真实有效

(一)巧设情境,感受估算的实际价值

儿童生活中的数学现实并不宽泛,教师创设某一情境就是要带领学生进入某一数学现实,激发他们思考和应对。吴正宪老师的一节估算课,到超市买东西、曹冲称象的故事、乘车、过桥问题……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建了一座平台。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对比我们平时的教学,却是为情境而情境,丧失了情境原本的意义。而吴老师创设的情境是一系列的,是环环相扣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些情境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学生体验着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估算中体验、感受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巧妙设伏,体验需要估算的意识

学习需要学生参与其中,需要学生去接受新的知识,经常有学生做题目之前询问老师:“要估算还是计算?”表明他们没有接受估算,不接受估算的真正原因是没有产生用估算的需要,觉得平时学到的精确计算完全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习惯性的运用已经掌握的精确计算来解决这些问题,也不顾精确计算的繁杂、机械。那么,当我们搭建了适宜孩子的情境平台,如何引导孩子感受估算的优越,乐于用估算解决问题呢?实践证明,在情境创设提供数据信息时,提供不完整,不具体的数据,是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思维空间,体会产生估算需要的必经之路。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98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城关镇礼堂有3000个座位,城关镇的三所小学各有八百多名学生。如果这三所小学的学生同时来参加活动,能坐下吗?这样不确定的数据,学生无法精确计算出有多少人,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争论中学生想出了很多的方法:

生1:800多,最多是899人,我把它看作900人。那么一共大约有2700人。

生2:800多,也有可能是801人,那样的话,一共大约有2400人。

……

孩子的回答让人喝彩,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知识让孩子去探究,问题让孩子去发现,共性让学生去归纳,不断地提高了彼此的认识,整个探究过程变得通畅自如。同时,在这里学生的回答还蕴含了极限的思想,这些思考的过程远比解决这个问题更有价值。

(三)估巧结合,培养思维灵活性

随着新课程的普及,估算作为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正贯穿在计算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它的呈现方式也日趋“生活化”,很多时候需要判断是否可以用估算解决。为了避免学生在解决问题前审题的“麻烦”,一部分教师干脆直接告诉学生“窍门”──见到“大约”两个字就用估算!实际上,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忽略“窍门”,没有看见“大约”两个字,而且,很多没有“大约”一词,却可以用估算解决的题目屡屡出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P99“够吗?”;P72第7题“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等等。同时,一些题目中出现“大约”一词,却可以直接用口算解决,无需估算。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单纯根据题目中某些字眼来判断计算方法,不但会造成解题上的麻烦,更会养成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上学期有幸听到当地的一位名师来借班上一节《三位数乘二位数的乘法》复习课,他这单元的学习方法归纳为,当你能一眼看出结果时,你可以直接选择结果,如果能估出结果那么尽量去估一估,当你觉得前面这两种方法都无法解决时,你只有选择去计算。这样的方法何其灵活,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4D211B0E-8159-4DF0-BED9-BC70A5DFB6FE

猜你喜欢
教学现状小学数学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淄博市职业院校乒乓球课堂教学现状调查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