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碧丹 邱美东 陈文华
脑卒中属于突发性脑血管疾病,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当前随着医疗救治水平的提升,脑卒中致死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因为卒中会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进而影响神经功能,多数存活患者治疗后仍会遗留有诸多功能性障碍,其中吞咽功能障碍为卒中后常见遗留功能性障碍之一,约有51%~73%的脑卒中患者会发生吞咽功能障碍[1-2]。当前对吞咽功能障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通过对患者进行吞咽训练来唤醒肌肉记忆,改善吞咽功能。神经肌肉电刺激属于一种辅助疗法,可以对患者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进行刺激,促进肌肉收缩,对吞咽功能恢复有积极效果[3]。本研究选取2020年1—12月来医院治疗的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是2020年1—12月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4例,分组采取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时保持两组的样本数量一致,均是47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54~71岁,平均年龄(65.4±4.6)岁,病程10~66 d,平均病程(32.4±5.7)d;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64.8±4.2)岁,病程12~70 d,平均病程(34.3±6.4)d。通过对比基础性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并且医院伦理部门批准通过了此次研究。
(1)患者确诊为脑卒中并经治疗脱离危险[4]。(2)患者经诊断确诊为吞咽障碍。(3)患者同意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5]。(2)患者神志不清无法配合研究者。(3)研究中途退出者。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舌肌刺激及训练,使用棉签沾冷水对患者舌根处进行刺激,促进吞咽,让患者在口腔内大范围活动舌头,锻炼舌肌,无法自如活动者使用纱布包裹协助舌头运动,做吐舌、卷舌训练;脸肌训练,让患者做皱眉、微笑等面部活动,做鼓腮帮、吐气等动作,锻炼脸部肌肉;进食训练,进食姿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取半卧位或坐位,食物由半流质至固体食物逐渐过渡,食物量由少至多,进食时家属全程关注,避免发生呛咳、哽噎[6-7]。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仪器选择德国菲兹曼VOCASTIM-MASTER吞咽言语诊治仪,由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模式设定为低频电刺激,依次进行脉冲直流电和指数电流治疗,电极置于舌骨、环状软骨位置,治疗30 min,1次/d。
两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28 d。
(1)洼田饮水试验: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进行测试,准备30 mL温水让患者饮用,按饮用及呛咳发生情况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分级评分,Ⅰ级计1分,能够1次顺利咽下;Ⅱ级计2分,可分2次以上咽下,不发生呛咳;Ⅲ级计3分,可1次咽下,但会发生呛咳;Ⅳ级计4分,需2次以上咽下,发生呛咳;Ⅴ级计5分,难以全部咽下,频繁呛咳[8]。(2)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使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评分。(3)治疗有效率:治疗完成后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洼田饮水试验评级Ⅰ级,且患者可正常吞咽;有效,洼田饮水试验评级Ⅱ级,吞咽功能有改善;无效,洼田饮水试验评级Ⅲ级及以上,并且吞咽功能没有发生变化[9]。(4)于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使用的评估工具是SF-36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在该维度上体现出的生活质量越好。(5)本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误吸、呛咳、吸入性肺炎,计算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两组的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分析。
分析数据时使用的软件是SPSS 25.0,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评分均降低,同时观察组在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同组治疗2周比较,2)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观察组(n=47) 4.23±0.62 2.86±0.461) 1.51±0.421)2)对照组(n=47) 4.17±0.65 3.51±0.521) 2.25±0.491)2)t值 0.458 6.419 7.861 P值 >0.05 <0.05 <0.05
于治疗前评估吞咽功能,发现两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的2周、4周再次进行评估和比较,发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的改善,同时观察组在治疗2周、治疗4周时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SA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SSA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同组治疗2周比较,2)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2周 治疗4周观察组(n=47) 40.26±6.32 28.64±4.361) 23.51±3.551)2)对照组(n=47) 39.72±5.64 32.17±4.551) 28.65±4.361)2)t值 0.437 3.84 6.267 P值 >0.05 <0.05 <0.05
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结果提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并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于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提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组间比较(分,)
表4 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组间比较(分,)
组别 生理职能 情感职能 心理职能 社会角色观察组(n=47) 80.52±2.46 82.59±2.66 85.58±2.34 86.95±2.33对照组(n=47) 71.15±2.43 70.14±2.31 72.48±2.07 73.05±2.24 t值 18.774 24.484 29.051 29.79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例(%)]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升高,老年人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受累,容易并发多种疾病。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处于疾病恢复期的患者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吞咽功能障碍为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卒中会造成脑组织供血减少,进而引起组织缺血性坏死,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吞咽中枢、运动感觉通路因此会受到影响,出现假性球麻痹或真性球麻痹,主要临床表现有饮水呛咳、咽下乏力、舌部运动受限、发音受限等,会影响到患者进食饮水,给正常营养摄入、电解质补充等造成阻碍,导致出现营养不良、脱水、体质量减轻等后续症状,在饮食中因吞咽障碍出现的误吸、呛咳等情况还容易进一步引起吸入性肺炎,危及患者生命,同时卒中发生后患者多会有较重的负面情绪,而卒中后吞咽障碍会进一步加重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延误身体恢复进程,影响生活质量[10-11]。
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多为神经功能损伤所致,因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较强的重塑性,在神经组织未彻底损伤前通过吞咽训练、饮食训练、电刺激等方式为吞咽中枢及吞咽肌肉群提供刺激,可以促进神经重塑及神经元再生,唤醒肌肉记忆,对恢复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吞咽功能障碍具有积极意义[12-13]。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供相应的低频电流刺激,通过输入脉冲电流及指数电流控制吞咽肌肉群周围神经,使肌肉群有规律收缩,能够改善肌肉群周围微循环,抑制肌肉萎缩,同时电刺激会对舌神经、咽神经、喉返神经等部位进行反复刺激,可以提高运动神经、迷走神经、传入感觉神经等的兴奋度,促进神经元再生及中枢神经重塑[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明显改善吞咽障碍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轻因吞咽神经损伤导致的饮水呛咳等情况。研究结果中,治疗前,观察组SS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后两组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通过给患者受损神经、肌肉提供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系统重建、神经元再生,尽早恢复肌肉记忆,显著提高患者唇、舌、咽等部位的控制水平,缓解吞咽障碍情况[15-16]。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常规吞咽训练治疗基础上联用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临床效果更好,更有利于重塑吞咽神经,恢复吞咽肌肉群,刺激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在采取相应方法进行治疗后其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让患者的心情舒畅,这对于提高后期治疗的配合度和治疗效果均有积极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这主要是因为经观察组的治疗方法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故降低了患者发生误吸、呛咳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临床上对其采用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治疗仪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总体疗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让患者受益,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