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泮
一
在德育工作中,冷冉先生特别强调要教育学生自省。关于这一点,他阐述得十分明确。他说:“人在其社会实践中,对别人行为的是非善恶是很容易辨别的,通过这种辨别进行自我的道德修养,是一种操行方法。另外,通过对自己所犯的错失做‘内自论,也就是内心的自我批评,又是一种操行方法。打开《论语》,可以找出许许多多孔子教诲他的弟子去进行自我修省的例子。”
这是事实,孔子倡导自省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是说,见到贤人,就想到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其实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大都主张自省。
老子说:“修之身,其德乃真。”意思是说,以“道”修身,就不会被世俗所污染,德便真。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说,君子要广泛学习圣贤的教诲,而且每日要多次反省自己,这样就能成为一个智慧明达而行为没有过失的人。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他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
国外的教育家、思想家也有同样的主张。
美国学者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在她所著的《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一书中曾说:“内省会让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并认识到它们对我们今后选择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管理社会生活中的自己。”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提出了同样的主张:“管教的目的在于不管,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要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自律、善于自省、懂得自我教育的人。”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主张要教育学生学会自省,而这也是冷冉先生在德育工作中特别强调的一点。
二
凡是真正有道德的人,都是有自省习惯的人;反之,凡是有自省习惯的人,他的道德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这不仅是事实,而且也是有道理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众所周知,道德与法律都具有调节人际关系和维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但二者是有很大区别的——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没有强制性。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只能靠言论与传统的影响和教育。如果一个人没有自省的习惯,仅靠外界的影响和教育,不大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
在德育中强调自省是对的,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论证。
从评价理论角度说,自省就是一种自我评价。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评价都具有评定、导向、激励的作用,其中评价内容的作用最大。评价什么,人们就会在什么事情上下功夫。自省——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评价,就会自觉地克服不道德的行为,坚持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从系统科学角度说,自省就是一种自我反馈和矫正的过程。系统科学认为,任何一个事物,反馈和矫正得越及时,这个事物发展得就越快。经常及时地自省——经常及时地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反馈和矫正,道德水平提高的速度就会更快。
從心理学角度说,自省是一种自我意识的心理活动。
自我意识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个体认识自身特点和本质的心理活动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个体认识自己的过程。
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程度与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
自我意识包括三个要素:
一是自我认知,指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有什么——有什么样的生理自我,有什么样的社会自我,有什么样的心理自我等。
二是自我评价,指自己对自己进行的评价,即对自己的生理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好还是不好,高还是低等。
三是自我控制,指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
自省,实际上是一个人对自己的道德经历自我意识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自我认知——在自己身上有什么样的道德表现;他要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自我评价——自己的道德表现处于什么水平;他要对自己的道德进行自我控制——克服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坚持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人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省习惯呢?我想,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但有些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
写日记。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魏书生先生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他把写日记称为“道德长跑”。写日记实际是一个道德自省的过程。魏书生的学生,不仅在初中三年里坚持写日记,有很多学生到大学、到工作时仍坚持写。坚持这样做,不但能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能让他们逐渐养成自省的习惯。而对学生来说,写日记还能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水平。
道德储蓄。这是近些年不少中小学采取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每做一件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事,就把它写在专用的本子上。要记录好的道德行为,首先就要自省——想一想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想不出现坏事,就要不断地教他们做好事。”“做完一件好事之后,再去做第二件、第三件……”道德储蓄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多做好事,少做错事。坚持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养成自省的习惯。
世界上没有完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并不一定就要批评,更没有必要通过“斗争哲学”去解决,尤其对中小学生。我深信,只要教育学生养成自省的习惯,他们都会成为好人,成为有良好道德的人。
自省习惯,不是人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自发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学校里,只有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学生才能逐渐形成自省的习惯。教师要做的,概括地说就是三件事:
明理——让学生知道“自省”的意义。明理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进行,也可以通过国旗下讲话进行,但不能通过空洞的说教进行,最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故事,让学生理解自省的必要性和好处。
导行——给学生创设自省的机会,并引导学生去自省。心理学认为,任何习惯都是实践的产物,离开个体的实践,什么习惯都不会有,自省习惯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自省。
评价——对学生的自省行为进行评价。实践表明,评价内容对人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最强的,评价什么,人们就会在什么地方多下功夫。所以,要想教育学生养成自省习惯,就必须对他们的自省行为进行评价:你自省了吗?你做得怎么样?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上述的每一个做法要取得实效,必须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如果指望做一两次就让学生养成自省的习惯,那是空想。
培养学生养成自省习惯的做法,肯定不止本文提到的这几种,我也没有穷尽这些做法的能力,只能期望广大读者在教育实践中通过研究去拓展、创新了。6D51D6B1-1CC8-4EDF-8FF5-77D0036BA5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