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柱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教育初心是什么?我可能一下子答不上来。做老师已28年,从“初出茅庐”到“站稳讲台”再到“长成名师”,说实在的,教育初心并不是“一锤定音”、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学识、教艺、阅历等因素的变化,有一个日渐清晰、持续发展、逐步成型的过程。这次,我刚好借《教师博览》专题征稿的契机,做些梳理,与读者分享。
教育初心1.0版:
让学生有“好成绩”
说实在的,我初为人师时,教育初心并不清晰。像很多农家子弟一样,当时报考、就读师范,就是奔着“农村户变城镇户”“工作包分配”的“红利”去的,对“教书育人”这件事尚未深度了解,更别说热切向往。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踏上了工作岗位,来到一所农村完小任教。那时,课程培训、校本研训还远沒有现在这么普及与优质,应试教育的氛围还比较浓郁,各级部门评价教师的工作成效时,也习以为常地重点关注“其所带班级学科成绩的位次”。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老师们大多通过“多做”“多练”“多讲”等方式,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成绩)。而我的教育初心,也自然与这种价值取向“合流”了。
教育初心2.0版:
让学生有“高素养”
此后,我曾调到另外两所学校任教。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的班级考试分数总体“抢眼”,但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甚至濒临“厌学”;有的班级测试成绩虽然并不优秀,但每次公开课孩子们总是互动踊跃、妙语连珠,其活跃的思维、宽广的视野、向上的状态让人印象深刻;有的班级教学质量看似普通,但学生们动手实践的热情高涨,把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也不俗……由此,我陷入沉思:分数的“高”与“低”,是否直接等同于学习品质的“优”与“劣”?
那几年,我先后担任了学校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随着岗位历练的日渐深入,我越来越觉得:学科素养的提升,比考试分数的提高更重要。于是,我不再迷信“教师讲授”的作用,转而坚信“学生体验”的力量。课堂上,我试着“无为而教”,在努力提供结构化、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尝试、实践、操作、说理、质疑、争辩等主体活动充盈其中,发展孩子的探究实证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学思维品质,同步培育其亲近数学、热爱数学的美好情感,让素养的生长“看得见”。作为教师,我只是在学生“瓶颈处”有所发力,为学生打通数学学习的“任督二脉”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没有问题,既能顺利应对考试,又促进了“学科气质”的积蓄。
在“发展学科素养”这一教育初心的支撑下,我业务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先后荣获绍兴市、浙江省、华东六省一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我“自然、自主、自得”的生本教学风格,逐步在省内外小数界产生了一些影响。工作的第十六年,经过公开竞聘,我走上了区级教研员的岗位,继续将“优化课堂过程、发展学科素养”作为教研引领的着力点,获得了理想效果。33周岁前夕,我有幸被评为“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成为这一届最年轻的获评者。
教育初心3.0版:
培养“完整儿童”
在教研室工作期间,我曾任分管小学段的副主任,对各学科的教学研究都有接触。回到学校做校长后,我很自然地“跳”出了具体学科,从相对宏观的视角来看待教育问题。我经常在想,知识教学由不同的老师分学科进行,但接纳知识的“主人公”却是同一个学生。一个长期处在“分学科教学”场景中的学生,以“课间10分钟”为界限,“匆匆地”穿梭于各门课程之间“忙并成长着”,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我希望,他们不会成为“被分裂”的主体。我始终在思考,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有没有一些共通的、稳定的、持久的“营养”贯穿始终,帮助学生逐渐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健全且始终具有能动发展力的生命体?
2021年暑期,我赴北京参加“校长培养班”,有幸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先生有过交流。在成先生的新作《做中国立德树人好教师》里,有一句话很触动我,“培养和发展完整儿童”。短短九个字,让我对前面所思考的问题有了答案。什么是“完整儿童”?成先生说,“完整儿童”应该是三种特质永远存活的儿童。所谓“三种特质”,是指“自然性”(顺应身心发展规律的生长)、“天性”(独特而个性化的认知方式)、“创造性”(与想象力密切有关)。什么叫“三种特质永远存活”?就是说,儿童的“自然性”“天性”“创造性”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帮助儿童保持这些特质。如果教着教着,这些特质都消失了,就是学校及老师的失职。
由此我想到,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自然性”“天性”“创造性”可以看作共通的、稳定的、持久的“营养”贯穿始终。顺应发展规律而教,尊重独特个性而教,呵护想象创意而教,支持、引领、保障“三种特质永远存活”,致力于“培养和发展完整儿童”,这理应成为新时代小学教师的教育初心。试想,如果提高考试成绩、发展学科素养,是以“消亡三种特质”为前提、以“牺牲完整儿童”为代价,那是一种本末倒置,最终必然得不偿失。
以上便是我的教育初心“三部曲”。我最深切的体会是,一名教师探寻教育初心的过程,也是他读懂学生、感悟教学、构建教师职业意义的过程,因而也是专业成长、学术精进的过程。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上德实验小学)
(插图:谭小青)12594973-637A-4385-89E4-A805B4CFF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