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演唱默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合唱技巧的指导,注重合唱知识的传授,突出个性化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17-0082-03
引 言
合唱是一种广泛且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融合了多种声乐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音乐知识。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在鼓励学生参与合唱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感与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授学生合唱技巧,从而达到理想的音乐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认知不足,缺乏合唱必备的基本素养
合唱教学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节奏、音准、技巧等基本素养,但大部分初中生不具备这些基本的音乐素养,主要原因在于初中生升学压力较大,比较重视学业成绩,多数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重视程度较低,没有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音乐知识缺乏关注,更缺乏对合唱的认识,无法理解合唱内容的形式及含义。学生音乐素养较低,教师合唱教学开展难度较大,已经成为阻碍合唱教学有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合唱的教学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初中的各个版本音乐教材里有许多的合唱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观意识与教材内容决定了合唱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向,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安排。而学生与教师对音乐作品的喜好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学生对选取的教学内容兴趣不高,缺乏对演唱作品的深入體会,加上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枯燥,
使其在合唱学习过程中难以产生兴趣,无法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三)忽视合唱技巧的教授,合唱效果不尽如人意
以班级为单位的普及型合唱教学对全体参与学生的演唱技巧要求比较均衡,所以一些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往往只教学生演唱一个声部,然后让学生进行齐唱。殊不知,合唱并非齐唱,齐唱是多人单声部的演唱,而合唱是多人多声部的演唱[2]。教师忽视合唱技巧的教授,是合唱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白声”演唱方式也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方式对嗓音的伤害性较大,同时也不利于合唱教学舒缓情绪作用的发挥。在合唱教学中,吐字不清、发音错误也会直接导致合唱中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合唱效果。
二、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多维引导,激发合唱主体的参与热情
在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合唱教学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熏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转变观念,调动其参与合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扎实基础教学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加强学生对节奏感的训练,提升学生听辨能力、个人演唱能力。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才能更有信心参与合唱,这是合唱教学的前提条件[3]。
2.注重熏陶感染
合唱也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觉训练,让学生欣赏合唱作品。在合唱过程中,无论队形、音准,还是配合等,任何的小瑕疵都会影响整个合唱的视听水平。因此,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最新的合唱表演的视频,从听觉与视觉上给予学生强烈的冲击,让学生从服装、队形、神态、歌唱技巧等多个方面去对比、学习、借鉴,感受合唱的独特魅力。当然,教师展示当地演出的合唱比赛等视频,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设计实践活动
为了切实提升合唱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音乐课上设计实践活动,这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合唱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或节日期间,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合唱比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识谱能力、演唱能力,激发对合唱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师只有重视合唱教学,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进行合唱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领会合唱作品的内在美
合唱是一种艺术,这不仅体现在合唱的演唱技巧上,准确生动地传达作品的情感也是重要的因素。歌曲因内容的不同,处理与表现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分析歌曲的时代背景,掌握歌曲风格特点,再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确定演唱的基调、基本的情绪、演唱的意境、速度的变化等,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涵。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合唱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每首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方式,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媒体与合唱教学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形式,给予学生较强的感官冲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合唱的乐趣,激发合唱兴趣。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武汉抗击新冠疫情”主题的宣传片,宣传片的背景音乐就用《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视频中一个个抗疫的感人小故事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多媒体视频,学生可以体会到合唱的气势,从而积极参与到合唱中。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尽可能让学生接触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地域的合唱作品,使学生积累足够的相关表象,为想象力的发挥准备更多的音乐作品和素材。当然,教师还需要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音乐表象进行诠释和表现,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理解把握作品内涵。经过这样的二度创作,在合唱中,学生更能表现作品的形式美与内在美。
(三)注重创新,科学指导合唱的技巧
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是目前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初中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合唱发声方法及训练方法,虽然在努力练习,但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教授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
1.科学训练,突破重点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歌唱的正确姿势,以及怎样吸气、呼气,帮助学生掌握发声的准确方式,使学生通过有效的练习学会控制气息,掌握在歌唱过程中换气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采取“打嘟练习”及“连音练习”来指导学生练习气息,帮助学生在合唱中科学调整自己的气息,助力完美合唱效果的呈现。另外,在练习中,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吸气一定要深吸到腰腹,千万不能持续猛烈吸气到捂胸的感觉。通过这样的训练模式,学生能在合唱过程中以饱满的气息、洪亮的声音进行歌唱,以此达到理想的合唱效果。在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后,教师还要注意加强合唱共鸣。歌唱中的共鸣对歌唱起着极大的作用,它不仅对歌唱者嗓音的大小、音色的变化及音质的好坏有巨大的影响,还能够让歌唱者在歌唱中形成声音质量的变化。如果在歌唱中缺少共鸣,歌曲就会显得缺少色彩、单薄无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组织学生进行良好的共鸣训练,从而有效地增强合唱效果。首先要有正确的呼吸方法和通畅有力的气息支持,这是共鸣的基础。其次要想获得“头声”,还要时常进行哼唱练习。这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调节和控制气息,使其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找到声音的位置,感受到声音的共鸣感,获得整体共鸣。
此外,在发声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发声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高音练习中,要让学生掌握真假声音的转换方式,从而确保学生的嗓音不会受到伤害。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练习与合唱较长歌曲时,将歌曲进行分段指导,让学生通过逐段内容的练习来掌握歌曲的节奏及声部的變化。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例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时,由于学生容易掌握旋律,但气息难以控制,教师可以将此作为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感受吸气到腰腹时的感觉,启发他们找搬重物时腰腹的对抗力,进而掌握呼吸要领。这样形象性的教学不仅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循序渐进,教学方式多样化
首先,利用齐唱的方式开展合唱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需要先选择一些歌词、节奏等都比较简单的合唱歌曲,并用齐唱的方式带领学生练习各个声部;待学生学会后,再让两个声部进行配合,并注意保持声音的一致性。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练习《欢乐颂》《森林水车》等相对简单的合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如果歌曲选得太难,学生就无法完成声部的配合,从而降低合唱学习的兴趣。其次,利用轮唱的方式开展合唱教学。轮唱和齐唱不同,轮唱是将许多人分成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从而形成一种此起彼落的效果。在轮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不仅要演唱好自己的声部,还要认真聆听其他声部,从而形成声部的配合。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练习《丢丢铜仔》这首简单生动的歌曲。刚开始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齐唱这首歌,熟练掌握歌词、曲调及节奏。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唱第一声部,自己唱第二声部,让学生注意第二声部的进入方式和进入时间。两个声部练唱好后,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两组,让两组学生进行轮唱练习,待两个声部稳定后,再让两组学生进行声部交换。在练习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第二声部进入时的拍子与速度,以保证声部之间的平衡与稳定。轮唱这种演唱形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唱和合唱的能力。
3.小组合作,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合唱具有音域较宽、音色丰富的特点,需要各个声部进行完美配合才能呈现出美妙的歌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不但要唱好自己的声部,而且要与其他声部进行配合,把握好个人与团体之间的契合度。音乐课堂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应根据声部的划分,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同声部的练习,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加强学生对合唱技巧的掌握。
(四)关注教师自身素养,提升合唱的指导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对初中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并没有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系统的培训,导致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给予音乐课程高度重视,制订严格的音乐教师招聘标准,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及专业水平,从而改善音乐合唱教学现状,将正确的合唱技巧、训练方法教授给学生,真正实现理想的合唱教学效果。
结 语
合唱是音乐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表达方式的内容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初中音乐教学融合了很多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及方式,所以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引领,利用现代化技术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是音乐教学改革的内在表现。音乐教师应着力于音乐教学的创新,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开展合唱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唱技能,尽最大努力提升初中音乐合唱水平,使学生受到熏陶、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汪军.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J].戏剧之家,2020(13):192.
吴奕民.如何提高初中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乐,2019,39(19):191,196.
夏永丽.开展合唱教学,散发音乐魅力:论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J].北方音乐,2019,39(07):159-160.
作者简介:李家群(1976.2-),女,福建屏南人,
任教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屏城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