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

2022-06-23 00:45苏静
关键词:特色课程

苏静

摘要:开发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意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乡土文化,适时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感受祖辈的乡土情结,增强对农村文化的认同感。在明确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在价值的基础上,明晰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搜集与整理、筛选与匹配、转化与拓展。

关键词:农业田园;特色课程;“盘城葡萄粒”课程主题

一、开发背景

新时代的“乡村田园”已不是“逝去的故乡”的代名词,它是当下谋求国家富强的重要阵地,需要“接班人”,需要新时代建设者。以新型农业、田园综合体建设、新田园建设等多样化资源开发为指向的农业田园特色课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其开发目标指向立德树人,旨在培养拥有建设家国的视野和情怀、迎接未来生活需要的生活技能的新时代公民。

农业田园特色课程注重在生成性的课程环境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提升学生生存和生活的水平,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也契合了“学校知识”从应试竞争的工具价值转型为人格建构的文化价值的理念。学校着力开发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意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乡土文化,适时参与农业生产的过程,感受祖辈的乡土情结,增强对农村文化的认同感。

二、内在价值

我校所属的盘城街道是农业主导型镇街,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方向,以建设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重点打造盘城葡萄庄园等特色品牌,通过辐射建设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逐步形成了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新格局。通过具身考察,我们捕捉到了诸多鲜活的一手资源。学校将这些资源做顶层梳理,用心挖掘其蕴含的农业田园课程教育元素,初步建成了基于当地一手资源的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体系。初步盘点出的农业田园特色课程主题有“盘城葡萄粒”“走近菌宝——蘑菇”“走近无公害蔬果”“农业气象小院士”“生态家乡”,涉及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科学普及、技术展示、生态旅游和农业文化。

不同的课程主题,蕴含不同的教育元素。“盘城葡萄粒”课程主题,围绕葡萄的产销,聚焦现代种植业知识的传递、科学种植技术的传授、现代新消费理念和渠道的传输以及农村生态旅游观念的传播。“走近菌宝——蘑菇”课程主题中的菌类栽培方法,属于学生感兴趣的生物科学知识,能指引他们将蘑菇的菌丝繁殖与农科院的彩色蘑菇品種做对比研究。“走近无公害蔬果”课程主题中,蔬果栽培方式、病虫害知识、农药使用方法都包含科技的内容;参与撒种、育苗、收割……学生既有劳动体验,又能学会农业劳动手艺。“农业气象小院士”课程主题,蕴含二十四节气知识,彰显植物、动物、天气等的变化规律,聚焦天气数据采集知识以及当地的自然日历编制等,需要师生用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待。“生态家乡”课程主题,让学生了解家乡生态基地、生态工程等,在深层探究中养成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生态的情感和意识。

三、基本思路

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指对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资源进行加工,使其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课程资源开发要有清晰的分析框架和思路,以便划分课程资源类型,确定课程资源开发的方式和渠道。以乡土文化为底蕴的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开发,强调搜集与整理、筛选与匹配、转化与拓展,观照传递和保存优质的乡土文化。

(一)搜集与整理

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搜集与整理这类资源,离不开参观、采访等途径。

首先,要通过参观调查搜集显性、隐性资源。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考察常和师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在开展课程资源采风时,除了关注显性的课程资源,教师还会引导学生关注隐性的课程资源,譬如职业素养、社会责任、科学性、艺术性等方面的资源。参观调查前,师生会设计好课程资源调查表。课程资源调查表的设计,会依据参观线路,对课程资源的来源分类,关注给师生带来的体会。针对不同学段,搜集资源的主题可以各有侧重,以适应学生的知识架构需要。

其次,要通过采访捕捉“活”的人力资源。每一个劳动者身上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他们的创业史、劳动态度、劳动精神都是最生动的田园课程资源。学校开发资源时不能只见物而不见人,要高度重视这类资源的价值,尤其要注意以访谈的形式把目光投向家长。当家长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诉说相关的劳动经历时,很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共鸣。

再次,在资讯发达的今天,要借助图书、杂志、报纸、电视、App等各种媒介,搜集有关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对于这些媒体资源,教师除了指导学生依据教学需求搜集外,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利用,鼓励学生关注农业发展,激发学生投身家乡建设的志向。此外,这些丰富而生动的媒体资源,还可以被适当处理,作为教学情境设计的资料和课堂讨论的素材,也可以用于单独设计系列活动或课程指导等。

(二)筛选与匹配

课程资源的开发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应“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面对搜集来的各类资源,农业田园特色课程首先要筛选出“自然属性显著”的资源,为学生具身体验所用。如针对种植类、养护类、采摘类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在田园自然中体验种植的过程,感悟生命的成长历程。这样的体验,是对自然种植中蕴含的规律、智慧、美德的深刻体验,更是对学生情操的陶冶、智慧的培植。

其次,要筛选具有科学理性化特征的学习资源。如对现代化基地资源和农科专家人力资源的利用,渗透科学观察、控制、实验等各种要素,组织学生接受分类、概括、提炼等思维训练,让学生在田园活动的参与中掌握科学规律。

再次,筛选文化类资源。从刀耕火耨到现代化栽培,一部农业发展史蕴含了人类丰厚的智慧。有意识地筛选与农业田园发展相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文学知识等,选取能够展现中西文明差异的资源,创设文化比较的情境,可让学生体悟和感受中华科技文化的源远流长,将热爱劳动、敬畏生命的精神根植在他们内心深处。

(三)转化与拓展

筛选与匹配出的资源,该如何使用?有学者从“结构—功能”的视角指出,课程资源对于学校课程活动具有储备和保障两大功能,前者包括储备知识、储备物资、储备文化、储备精神和储备经验等,后者包括制度保障、組织保障、人力保障和思想观念保障等。这拓宽了我们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的使用思路——转化与拓展。

通过转化与拓展,农业田园特色课程不仅是特色校本课程,还能成为储备和保障知识、物资、文化、精神、经验、制度、组织、人力、思想观念等的优质平台。转化与拓展资源,我们的尝试有三:

一是使之成为学科课程的特色课件素材。筛选与匹配的资源,从存在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物态型素材和观念型素材。前者包括考察过程中搜集的基地、技术员、种植户等照片、视频信息,后者包括知识、感受、经验、问题、交流等文字信息。学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便利性的特点,将这些资源做成多媒体课件、在线课堂课件等,供学科教师创设情境使用。

二是使之变身“近亲”类活动的亮点内容。如,德育活动中的“踏青植树”、生命教育中的“植物的一生”、劳动教育中的“春耕秋收节”、环保教育中的“美丽乡村建设”、科技教育中的“无土栽培”等,让学校常规活动因有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的加入而变得更加生动,同时节约了教师开发活动的时间和精力。

三是使之成为主题创意活动。如问题导向的“土豆的创新种植”主题创意活动、职业体验性质的“小城农匠”主题创意活动、具有实验性质的“滴灌瓶的设计”主题创意活动。

四、具体案例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周边有不少农业科技资源,尤其是盘城葡萄,不少学生家里就是葡萄种植户。盘城区域大规模种植葡萄,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达8000亩,成为目前南京较有代表性的葡萄集中种植区域,是江北新区冲击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队”的“种子选手”。2011年以来,该地区已成功举办了10届葡萄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年收入上亿元。

立足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以“盘城葡萄粒”为课程主题,开发农业田园系列资源。

(一)搜集与整理葡萄资源

通过走访盘城葡萄园种植户、当地水果经销商、街道农业技术指导部门,在线查询门户网站,实地考察种植区,参加每年的葡萄节,师生将葡萄产业资源分成物型、观念型和人力三类。物型资源主要包括照片、视频、获赠的实物等,观念型资源主要指体会、感想、交流笔录、观察笔记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种植户、技术人员、街道社区负责人、家长、专家等。

物型资源层面,师生以拍照和视频的形式存储各种葡萄的长势、种类、形态等,获赠实物若干;以拍照的形式留存与葡萄种植相关的材料,如温室大棚的结构和材料,葡萄种植和管理的过程,剪枝、立体套种等;以视频的形式保存现场售卖情况;等等。

观念型资源层面,师生品尝各种葡萄果实,辨别其种类,之后写感受;在种植大棚中聆听学习种植技术,对葡萄种植技术做进一步的了解、记录;在售卖区了解葡萄的多种销售方式及其不滞销的传奇故事,写下自己的收获;等等。

人力资源层面,师生采访秦家葡萄合作社经营者秦叔叔,了解其种植、管理经验等。

在考察搜集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学校明确了四个开发向度:“葡萄与自然”“葡萄与生活”“葡萄与科技”“葡萄与艺术”。“葡萄与自然”向度,意在引导学生树立问题意识,使学生对葡萄的生长、葡萄的品种特征等自然现象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能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葡萄与生活”向度,意在引导学生探究葡萄经济和葡萄美食,了解葡萄种植、以葡萄产业为依托的农家乐旅游经济、葡萄副产品制作与销售等改善当地农民生活的途径。“葡萄与科技”向度,意在引导学生了解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葡萄与艺术”向度,意在引导学生欣赏与葡萄相关的文学作品、农业艺术品等,激发其艺术创作的灵感。

(二)筛选与匹配葡萄资源

围绕四个开发向度,我们筛选与匹配各类葡萄资源时,立足学情和资源特点,以“大单元”“小话题”的形式,指引学生筛选葡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社会属性层面的内容。

围绕“葡萄与自然”向度,设置“甜葡萄”大单元,分设“多味葡萄”“葡萄的一生”2个小话题,指引学生通过观察、品尝、采访等方式,筛选与匹配不同的葡萄品种,并结合自己的观察、种植经验,获得葡萄生长的知识。

围绕“葡萄与生活”向度,设置“美葡萄”大单元,分设“葡萄美食”“盘城葡萄节”“葡萄经济”3个小话题,指引学生结合动手经验筛选与匹配做水果拼盘、酿制葡萄酒的资源,同时结合葡萄节做小导游的感受,筛选和匹配新型旅游样态农家乐的资源,并以查询、采访、计算等方式筛选与匹配葡萄给地方经济带来影响的资源。

围绕“葡萄与科技”向度,设置“叹葡萄”大单元,分设“生物科技”“现代栽培”2个小话题,指引学生通过考察、实验、阅读、收看收听报道等方式,筛选与匹配葡萄种植科技新变化方面的资源,通过参与家庭或基地劳动,筛选与匹配展现传统种植和现代种植不同点的资源。

围绕“葡萄与艺术”向度,设置“赞葡萄”大单元,分设“乡土葡萄文学”“乡土葡萄特产”“乡土葡萄剪纸”3个小话题,指引学生通过阅读、表演、写作等方式,筛选与匹配再现葡萄文化的资源,书写情感,动手创意剪纸,展示乡土手艺。

(三)转化与拓展葡萄资源

在筛选与匹配葡萄资源的基础上,学校从打造学科特色情境、整合打造特色专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层面,转化与拓展葡萄资源。

打造学科特色情境,主要是将农业田园特色资源用于不同学科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科教学在凸显课程特色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例如,美术课中,涉及水果主题的创作时,教师会调用葡萄主题的图片、视频、实物,创造性授课;语文课中,涉及观察植物的习作教学时,教师会设计本主题的自然观察笔记系列学习活动,让学生调动多感官,尝一尝、摸一摸、问一问、画一画,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观察与表达;科学课中,教师会以葡萄的生长为例,启发学生研究植物的生长特点和规律;数学课中,教师会创设葡萄买卖盈利、地块大小开发等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整合打造特色专题,主要是将“盘城葡萄粒”农业田园特色课程资源与不同教育领域的内容整合起来,打造多个特色专题,带领学生开启不同的生命之旅。例如,与生命教育整合,利用校内葡萄长廊种植葡萄,让学生随时随地观察葡萄的成长,获得生命教育的体验;与劳动教育整合,师生共同挖地、扦插、搭架子、施肥、除虫、采摘、售卖……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葡萄收获节”,再现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体验;与科技教育整合,组织学生参与葡萄品种改良实验,去生态公司实地调研科学保存葡萄的方法,感受农业科技的神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响应《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将“盘城葡萄粒”课程资源转化与拓展为对学生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能力的培养。立足现有资源和学情,学校设计了“家乡葡萄品尝会”“把我做的葡萄美食带给社区老人”“一起欣赏葡萄视频”“向你介绍我的葡萄种植经验”等活动,多向度转化与拓展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家乡葡萄品尝会”活动为例,学校会在每年葡萄刚上市的5月份,让学生带来当地葡萄园的葡萄,与同伴分享,共同品尝,边品边聊。随后围绕葡萄,梳理提炼大家感兴趣的话题,一起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任务,一起参与探究,让有限的葡萄资源功能不断延展。

参考文献:

[1] 黄小莲,周丽.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乱象批判与治理[J].课程·教材·教法,2021(9).

[2]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

[3] 吴刚平.课程资源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特色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大土木类人才培养探索
绳上舞蹈悄然绽放的武陵奇葩
小学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探讨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民族整合音乐课程的研究
工业设计专业(玩具方向)特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探索乡土资源特色课程,促进师幼共同成长
建设特色课程 展现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