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X”劳动教育课程的校本建构

2022-06-23 00:45周恒
关键词: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立德树人

摘要:“4+4+X”劳动教育课程,围绕“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四个领域,主要开设模块课程、社团课程、融合课程和项目课程,灵活融入其他课程元素,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和提升。意在通过不同劳动教育课程及课程评价要素的融通,引领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促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劳动教育;立德树人;校本课程

一、“4+4+X”劳动教育课程的提出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整合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作出进一步的指示,成为国家层面劳动教育统筹规划和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在此背景下,笔者就劳动教育的现状,面向安徽省合肥市两百余所小学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25%的学校在日常活动中落实劳动教育,814%的学校没有校内劳动实训基地,863%的学校没有劳动教育课程专职教师,502%的学校没有统一的劳动教育指导用书。可见,随着劳动教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的过程,已经成为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創作的《手脑相长歌》,着力倡导手脑并用、知行合一。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认识到劳动是一种创造,对参加课外小组的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他们关于劳动的叙述还能够影响所有学生。这种影响,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掌握某种劳动方法,而且能够使学生养成勤恳努力和认真的态度。”这些描述都在向我们揭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观念和态度,要破解“动嘴大于动手”的讲授模式,强化实训实操,为学生规划设计真实、综合的劳动任务,引领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让他们在劳动中发现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力求让学生在已有劳动认知的基础上参与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和内化劳动精神,提升劳动品质。

我校依托“合肥市教育名师劳动教育周恒工作室挂牌校”资源优势,以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研究”为抓手,以“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为基本理念,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4+4+X”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4+4+X”劳动教育课程,以一至六年级劳动教育实践校本教材为载体,围绕“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四个领域,主要开设“模块课程”“社团课程”“融合课程”“项目课程”四项课程,灵活融入其他课程元素,助力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二、“4+4+X”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

(一)模块课程:以“认知+实践+内化”的形式

模块课程独立开设,依年段聚焦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设置“温馨家庭”“蓬勃校园”“踊跃生产”“热心公益”等多个模块主题;根据不同的模块主题,设计不同的模块活动。模块课程以“认知+实践+内化”的形式,每周一节集中实施,也会结合校情、学情,灵活利用晨读前、午休前、放学后的时间段实施。

总体来看,“温馨家庭”模块课程,主要呼应家庭劳动领域的内容,包括打扫家庭卫生、学会家庭整理收纳等;“蓬勃校园”模块课程,主要呼应校园劳动领域的内容,包括班务整顿、校园环保维护等;“踊跃生产”模块课程,主要呼应生产劳动领域的内容,包括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热心公益”模块课程,主要呼应公益劳动领域的内容,包括课间劝导、校外社区公益活动的参与等。各年级结合校情、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融通若干内容开展课程教学。课程内容包括但不完全涵盖所有领域的内容。在学生劳动能力增长的基础上,三到六年级循序渐进,逐步涵盖所有领域的内容,并相应提高教学要求。

以一年级为例,重点聚焦家庭劳动和校园劳动两个领域,主要开设“温馨家庭”模块课程和“蓬勃校园”模块课程,同步设置不同的课程主题。“温馨家庭”模块课程设置“生活起居好心情”“洗洗刷刷真干净”“干点家务有担当”“餐桌有我更和谐”四个课程主题;“蓬勃校园”模块课程设置“整装待发始学习”“班级有我更文明”“班级内务我清理”“我为集体做贡献”四个课程主题。不同的课程主题下设不同的课程活动。例如,“生活起居好心情”主题设计“自己洗漱效率高”“自己的衣物穿戴好”等活动;“洗洗刷刷真干净”主题设计“学洗我的小手帕”“学刷我的小碗筷”等活动;“干点家务有担当”主题设计“客厅清扫我能行”“家庭垃圾我去倒”等活动;“餐桌有我更和谐”主题设计“收拾碗筷真勤快”“餐桌清理交给我”等活动;“整装待发始学习”主题设计“文具书包我自理”“我的桌肚要整洁”等活动;“班级有我更文明”主题设计“弯腰捡起小垃圾”“物归原主不浪费”等活动;“班级内务我清理”主题设计“环境清理不畏难”“整理物品快又齐”等活动;“我为集体做贡献”主题设计“作业收发我能行”“我是电器节电员”等活动。

模块课程“认知+实践+内化”的形式,鼓励学生边学边做边内化。以一年级课程主题“班级内务我清理”为例。首先,教师通过名人故事、岗位介绍等,让学生了解保持内务环境整洁和物品归类的必要性;通过现场教学或微课教学给予学生劳动示范和指导,如清扫工具的使用方法、班级卫生的相关内容、值日小组的分工合作等,让学生对与班级内部相关的事项形成认知。其次,根据班情,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的劳动小组,并针对具体的劳动任务,指导各小组自主、合作开展劳动实践。小组内务清理的过程中,教师巡视评价,让学生在手脑并用中形成劳动素养。再次,教师以拍照、录视频的形式,及时展示学生的劳动状态和成果,组织各小组多角度评价,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与不易,内化劳动精神。

(二)社团课程:以“特色社团+课后服务”的形式

社团课程主要以“特色社团+课后服务”的形式实施。学校引进第三方劳动教育机构,将与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相关的内容与少年宫、课后服务机构的一些课程有机融合,根据学校劳动教育规划以及学生、家长等的实际需求,精心设置陶艺制作、营养烹饪、桑蚕养殖、剪纸手工、建筑模型等社团课程。社团课程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和兴趣爱好为原则,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课程,多角度参与,确保学有所获。社团课程的参与不限于校内,也提倡课外。

例如,结合劳动教育规划,根据节气特点,三、四年级围绕生产劳动领域营养烹饪的主题设计了“腌制雪里蕻”社团活动,教师先在学校的“我们是生产者”社团交流中传授相关的理论课,细致讲解雪里蕻的基本知识、腌制雪里蕻所需要的材料、腌制雪里蕻的方法等;然后带领学生在生产社团中小组分工合作,就地取材,用楮树叶清洗水盆,清除黄叶、清洗泥土,最后翻晒雪里蕻。课后服务环节,教师会让学生欣赏关于雪里蕻的烹饪视频、菜品图片等,还会让学生将此活动内容与家庭劳动领域的“动手做爱吃的菜品”主题活动融通,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做雪里蕻菜品。上传自己动手做菜品的视频或图片,就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如此,学生全方位地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融合课程:以“课堂渗透+作业拓展”的形式

“劳动教育与德育工作开展十分类似。一方面我们需要专门的课时、专设的课程,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所有课程的参与,以实现‘全方位的渗透’。”融合课程主要以“课堂渗透+作业拓展”的方式实施,尝试将不同学科中的劳动知识融于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中,以劳动体验支持学科学习,以学科学习助力融合课程实施。融合课程强调挖掘各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推动劳动教育向纵深发展。

以语文学科中的劳动教育为例。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介绍了一年四季不同的农事活动,课后还补充了“播种”“插秧”“耕田”“割麦”“打谷”“积肥”等农事词汇。城市里的学生对“插秧”“耕田”“割麦”等词汇并不熟悉,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学校依托校外劳动教育实训场所,组织学生到长丰水家湖农场和肥西县养蚕基地开展水稻收割、蚕桑养殖劳动实践,启发学生将语文知识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适时以作业拓展的形式鏈接《悯农》《乡村四月》等古诗,拓展与农事相关的素材,启发学生将学科知识融于劳动实践,以劳动体验支持学科学习。

再以数学学科中的劳动教育为例。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要求学生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学着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对此,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收集、整理数据以及给数据分类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形成尊重事实的态度之后,结合学校种植园的劳动实践活动,拓展设计趣味数学题。题目如下:

和园校区“禾下土”红领巾种植园第二季“油”“你”“菜”“美”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三年级3个班、四年级3个班的油菜籽收获情况如表1所示。

(1)根据表1绘制条形统计图。

(2)观察条形统计图,哪个班收获的油菜籽最多?哪个班最少?

(3)请你计算出6个班收获油菜籽的平均数。

(4)你还能想到哪些与我们的劳动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这道题目的设计源自真实的校园生活,学生在解题时相对增加了情感代入,在完成题目的同时巩固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知识,更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正确观念。

此外,语文学科的《落花生》《田园四时杂兴》,数学学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大树有多高》,英语学科的 On the farm、Seasons,科学学科的《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一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让我自己来整理》《我是班级值日生》,音乐学科的《小雨沙沙》《丰收歌舞——桔梗谣》,美术学科的《长呀长》《学画农民画》等内容,均与劳动教育相关。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引导和点拨,再借助个性化的、有创造性的、多形式的拓展作业传递劳动信息,必能在学生心中植下劳动创造幸福的精神种子。

(四)项目课程:以“项目研学+项目探究”的形式

项目课程围绕四个领域的内容,以生为本、因地制宜,以“项目研学+项目探究”的形式,深入挖掘校内外人力、物力资源,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资源为补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学校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农场、工厂,开展农场种收、造纸文化、茶叶制作等项目研学活动:研学前,发布相关资料,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研学中,创设与项目研学内容相匹配的劳动氛围,指导学生动手实践;研学后,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研学成果,总结升华。

学校还邀请家长助教,联系专业人士,指导学生参与项目探究活动。例如,邀请精通种植的家长和农业科学院专家入校指导,组织开展“油菜种植”项目探究活动;立足校内气象观测点,联系在气象局工作的家长和气象专家来校指导,组织开展“气象观测”项目探究活动;联合热心公益的家长和周边社区专业人士,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广告清理等项目探究活动;结合午餐管理、课间安全、志愿活动等,建立校园学生理事委员会,为学生个性化定制“校园学生自治”项目探究活动,让学生针对“集体就餐礼仪”“节约粮食”“课间安全交通”“图书分类管理”“校园公益活动”等展开探究。

三、“4+4+X”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

《意见》提出,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将劳动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全面客观记录校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2021年修订版)》(以下简称《方案》),将劳动教育纳入监测学科领域,主要监测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等。

学校融通《意见》精神、《方案》建议,持续探索“4+4+X”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初步形成劳动教育课程综合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对不同年段的劳动课程所应评价的内容、收获的学分、荣誉称号、赋分者、赋分说明等做了细化要求。例如,一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学分为100,荣誉称号为“小帮手”;二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累计学分为200,荣誉称号为“小助手”;三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累计学分为300,荣誉称号为“小能手”;四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累计学分为400,荣誉称号为“小巧手”;五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累计学分为500,荣誉称号为“小高手”;六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累计学分为600,荣誉称号为“小舵手”。每个年级共同的赋分者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各年段还可以根据年段课程特点、课程性质、课程需求灵活纳入不同的赋分者。每一学年,模块课程30学分,社团课程30学分,融合课程10学分,项目课程30学分,共计100学分。各年段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独立设置学分达成要求。上一学年的100学分,自动累计至下一学年。小学六年,最高累计学分为600。荣誉称号根据学分授予,不局限于年级。获得荣誉称号的学生,具备活动优先参与、劳动权限升级、劳动物质奖励、评优评先推荐等资格。

为了让评价机制落实、落细,学校还在使用评价量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我劳动,我成长,我快乐”文件夹或资料袋,收集学生参与课程中的各项绘画、摄影、视频、标本、日记等过程性资料。每学期,学校还会组织大型主题交流会,请学生“晒一晒”劳动成果,谈一谈劳动感受;线上、线下展示优秀的课程参与成果,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劳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

持续的探索和实践,使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态度从最初的观望、犹豫、消极转变为认可、参与和支持。课程实施一年后,再次开展问卷调研,我们发现,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意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愿意帮助家长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也认为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是非常必要的。

劳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4+4+X”劳动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持续形成劳动观念,发展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培育劳动精神,提升劳动品质,引领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立德树人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