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实践

2022-06-22 03:28梁宏亮
文教资料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系建构养成教育师范生

梁宏亮

摘 要:养成教育是卓越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通识教育注重思维教育、专业教育中注重能力教育相比,养成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本文聚焦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的养成教育实践,提出以全育人、卓越育人为导向,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指南,以书院式第二课堂为支撑的师范生养成教育基本理念,并介绍孟宪承书院建构“共同目标+有效支撑”指标体系、优化“五育并举+教师教育”内容模块、探索“虚拟学分+团队支撑”组织方式、形成“内生动力+外部激励”激励机制的“四位一体”卓越养成教育内容。最后,从健全协同育人机制、研发升级电子档案、准确把握育人规律三个维度提出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的保障举措。

关键词:师范生 养成教育 体系建构

作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形式,养成教育是卓越育人题旨下创获智慧、陶熔品行的重要手段,相较于注重思维教育的通识教育和注重能力教育的专业教育,养成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强调持续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锻造和时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面对新时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宏观需求,纵深推进师范生养成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教师”,既是对以研究为导向的高水平教师教育的重要补充,也直接关系到师范生个体能力达成和群体培养成效,更关乎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层次优化和升级。

华东师范大学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始终秉承良好的教师教育传统,发挥基础教育人才培养优势,学校于2013年实体成立全国首家师范生书院——孟宪承书院,努力探索“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养成教育”相融合的师范生培养新模式。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在“卓越育人”发展理念和“以教育强国、建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驱动下,不断完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创新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对照师范生专业认证的指标要求规范第一课堂课程建设,依托孟宪承书院发挥第二课堂运行优势,以促进一、二课堂的深度融合,着力优化建设高质量的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体系,取得了系列经验成效。

一、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养成教育的本质是一项关乎行为养成、规范认知、人格塑造和行为内化的育人实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过程。养成教育把人的德行、心性、品质与习惯作为养成的重点,以渐进性提升为基本要求,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1]对于师范生而言,以全育人、卓越育人为导向,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指南,以书院制养成教育为支撑的养成教育体系,是助力师范生卓越养成的基本理念。

(一)以全育人、卓越育人为导向

新时代对卓越教师的工作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卓越,更包括德行、思维、育人、发展等全方位、多向度的能力卓越。华东师范大学以“卓越育人”“全育人”为基准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紧围绕“育人、文明、发展”的使命定位,强调跨越学科专业课程界限、实现超越知识点的传授;并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达成为中心,以四种思维能力训练为重点,具象化明德乐群、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反思探究、持续发展等六项核心素养,以期建立全时空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在全校对李约瑟、钱学森之问的大讨论中,孟宪承书院作为学校师范生集中培养单位,深刻认识到师范生全育人卓越养成教育不仅要求师范生强化思维,更要掌握和传授思维训练本领;不仅能够陶熔品性,更要形成育德意识和行为世范能力;不仅能够传承使命,更要提升战略眼光和综合发展素养。立德树人、育才造士,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全育人、卓越育人是师范生养成教育的理念指导之一。

(二)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指南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和着力点。[2]2017年以来,教育部推出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认证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师范生“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旨在以专业化、指标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检测体系为抓手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师范类专业认证针对教师教育的现存问题提出顶层制度设计,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师范生发展成效为导向、以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为要求持续改进,具体包括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等毕业要求,着力构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2018年以来,在华东师范大学历次、各专业的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孟宪承书院参与其中,不断探索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指南的师范生养成教育新范式,对标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指标要求优化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实力,育人成效获得认证专家的一致肯定。

(三)以书院制第二课堂为支撑

书院制人才培养,通过将师生纳入一个致力探索科学真理、追求人文精神的“共同体”中,形成德业并举、课内外协同、教学相长和朋辈共进的育人模式,不仅成为本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为创新教师教育机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3]作为全国首家师范生书院,孟宪承书院自2007年成立至今,始终不忘教师教育初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构建了与课堂教育、实践教育深度融合的卓越教师书院式养成教育模式,成为学校卓越教师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和鲜明特色。对标全育人、卓越育人和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孟宪承书院充分发挥书院制社区制、导师制和通识教育活动集群的优势,系统地对第二课堂养成教育体系进行理念更新、环节重构和内容再造,初步建成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协同教师教育的育人格局,推动了书院制下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体系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面对新时代对师范类人才的卓越需求和综合要求,关键在于将书院制下的養成教育理念和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需求充分结合。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通过搭建和完善养成教育指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体系和激励体系,充分发挥大学书院制度的浸润作用,充分激发书院精神的涵养价值,在四年养成教育中调动师范生的志趣能力、激发使命担当,进而推动书院制育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我国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教育输送“源头活水”。

(一)建构“共同目标+有效支撑”的养成教育指标体系

卓越教师养成是师范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师范生的成长成才兼具延续性、阶段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对标师范专业认证的具体指标建构“共同目标+有效支撑”的养成教育指标体系,以卓越养成为抓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开展协同育人。其中学院以课程卓越为抓手,聚焦师范生课程建设、有效支撑培养目标的需求,通过通识专业课程、教育课程、教师教育、学科竞赛、科创项目等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书院以素质卓越为抓手,通过社区制度、导师制度、“5+1”育人体系、学业指导等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兹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教学技能、班级指导、综合育人、沟通合作等维度为第一课堂提供较为有效的协同支撑。

(二)优化“五育并举+教师教育”的养成教育内容模块

按照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4],以“有限、精准、关键、有效”为原则,第二课堂需主动对接第一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养成教育模块,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新师范特色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群。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聚焦五育并举、创新教师教育,以“德育”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师德涵养,书院与学院合力共育,强化师德提升;以“智育”促进学科认知、提升专业素养,专业院系教学为主导、书院配合建设学业指导体系,夯实学业发展;“体育、美育、劳育”强健体能体魄、注重以美育人、践行知行合一,书院引导、学院协作,学生自主参与,促进素质养成;“教师教育”对标“新师范”要求、增强教师素养,学院专业教学、书院重浸润,加强能力达成。在强化传统育人品牌的基础上,书院依托孟宪承班等精品项目提升拔尖师范生培养质量,为师范生提供丰富的跨学科、智能化培训,增强师范生的综合素养,努力造就未来基础教育的领跑者。

(三)探索“虚拟学分+团队支撑”的养成教育组织方式

对标学校养成教育方案的核心素养要求,孟宪承书院与对接的九家专业院系共同完善制定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体系,以精准化的“虚拟学分”明确师范生培养目标,以专业化的“育人团队”提供师范生成长保障。制定第二课堂各育人模块必选活动与任选活动的学期分布与修读建议,细化虚拟学分与修读学时的认证、转化、冲抵等指南要求,对部分双向满足一、二课堂修读要求的育人活动给予学分双认证;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建设“分管副院长+辅导员+班主任+人生导师+社会导师”的育人团队,开展导师沙龙、院情月报互通、每学期双院领导班子研讨交流等常态化育人举措,强化合力育人,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师范生思想引领、专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高“同频共振”。

(四)形成“内生动力+外部激励”的养成教育激励机制

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体系,还特别注重对标课程体系建设中第二课堂育人支撑需求和育人目标,通过设置学生自由模块与师范生微认证系统,形成学生自主成长、动态评估的长效机制。书院以“设定目标、提供保障、搭建平台”为原则,重点激发学生自主选择、自发设计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成长空间;探索建设师范生第二课堂基本素质能力微认证体系,设立三阶四类共十二个师范生微能力认证点,推进学生电子发展档案升级,探索第二课堂全员全方位数字化记录,实现学业监测、能力达成“观测点”数据共享共通,为师范生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的优化提供可量化的数据支撑。完成养成教育方案的学生将按照达标和优秀评定,分别颁发“全育人养成教育荣誉学分”证书和“全育人养成教育荣誉学生”证书。

三、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的保障举措

养成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教育,重在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过程,充分激发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以正向反馈促成具有规范、有序、长期的教育互动。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需要充分的保障机制,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健全协同机制、推进智能管理、把脉育人规律,才能实现养成教育的有机发展和长久活力。

(一)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养成教育质效

学校卓越育人文件印发和一系列推进举措,为专业院系和书院协同育人提供强有力的理念支撑、动力支撑和机制保障,以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为牛鼻子,有效推动了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的常态化开展。纵深养成教育,资源协同是关键,人员协同是重点。一方面,专业院系和书院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育人培养方案研制,专业院系师范生培养负责人、教学团队与书院对应负责人、辅导员团队组建专门工作组,密切沟通、共同研制全育人卓越养成教育方案,有效推动了全育人卓越养成教育方案实施;另一方面,专业院系和书院更需在实施卓越养成教育方案的过程中,注重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聚合,推动专业院系与书院育人理念共通、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持续促进一、二课堂有机融合、教学提质、育人增效。

(二)研发升级电子档案,支撑养成教育实施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自2013年开发电子发展档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师范生校内的各项活动进行记录,并设计活动预约、签到打卡、谈话记录、问卷调研、项目申报、房间借用、公益认证等功能,有效支撑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自2019年书院养成教育体系优化升级以来,书院进一步在前期开发和运行学生电子档案的经验基础上,对标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方案实施需要推动电子档案迭代升级。书院旨在以学生电子发展档案为平台,纵深探索师范生卓越养成体系精准化、智能化、系统化发展,探索对学生成长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分析的有效手段,构建“一生一档”成长根据数据库,并引入学生评价反馈系统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将养成教育的导向功能、制约功能、认知功能、加工功能、凝聚功能等一体化实行,为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提供数据化保障支撑。

(三)准确把握育人规律,推进养成教育迭代

师范生养成卓越育人是专业院系和书院的共同责任。书院制的探索、卓越养成教育的探索、专业院系和书院协同机制的探索,当前都处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既没有现成经验,也没有固定模式。在具体工作中,书院要密切配合专业院系,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强化对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规律的认识,共同把握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群体与精英的关系以及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注重按照第一课堂标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根据培养方案设定的师范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关键成长点,以卓越养成教育活动组织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知情意行统一的养成教育,在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科学把握“认知—实践—内化—养成”的育人环节,深入实施建立养成教育方案实施成效跟踪评估机制,根据全育人方案的实践推进动态,不断完善一、二课堂深度融合的培养方案实践,动态更新育人思路、具体内容和实施计划,最终实现师范生卓越养成教育体系的迭代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潇.高校养成教育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3(6):26-29.

[2] 王定华.我国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缘起与方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9(18):20-22.

[3] 吴薇,杨艳红.立德树人:书院制下师范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6(5):7-11.

[4] 習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基金项目:2020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砥砺求索13年:书院制下师范生养成教育模式三阶段的探索与实践”,2022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研究“国家公费师范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及提升对策研究” (沪教委学〔2021〕51号)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体系建构养成教育师范生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