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体系建构

2016-12-01 21:49李军
克拉玛依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系建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

摘 要: 新的时代对于高等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高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建构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一套勾连知识环节、学习环节和教育环节的体系,这个体系对于我们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课堂教学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5.13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李军.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体系建构[J].克拉玛依学刊,2016(5)77-79.

高等教育是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进入的一个更为高级的学习形态的学习过程。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已经进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上仍然把应试教育的“记忆、认识、背诵”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尤其是文科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处于眼高手低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认知状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记忆、认识、背诵”为主基调的学习方式在初级知识形态中具有一定的知识学的价值,但是在强调创新和推理能力的培养的高等教育中就显出强烈的弱势。 当今时代对我们中国高等教育的受教育者提出了更为高端的时代要求,即进行创新、推理、逻辑等能力的培育和培养。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课堂教育教学的知识环节、学习环节和教育环节往往是割裂的。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引入适当的方式建构大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勾连知识环节、学习环节和教育环节的知识体系是当下一个极为迫切的时代课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建构正确的知识观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解释和理解世界的一套体系。这套体系是以体系化、信息化、流通化为主要形式的人类智力成果。知识本身并不是天然就存在的,它是人们在实践中由经验的感知后沉淀下来的自我思考。这种自我思考往往是在假设、判断和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感知性的认识。[1]38知识是记载着人类实践和认知活动的思想成果。随着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实践的不断进化,知识本身也有一个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人类的进程是一致的。但是,人类的实践行为本身在更为广阔的时间-空间域内是无止境的,由此人类得到知识的过程也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21世纪,随着人类实践领域的极大扩展,人类获取知识的总量也在急剧膨胀。由此,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不再是依托于原有知识系统的简单复制,而是知识的不断叠加和累积所产生的巨量知识。对于这些巨量知识体,人类不再是通过简单记忆的方式就可以穷尽和掌握,人类的知识形态必须具有能够自我不断更新和创新的过程。这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而言尤其重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在农耕文明基础上产生的认知和传授体系,这个体系是一个简单体系,只有在微量知识的基础上才可以成立。而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人类每天所生产的新知识已经不是人类单个的个体所能够穷尽的,这就要求知识学习过程要专业化、分类化和体系化。因此,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时代任务也就必须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的知识学习方式,建构知识的体系化认知系统。知识不再是印刷在纸面上的文字,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种信息存在于我们的多媒体中。这种多维度的知识形态不再是通过简单的经验认知就可以掌握并运用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构正确的学习观

学习是认知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在这个学习型时代将成为一个人贯穿生命整个过程的一种状态。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本身是一种客观和主观并存的存在体。每个人基于自身先天的自然条件和后天的社会条件的不同开始建构适合于自身的学习体系。[2]434这个体系是人面对极为复杂的人类社会体所必须呈现的一种存在形态。当代的世界是按照一种社会进化论的方式建构的,这就要求人在知识面前必须完成一种社会的进化,即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叠加。人们通过个体的感官系统认知了整个外在世界投射在人个体上的信息,由此形成了人认识世界的经验世界,对于经验世界的认识成为人学习的基础;人们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自我学习和完善,形成了对于世界的理性认识。在高等教育中,理性的认知对于学习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成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认知的过程来说,处在高等教学的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认知和复制过程,更是处在这个学科段的学生在学习中应当包含着对于学科理论本身所具有的演绎、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就如在课堂教学中,对文科类的知识用数学的推理方式来教学一样,从命题假设到逻辑起点的设定,再到概念和判断的运用,最后到对于整个命题的证明完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不再是书本上用文字的方式标注的知识,而是这些知识成为一个证明体系的内在逻辑证明过程。这些过程都需要老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的知识教学有效地引导和合理推理。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他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为高端的学习形态,即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和思辨思维的锻炼。这种锻炼不是脱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而是在教师的理性引导下通过理论的假设、判断和推理完成的一种认知形态上的再认识过程。这种学习形态的建构是高等教育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在知识形态的经验认知从感性层面跨越到理性层面的重要平台。而且,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学习观,在学生今后的人生学习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在课堂教学中建构正确的教学观

传统教学观是建立在学生和老师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基础上的面对面、点对点的信息单向流动过程。在有限的知识形态里,传统的以集中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换代和知识再生产日趋全面化的年代,以集中面授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不再应该成为当下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的学习形态。建构主义认为,当下的学生学习是一种多维度的学习过程。[3]15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学习方式的全面改变,更是学习哲学的全面调整。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教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如合作式学习、网络化学习、互动化学习,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首先集中地完成知识最为基础的认知和普及,再在这个基础上建构知识内在的整合和集约化。这就对课堂教学本身提出了更为高端的要求,基于这种要求的时代需要,传统课堂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发生全面变革。

作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需要进行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调整。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系统里,教师不再仅仅是备课、写教案,也不单是制作PPT和放映视频,而是要建立一种多维度的教学体系。在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教学体系里,教师不再是一个单向的信息提供者,而是一个信息的引导者。[4]250-260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关系,引导学生从记忆-背诵的逻辑里走出来,面向未知的知识运用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行知识的自我寻找和证明。

在建构主义教学体系的教学理念中,不再将学生看作是传统学习形态中单向的学习者和学习过程的被动应付者,而是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因素和参与性因素,把学生当成教学的合作者,这个合作者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听课、记笔记的层面,而是作为一同掌握教学资源、一同分享教学内容、一同制定教学计划、一同完成知识更新的合作者。

在建构主义教学体系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不再是一组被割裂的对立面,而是一个系统的不同子系统,两个子系统正常合理的运转是整个学习过程正常运转的核心构件。

四、建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高等学校的课堂上,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观是建构高等学校课堂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做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同时,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从高等教育阶段就要开始的一种学习习惯。高等学校是一个知识汇集的区域,这个区域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的创新,只有创新才可以增加知识的总量。因此,在高等学校,将教育教学环节的知识、学习和教育建构为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的课堂教学教育体系,才可以承担中华民族的发展需要。

建构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是从微观层面开始创新我们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育观,这种微观的建构可以使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激发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认知,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他们的学习系统和学习理念。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中国的大学生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具有足够的生命力和活力,中国的大学生群体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浩生.心理学史(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第2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皮亚杰.结构主义 [M]. 倪连生,王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体系建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翻译批评与翻译理论建构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良好教学生态体系的建构对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与践行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