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汝伟
摘要:如何使儿童更好的融入集体生活,成为父母和老师所关注的问题。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而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主要是在家里和幼儿园。《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在幼儿园中,家庭是幼儿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要素并不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發现家庭协作对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影响,并找出其成因。这样可以使父母与教师共同努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家庭;幼儿园;合作
前言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要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的配合。当前,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关系尚未充分结合。在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时,必须认识到家园合作中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教师与父母之间可以进行交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合力,推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意义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看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儿童,会与他人交流,会发现问题,会处理问题,会自我照顾,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但是,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坚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好的阶段是儿童早期,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在家和幼儿园。所以,在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必须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
二、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理论
1.什么是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以自身为主体,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幼儿园与家长的双向互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有:婴幼儿时期(0-3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仪;在3-6岁阶段,可以加强和拓展在婴儿阶段形成的习惯,并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1.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需要
幼儿期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应该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首先是从家长开始的,其次从家庭开始的,从幼儿园开始的。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家庭和幼儿园要密切配合。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
对儿童的身体有好处(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对儿童的自信有益(自己动手,在受到肯定和鼓励时,会逐步增加自信);儿童的智力、能力、身心健康都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解决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四、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不足之处
当前,家园合作中存在着问题:部分父母不了解家园合作的教育观念和方式;部分父母存在着“重视幼稚园而忽视家庭教育”的观念;参与程度低,理解能力差;部分父母对幼儿园老师的参与程度较低。基本都是由教师主动与父母接触,而父母则是被动的学习或配合;有些家长对家园协作的理解仅限于对幼儿在幼儿园的行为、配合、支持、参与等方面的认知;
甚至有的父母觉得,在送子女入园后,教师要对子女进行教育就可以了,这就造成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甚至在某些方式、理念上出现了矛盾。
1.家庭教育的隐忧
首先,有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严重。忽略了孩子们真正喜爱的早期启蒙教育。许多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认为他们不会在起点上失败。因此,安排孩子们去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有些孩子在周末要比一些中小学生忙碌,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不尽如人意。其次,是部分孩子过于娇宠。不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还有这样一种家长。他们视小孩为小皇帝、小公主,要什么有什么,想怎样就怎样。家长过度的溺爱,实际上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危害。
2.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首先,缺少联系和交流。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家园合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及时地将幼儿的问题反映给幼儿父母。一些教师不善于社交,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因为父母不能对幼儿进行全面的了解,所以不能及时地帮助孩子们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其次,缺乏组织性。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家长认识、走近他们,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父母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更多的认识,从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五、家园协作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途径和策略
1.消除脱节现象的策略
一是要多交流,多找问题。与家长保持紧密的关系,定期交流,达到持续的教学目的。双方可以就幼儿园和家里的儿童及时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反馈教育成效,形成一致意见,实现目标同步教育。二是活动的组织。一是幼儿园要举办多种亲子活动,让父母亲眼目睹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认识自己孩子与其它孩子的差异,促进亲子关系;各种类型的家长会,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父母的需要,有系统地教授父母科学的育儿知识,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父母解决问题,提升父母的育儿能力,和家庭保持紧密的联系,一起教育幼儿;最后,设立一个家长开放日,邀请父母到幼儿园参与一天的生活,让父母了解老师对孩子的需求,并指导他们遵守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以此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家庭教育的策略
一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家庭环境主要是家庭成员的培养,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与家庭气氛的关系,对儿童的身体和精神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作为儿童的第一位教师,在培养儿童的好习惯中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所以,父母要为子女营造和谐、快乐、尊重的家庭气氛,营造一个美丽、干净的家庭环境,使他们感到温暖、快乐、情绪稳定,使他们变得更有信心、更有上进心。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好的习惯。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核心,是影响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在家庭中,要按照父母的需求,形成协商、互补、和谐的合力,使父母从消极到积极,从客体到主体性。幼儿园要经常和家长商量幼儿的教育问题。当幼儿园在面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与家长共同探讨,寻求解决之道。第三,父母要做好榜样。家长们一定要对自己严格,给孩子们做个好的表率,不能什么事情都依靠幼儿园,因为小孩子总是以家长为楷模。
3.幼儿园教育的策略
首先,要关注环境的作用。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让幼儿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体验。因此,幼儿园应营造轻松轻松的氛围,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并把他们的行为习惯融入到教育和教学中。其次,要改变老师的思想。在亲子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克服怯懦、羞涩,要重视交流。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可以让父母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在幼儿园的学习状况,从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重视游戏的作用。儿童的天性就是爱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受到教育,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时能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
结语
总之,大多数人的习惯都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因此,我们要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认识到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父母和幼儿园教师的紧密配合,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4]周若冰.家园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5(10).